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8|回复: 2

关于最近乙肝治愈的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6 02: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最近很多报纸以及网站都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有103名乙肝患者摘掉乙肝帽子,取得治愈。</p><p>现在对于报道中提到的几个问题一一说明:</p><p>一,临床治愈和根治的概念</p><p>  从医学角度上讲,只要表面症状消失便是治愈,所需费用和时间较少;而根治则是彻底斩除体内致病源,治标又治本,日后绝无复发的可能。两者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乙肝根治的意思是患者就如同从来没有患过乙肝的正常人完全一样,而临床治愈是指把疾病的症状控制好,但是患者可能还存在传染性,也有复发的可能。</p><p>  报道上的103人只是取得乙肝表面抗原的血清学转换,意思是乙肝表面抗原消失(有可能是很低,无法检测到),乙肝表面抗体出现。达到这种水平应该说是现在乙肝治疗的最高境界了。并不是有的报道中写的彻底治愈。</p><p>二,103例患者的来历</p><p>  这些病例并不是通过严格的临床实验得出的数据,而是通过全国各地的乙肝医生收集到的,中国有2000万的乙肝患者,103达到这种效果不足为奇,新闻的意思只是给大家一些希望,其实绝大部分的患者使用干扰素并没有达到这种效果。</p><p>  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病情稳定的慢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不经任何治疗每年约有1%左右的转阴。国内外临床研究也证实经过正规的治疗(特别是干扰素类的治疗),确实有3%-5%的慢性乙肝患者可以达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这是目前所知的治疗效果。</p><p>三,所谓的免疫重建为基础的治疗方案</p><p>  这种治疗方案其实说白了就是用药的不同而已,现在抗病毒药物有两大类,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两者各有优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贾继东主任委员比喻两个药是桔子和苹果的关系。只是干扰素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的双重作用。而核甘类药物只有单纯抗病毒的作用。</p><p> 北京佑安医院的陈新月教授提到:核苷酸类药物只有单纯的抗病毒作用,而干扰素则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的双重作用,是通过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抗病毒蛋白,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并且疗程相对稳定,有希望达到治疗终点。核苷酸类药物停药80%都将发生反跳,如果长期使用则会面临病毒变异产生耐药的问题,没有希望达到治疗终点,并且发生血清学转换的几率比较低。但是其是口服药物,服用方便,将病毒效果突出,并且治疗费用在相同疗程内相对便宜。</p><p>陈教授接受健康时报采访的报道:http://health.sohu.com/20070116/n247640563.shtml</p><p>四,至于媒体报道中说的不用再分餐了,则是对于乙肝疾病不了解所造成的,就算是乙肝患者也不通过共同吃饭传染,但是出于个人卫生方面的考虑,我们还是提倡分餐制,但是不是为了预防乙肝。</p><p>五,哪些病人最有希望达到临床治愈</p><p>作为收集到最多病例的北京佑安医院陈新月教授,谈到了哪些病人用干扰素治疗最终达到了表明抗原的血清学转换。“青春期发病,免疫功能健全的乙肝患者相对来说治疗效果会更好,具体指出20到40岁的女性,第一次发病,无合并症,比如脂肪肝,糖尿病,无重叠感染,无肝硬化基础,生活方式良好的乙肝患者最有希望达到表面抗原的血清学转换,达到临床治愈。”</p><p>六,免疫调节在人体与乙肝病毒的抗争中起到很关键的因素,这个已经取得证实。</p><p>七,如何达到表面抗原的血清学转化</p><p>现在对于慢性乙肝的治疗,e抗原血清学转换是很重要的标志,现在的停药标准是,达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HBVDNA检测不到,病人的肝功都是正常范围,并且继续要药维持半年到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停药,在维持的这段时间里,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定期检测表面抗原的滴度,不断下降的患者有希望达到表面抗原的血清学转换,但是患者需要延长用药的时间。</p><p>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贾继东主任委员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王钊副理事长关于“中国已有103位慢性乙肝患者通过免疫重建方式实现临床治愈”报道的谈话</p><p>近日获悉许多媒体刊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通报:目前中国已有103位慢性乙肝患者通过免疫重建方式实现临床治愈”的相关报道。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对此报道联合发表谈话如下:</p><p>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从未发布这条消息,因此“通报”的这条消息不代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的立场和观点。</p><p>2.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病情稳定的慢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不经任何治疗每年约有1%左右的转阴。国内外临床研究也证实经过正规的治疗(特别是干扰素类的治疗),确实有3%-5%的慢性乙肝患者可以达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这是目前所知的治疗效果。</p><p>3. 我们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按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感染病分会2005年12月联合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所推荐的基本原则,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合理治疗、系统观察。</p><p>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是中华医学会领导下的专业学术团体,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是以促进肝炎防治事业发展为宗旨的非盈利性公募基金会。这两个团体从不参加除专业、学术和公益事业以外的任何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6 02: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6 02: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感觉不错,谢谢您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5-5-13 04:21 , Processed in 0.0636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