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4-26 02: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p>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肝硬化的临床值</p>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肝硬化时,肝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再生,使门静脉(portal vein,Pv)血流受阻,压力增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不仅能观察Pv内径、血流显示情况及有关血流参数,而且还能了解脾静脉(sv)、胆囊壁静脉等侧支循环的情况,对诊断肝硬化有独特意义。 <p><b>诊断要点</b><b>
<p></p></b></p><p></p><p>超声已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方法,DPv>13mm,Dsv>8 mm已作为诊断肝硬化的标准。<b>
</b>李晓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6例肝硬变患者进行了门脉系血管检查其超声表现如下:①肝脏缩小;②肝包膜呈锯齿状;③肝内回声增粗;④门静脉扩张;⑤脾肿大;⑥脉冲多普勒频谱显示门脉系流速降低,肝动脉流速加快,阻力指数增高. </p><p></p><p></p><p>肝硬化Pv高压时,Pv主干可呈双向血流,流速减慢,当Pv有血栓形成时Pv内彩色血流出现充盈缺损,也已被肯定。DPv随肝功能分级增高而增加,vPv、QPv随着肝功能分级增高而下降。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Pv、sv、sMv血流量参数较正常人显著增加,且Qsv与QS mv之和有接近甚至超过QPv的倾向,表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内脏高动力循环状况的存在。肝功能分级与门静脉流速关系密切,肝功能损害越明显,门静脉血流速度越低。在门静脉高压内脏高动力循环状况下,门静脉血流速度进行性降低,反映了肝实质病变程度的加重及门静脉血流阻力的增加,即“后向血流’,学说。动态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可作为无创性评价肝功能和门静脉高压程度较敏感的指标。而门静脉血流量参数与肝功能分级差异并无显著意义,提示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门静脉内径代偿性增宽,保持肝脏血流灌注量不变。所以门静脉血流量参数并不是评价门静脉高压程度的敏感指标。当门脉血流速度低于15cm/S时,门脉高压的可能性更大,就其原因可能是肝硬化的病理变化使Pv压力增加,致使扩张,因而使得Pv系统血流速度减慢。当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时已属肝硬化晚期。为了早期发现肝硬化,对慢性肝炎患者肝区光点欠均匀增粗者,除观察门静脉系血管的改变外,还需检测肝静脉的频谱变化。有作者认为,肝静脉的变化是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指标。肝硬化时肝脏纤维组织增生使肝脏顺应性降低,增生的肝细胞可压迫肝静脉,使其狭窄、弯曲、弹性搏动减弱或消失。因而受心脏搏动的影响减小,故肝硬化时肝静脉的负相波消失。且随着肝硬化程度加重,肝静脉波渐趋向平坦,与门静脉血流频谱相似。肝硬化病人85.6%呈单向双峰波(Hvl)或单向平坦波(Hv2),与已报道的文献相符。有作者认为认为慢性肝炎患者肝静脉呈Hvl可疑为肝硬化,呈Hv2型可作为肝硬化的诊断指标。</p><b>陈</b><b>
</b><b>烃等也有利用超声积分法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可以借鉴</b> 1 2 3 <p></p><p>肝脏实质回声 光点均匀 增粗,不均匀 回声明显增强,可见斑片状或网状或条索状 </p><p></p><p>肝脏表面 正常 不规则 锯齿状或波状结节状 </p><p></p><p>肝脏边缘 正常 尖端变钝左叶形态正常 极度变钝,肝左叶失去正常形态 </p><p></p><p>肝静脉 内径>6cm 模糊内径4-6cm 狭窄,粗细不等或走行弯曲成蛇形, 内径<4cm </p><p></p><p>脾脏面积 22cm2以下 22-28cm2 >28cm2 </p><p></p><p>胆囊壁 正常 毛糙 明显增厚或双边征 </p><p></p><p>超声总积分大于等于11分,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95.5%,准确度为92.2% </p>
<p></p></b></p><p></p><p>超声已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方法,DPv>13mm,Dsv>8 mm已作为诊断肝硬化的标准。<b>
</b>李晓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6例肝硬变患者进行了门脉系血管检查其超声表现如下:①肝脏缩小;②肝包膜呈锯齿状;③肝内回声增粗;④门静脉扩张;⑤脾肿大;⑥脉冲多普勒频谱显示门脉系流速降低,肝动脉流速加快,阻力指数增高. </p><p></p><p></p><p>肝硬化Pv高压时,Pv主干可呈双向血流,流速减慢,当Pv有血栓形成时Pv内彩色血流出现充盈缺损,也已被肯定。DPv随肝功能分级增高而增加,vPv、QPv随着肝功能分级增高而下降。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Pv、sv、sMv血流量参数较正常人显著增加,且Qsv与QS mv之和有接近甚至超过QPv的倾向,表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内脏高动力循环状况的存在。肝功能分级与门静脉流速关系密切,肝功能损害越明显,门静脉血流速度越低。在门静脉高压内脏高动力循环状况下,门静脉血流速度进行性降低,反映了肝实质病变程度的加重及门静脉血流阻力的增加,即“后向血流’,学说。动态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可作为无创性评价肝功能和门静脉高压程度较敏感的指标。而门静脉血流量参数与肝功能分级差异并无显著意义,提示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门静脉内径代偿性增宽,保持肝脏血流灌注量不变。所以门静脉血流量参数并不是评价门静脉高压程度的敏感指标。当门脉血流速度低于15cm/S时,门脉高压的可能性更大,就其原因可能是肝硬化的病理变化使Pv压力增加,致使扩张,因而使得Pv系统血流速度减慢。当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时已属肝硬化晚期。为了早期发现肝硬化,对慢性肝炎患者肝区光点欠均匀增粗者,除观察门静脉系血管的改变外,还需检测肝静脉的频谱变化。有作者认为,肝静脉的变化是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指标。肝硬化时肝脏纤维组织增生使肝脏顺应性降低,增生的肝细胞可压迫肝静脉,使其狭窄、弯曲、弹性搏动减弱或消失。因而受心脏搏动的影响减小,故肝硬化时肝静脉的负相波消失。且随着肝硬化程度加重,肝静脉波渐趋向平坦,与门静脉血流频谱相似。肝硬化病人85.6%呈单向双峰波(Hvl)或单向平坦波(Hv2),与已报道的文献相符。有作者认为认为慢性肝炎患者肝静脉呈Hvl可疑为肝硬化,呈Hv2型可作为肝硬化的诊断指标。</p><b>陈</b><b>
</b><b>烃等也有利用超声积分法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可以借鉴</b> 1 2 3 <p></p><p>肝脏实质回声 光点均匀 增粗,不均匀 回声明显增强,可见斑片状或网状或条索状 </p><p></p><p>肝脏表面 正常 不规则 锯齿状或波状结节状 </p><p></p><p>肝脏边缘 正常 尖端变钝左叶形态正常 极度变钝,肝左叶失去正常形态 </p><p></p><p>肝静脉 内径>6cm 模糊内径4-6cm 狭窄,粗细不等或走行弯曲成蛇形, 内径<4cm </p><p></p><p>脾脏面积 22cm2以下 22-28cm2 >28cm2 </p><p></p><p>胆囊壁 正常 毛糙 明显增厚或双边征 </p><p></p><p>超声总积分大于等于11分,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95.5%,准确度为92.2%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