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6|回复: 1

“古今”范畴的形成及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9 13: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今,是标志历史发展方向或趋势的一对范畴,也是《黄帝内经》中的一对基本范畴,虽然内容不多却深刻地影响着中医理论的发展方向,左右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黄帝内经》的“古今”观念,深受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观影响。当时儒家、道家都持复古的历史观,法家宣传进步的历史观。孔子提出“克已复礼”的口号,主张“吾从周”,要求退回到西周盛世。孟子也采取“是古非今”的态度,认为古代人道德品质高尚,近代人道德越来越坠落。这一观点与《黄帝内经》中的《上古天真论》等篇观点一致。老子则主张不只是要退回到西周,还要退到原始时代的“小国寡民”社会。商鞅主张变法,提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古),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荀况总结了先秦思想,在古今问题上具有历史进化观点。“法后王”(即效法于当今天下之君王),体现了荀子“厚今薄古”的现实精神,但又不是完全割裂古与今的关系,提出“古今一度”,在古与今的取舍上,明确地说:“故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即善于谈论古代的人,一定要有当今的事情做验证,善于谈论自然界事的人,必定要有人类社会的事作验证。凡是论证,重要的在于有分析、综合和有验证。荀子认为古代的思想、理论、制度等,只要对当今的事能发挥有益的指导作用,前提是经过分析、综合与验证,就可以被“当今”取法、效法。这一观点深刻地影响了《黄帝内经》的“古今”观念。

  <b>古今对照  发现变化</b>

  古今范畴在《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移精变气论”和“汤液醪醴论”中,主要是“今”以“古”为参照系,进行比较,针对比较出的差异,进而揭示病理、医理。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通过古今之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影响人体寿命长短的比较,提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原则。在古今生活方式、养生方法的比较中,流露出“厚古薄今”的思想,赞同老子的“小国寡民”式的生活,所以《上古天真论》用了几乎与《老子·八十章》的“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俗,安其居,乐其俗”相同的语言赞美古人的生活,说:“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再如《素问·移精变气论》所记载:“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惔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通过“古今”治疗疾病方法不同的比较,分析得出:由于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的改变,生活方式不同了,疾病就发生了变化。因而,治疗疾病的方法也就需要改变。

  综上所述,《上古天真论》、《移精变气论》、《汤液醪醴论》受“古今”范畴影响,进而形成“古今对照法”。通过对“古”与“今”人类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精神追求方面变化的比较,发现了疾病谱的变化,以及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也不同。值得重视的是分析出精神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古今对照法”的贡献。

  <b>法古验今  古今承继</b>

  《黄帝内经》的“古今”范畴,还受荀子“古今”观念影响,改正了“古今”范畴中的“是古非今”思想,提倡古今相承,即“古”与“今”之间有着割不断的继承关系,“古”的东西可以为“今”所效法,但需要有“验”。验,即验证、效验。形成了《黄帝内经》“古今”范畴中的“法古验今”方法。

  法古验今,《素问·八正神明论》有详尽的解释:“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所谓“法古”即取法于古代遗留下来的《针经》,“验今”就是取《针经》中的理论、方法、经验施用于当时的医疗活动,观察其有效的继承下来,但必须满足《针经》要求的基本条件,通晓日月运行,气象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得时而调。《黄帝内经》的“法古”是法《针经》,“验今”是在了解古法的基础上,满足有“验”的条件,才可能获“验”。“法古验今”方法成为《黄帝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医疗实践的指南。

  <b>古今发展  继承创新</b>

  《黄帝内经》的“古今”范畴,是春秋战国时期,因社会变革引发的哲学界“古今”争辩,影响了当时的医家,成为医学理论的一个新视角、新领域、新网结,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范畴。人类生存条件改善,物质生活丰富,生活方式改变,精神追求越来越高,导致疾病谱发生变化,使疾病的病因病机复杂了,治疗疾病的方法、药物失效了,其中精神因素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这是由“古今”范畴形成的“古今对照”法为中医理论注入的古今发展观念。“古今”范畴受荀子思想影响,内涵有所扩大,不但认为古今是发展的,古今不同,而且“古”可为“今”用,形成“法古验今”方法,在这一思想方法指导下,使古代医学有效的治疗经验得以传承。

  历史的脚步迈入21世纪,“古今”范畴,在今天中医药亟待发展的历史时期,内涵又有发展——继承创新。正如《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所说:“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平,通过知识创新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医疗保健模式。”


  《黄帝内经》的“古今”观念,深受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观影响。当时儒家、道家都持复古的历史观,法家宣传进步的历史观。孔子提出“克已复礼”的口号,主张“吾从周”,要求退回到西周盛世。孟子也采取“是古非今”的态度,认为古代人道德品质高尚,近代人道德越来越坠落。这一观点与《黄帝内经》中的《上古天真论》等篇观点一致。老子则主张不只是要退回到西周,还要退到原始时代的“小国寡民”社会。商鞅主张变法,提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古),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荀况总结了先秦思想,在古今问题上具有历史进化观点。“法后王”(即效法于当今天下之君王),体现了荀子“厚今薄古”的现实精神,但又不是完全割裂古与今的关系,提出“古今一度”,在古与今的取舍上,明确地说:“故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即善于谈论古代的人,一定要有当今的事情做验证,善于谈论自然界事的人,必定要有人类社会的事作验证。凡是论证,重要的在于有分析、综合和有验证。荀子认为古代的思想、理论、制度等,只要对当今的事能发挥有益的指导作用,前提是经过分析、综合与验证,就可以被“当今”取法、效法。这一观点深刻地影响了《黄帝内经》的“古今”观念。

  <b>古今对照  发现变化</b>

  古今范畴在《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移精变气论”和“汤液醪醴论”中,主要是“今”以“古”为参照系,进行比较,针对比较出的差异,进而揭示病理、医理。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通过古今之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影响人体寿命长短的比较,提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原则。在古今生活方式、养生方法的比较中,流露出“厚古薄今”的思想,赞同老子的“小国寡民”式的生活,所以《上古天真论》用了几乎与《老子·八十章》的“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俗,安其居,乐其俗”相同的语言赞美古人的生活,说:“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再如《素问·移精变气论》所记载:“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惔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通过“古今”治疗疾病方法不同的比较,分析得出:由于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的改变,生活方式不同了,疾病就发生了变化。因而,治疗疾病的方法也就需要改变。

  综上所述,《上古天真论》、《移精变气论》、《汤液醪醴论》受“古今”范畴影响,进而形成“古今对照法”。通过对“古”与“今”人类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精神追求方面变化的比较,发现了疾病谱的变化,以及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也不同。值得重视的是分析出精神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古今对照法”的贡献。

  <b>法古验今  古今承继</b>

  《黄帝内经》的“古今”范畴,还受荀子“古今”观念影响,改正了“古今”范畴中的“是古非今”思想,提倡古今相承,即“古”与“今”之间有着割不断的继承关系,“古”的东西可以为“今”所效法,但需要有“验”。验,即验证、效验。形成了《黄帝内经》“古今”范畴中的“法古验今”方法。

  法古验今,《素问·八正神明论》有详尽的解释:“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所谓“法古”即取法于古代遗留下来的《针经》,“验今”就是取《针经》中的理论、方法、经验施用于当时的医疗活动,观察其有效的继承下来,但必须满足《针经》要求的基本条件,通晓日月运行,气象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得时而调。《黄帝内经》的“法古”是法《针经》,“验今”是在了解古法的基础上,满足有“验”的条件,才可能获“验”。“法古验今”方法成为《黄帝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医疗实践的指南。

  <b>古今发展  继承创新</b>

  《黄帝内经》的“古今”范畴,是春秋战国时期,因社会变革引发的哲学界“古今”争辩,影响了当时的医家,成为医学理论的一个新视角、新领域、新网结,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范畴。人类生存条件改善,物质生活丰富,生活方式改变,精神追求越来越高,导致疾病谱发生变化,使疾病的病因病机复杂了,治疗疾病的方法、药物失效了,其中精神因素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这是由“古今”范畴形成的“古今对照”法为中医理论注入的古今发展观念。“古今”范畴受荀子思想影响,内涵有所扩大,不但认为古今是发展的,古今不同,而且“古”可为“今”用,形成“法古验今”方法,在这一思想方法指导下,使古代医学有效的治疗经验得以传承。

  历史的脚步迈入21世纪,“古今”范畴,在今天中医药亟待发展的历史时期,内涵又有发展——继承创新。正如《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所说:“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平,通过知识创新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医疗保健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9 13: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是标志历史发展方向或趋势的一对范畴,也是《黄帝内经》中的一对基本范畴,虽然内容不多却深刻地影响着中医理论的发展方向,左右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4-12-23 03:48 , Processed in 0.0618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