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3|回复: 1

生态学与中医理论有相似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9 13: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认为生物与环境存在统一性,人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在生物链中起主导作用。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组织器官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影响。

  <b>生物群落与中药配伍</b>

  种群指一定区域内同一生物的个体总和,具有密度、多度、频度、分布格局、性比、盖度、优势度等特征;应用于中药的配伍上,中药的种类包括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等;植物类又可分草、叶、花、根茎、种子等不同部位。如苏子、苏叶、苏梗;中药的用量不同,适应症和禁忌症亦不同,如紫苏用治鱼蟹毒可单用至30~60g;黄芪用于重症肌无力时可达60~240g。中药的生用和炮用、毒性大小等充分体现出多度、频度等生态学观点。而药物配对的比例量效关系与性比、年龄结构等相关,如桂枝汤中桂枝芍药调和营卫时比例为1:1,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时,桂芍比例为1:2。另外,种群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个相互作用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有有利的与不利的影响,主要有竞争、化感、寄生共栖、捕食等形式;同样中药的配伍中亦存在有相须、相使、相恶、相反、相杀、相畏等。药物的功用各有其长短,必须通过合理配伍,才能扬长避短,增强疗效,消除或缓解某些药物的不利影响。群落里的优势种、伴生种就犹如方剂配伍中的“君臣佐使”,就是把不同性味的药物有机配合在一起,以期对不同脏腑的失调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同时调整失衡的多个方面,达到恢复阴阳平衡的目的。

  <b>生态系统与治法系统</b>

  生态系统为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能量转化、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统一体。但这个边界常常又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条件和需要划定的,正如祖国医学复方的配伍中,复方是由两味以上的中药组成,其功能由各种中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具有调节气血、脏腑等机体功能,其药效通过气血经络等通路传导。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生物成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包括阳光、空气、能量、土壤、水分、温度等,其中消费者与生产者、分解者与消费者存在食物链关系;同样,中医治法体系里也充分体现了这种联系。中医治法系统包括复方、机体和致病因素等。其中致病因素又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复方通过药物配伍作用于机体,调节机体的内环境稳态,使之“阴平阳秘”,促进阴阳平衡,机体正气恢复,而复方发挥作用又受煎煮方式、服药时间、个体差异等区别而有所影响,所以中医历来十分重视“三因制宜”。同时,机体正气的恢复除了依靠药力的推动外,更为重要的是机体本身机能的自我恢复,好比生态系统中总是处于“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循环当中,当生物群落中某一种群过度扩张,食物就会相对减少,导致食物链的失控,此时系统的某一环节就会失衡,一段时间后种群因食物的不足而数量骤减,从而又回复到相对平衡。所以机体也正是需要通过情志、心理、运动等方式使抗邪能力提高,促进机体回归平衡。疾病的发生不是病源的单因素作用,而是外在环境和内部机能的综合效应。生存条件如气候、环境、时间、物候、地域、饮食五味、社会等因素的变动,内在环境如人的情志、体质、阴阳、气血等的异常,多方面的综合变动才造成疾病的产生。如果人体脏腑的阴阳气血始终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人体即便受到外界的影响也不会生病,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b>食物链与复方的作用途径</b>

  生物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这种传递关系称为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取食和被取食关系错综复杂,犹如一张无形的网,称为食物网。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形体和官窍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由经络把他们联系起来,在经络和脏腑中运行着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正是依靠精气血和津液的运行和滋养,人体的生命活动才得以维持。经络是人体通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的通路。《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能量,中医的复方系统通过经络通路,把脾胃消化的精微物质通过肺的宣发、通调水道,肾的气化,大小肠和膀胱的升清泌浊等功能周流全身的脏腑、官窍、肌表而发挥作用。经络犹如食物网,通过气血津液的流通,纵横交错,把人体内外、上下、表里、脏腑、肌肉筋骨、四肢九窍联系起来。

  <b>动态循环与恒动观</b>

  恒动观念是指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中医学认为,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这与生态学所说的物质、能量总处于一个不断循环流动,生物个体也不断的生长更新的过程是相一致的。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衰亡都根基于运动。《格致余论·相火论》:“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人维持自身生命活动也有赖于运动。可见人的生理机能始终是处于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的。中医的恒动观也体现在疾病的过程和变化中。从发病到正邪相争,到正胜邪退或正衰邪陷,均体现着动态的变化;中医认为,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可以出现不同证候;不同疾病,也可出现相同的证候。因此,同一疾病,治疗方法可不相同;而不同疾病,可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b>生物群落与中药配伍</b>

  种群指一定区域内同一生物的个体总和,具有密度、多度、频度、分布格局、性比、盖度、优势度等特征;应用于中药的配伍上,中药的种类包括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等;植物类又可分草、叶、花、根茎、种子等不同部位。如苏子、苏叶、苏梗;中药的用量不同,适应症和禁忌症亦不同,如紫苏用治鱼蟹毒可单用至30~60g;黄芪用于重症肌无力时可达60~240g。中药的生用和炮用、毒性大小等充分体现出多度、频度等生态学观点。而药物配对的比例量效关系与性比、年龄结构等相关,如桂枝汤中桂枝芍药调和营卫时比例为1:1,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时,桂芍比例为1:2。另外,种群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个相互作用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有有利的与不利的影响,主要有竞争、化感、寄生共栖、捕食等形式;同样中药的配伍中亦存在有相须、相使、相恶、相反、相杀、相畏等。药物的功用各有其长短,必须通过合理配伍,才能扬长避短,增强疗效,消除或缓解某些药物的不利影响。群落里的优势种、伴生种就犹如方剂配伍中的“君臣佐使”,就是把不同性味的药物有机配合在一起,以期对不同脏腑的失调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同时调整失衡的多个方面,达到恢复阴阳平衡的目的。

  <b>生态系统与治法系统</b>

  生态系统为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能量转化、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统一体。但这个边界常常又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条件和需要划定的,正如祖国医学复方的配伍中,复方是由两味以上的中药组成,其功能由各种中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具有调节气血、脏腑等机体功能,其药效通过气血经络等通路传导。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生物成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包括阳光、空气、能量、土壤、水分、温度等,其中消费者与生产者、分解者与消费者存在食物链关系;同样,中医治法体系里也充分体现了这种联系。中医治法系统包括复方、机体和致病因素等。其中致病因素又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复方通过药物配伍作用于机体,调节机体的内环境稳态,使之“阴平阳秘”,促进阴阳平衡,机体正气恢复,而复方发挥作用又受煎煮方式、服药时间、个体差异等区别而有所影响,所以中医历来十分重视“三因制宜”。同时,机体正气的恢复除了依靠药力的推动外,更为重要的是机体本身机能的自我恢复,好比生态系统中总是处于“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循环当中,当生物群落中某一种群过度扩张,食物就会相对减少,导致食物链的失控,此时系统的某一环节就会失衡,一段时间后种群因食物的不足而数量骤减,从而又回复到相对平衡。所以机体也正是需要通过情志、心理、运动等方式使抗邪能力提高,促进机体回归平衡。疾病的发生不是病源的单因素作用,而是外在环境和内部机能的综合效应。生存条件如气候、环境、时间、物候、地域、饮食五味、社会等因素的变动,内在环境如人的情志、体质、阴阳、气血等的异常,多方面的综合变动才造成疾病的产生。如果人体脏腑的阴阳气血始终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人体即便受到外界的影响也不会生病,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b>食物链与复方的作用途径</b>

  生物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这种传递关系称为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取食和被取食关系错综复杂,犹如一张无形的网,称为食物网。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形体和官窍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由经络把他们联系起来,在经络和脏腑中运行着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正是依靠精气血和津液的运行和滋养,人体的生命活动才得以维持。经络是人体通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的通路。《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能量,中医的复方系统通过经络通路,把脾胃消化的精微物质通过肺的宣发、通调水道,肾的气化,大小肠和膀胱的升清泌浊等功能周流全身的脏腑、官窍、肌表而发挥作用。经络犹如食物网,通过气血津液的流通,纵横交错,把人体内外、上下、表里、脏腑、肌肉筋骨、四肢九窍联系起来。

  <b>动态循环与恒动观</b>

  恒动观念是指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中医学认为,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这与生态学所说的物质、能量总处于一个不断循环流动,生物个体也不断的生长更新的过程是相一致的。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衰亡都根基于运动。《格致余论·相火论》:“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人维持自身生命活动也有赖于运动。可见人的生理机能始终是处于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的。中医的恒动观也体现在疾病的过程和变化中。从发病到正邪相争,到正胜邪退或正衰邪陷,均体现着动态的变化;中医认为,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可以出现不同证候;不同疾病,也可出现相同的证候。因此,同一疾病,治疗方法可不相同;而不同疾病,可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9 13: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组织器官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4-12-23 08:55 , Processed in 0.0563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