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回复: 1

分享---角膜的基本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9 18: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ENTER><B>角膜</B></CENTER>

<DIV align=center>郭卜乐 CPO生理健康网 http://www.zgxl.net</DIV>  角膜是一凸形的高度透明物质,其直径大约12毫米,在垂直方向要略小于水平方向,其中央部的厚度通常在0.5毫米和0.6毫米之间。在角膜的前表面覆盖有一层薄薄的泪膜,但其对屈光度几乎没有影响。角膜的前后表面可以近似认为球面,其曲率半径值分别为 7.7毫米(前表面)和 6.8毫米(后表面)。所以角膜在切面上如同一个凹半月形透镜。   角膜实质的折射率约为1.376,而与角膜后表面接触的房水的折射率是1.336。关于面折射力,应用通常的公式,可得:   前面折射力=1000(1.376-1)/ 7.7= 48.83D   后面折射力=1000(1.336-1.376)/ 6.8=-5.88D   因此,整个角膜的等价折射力约是 43D,占整个眼光学系统折射力的2/3以上。然而当角膜缺乏泪液保护时,其前面的折射力就会减弱,从而使视网膜像变得相当模糊。      角膜的解剖和生理 角膜从结构上可分为5层:上皮层、Bowman层、基质层、Descemet膜、内皮层。 1.角膜上皮厚约50微米,易与Bowman层相分离,由5~7层细胞组成,共有3种类型细胞:基底细胞、翼状细胞、扁平细胞。上皮细胞间以桥小体相接,构成致密的质膜,这层致密坚固的屏障可阻止大部分微生物的侵入,阻止泪液中液体和电解质进入基质层,使得角膜处于相对脱水状态。应用电镜观察上皮细胞的外层细胞膜,可发现一些指状突出物,称为微绒毛,这些微绒毛伸入泪液膜,能吸附泪液,防止上皮细胞干燥。角膜上皮细胞约每周更换一次。液体可能在上皮细胞内和细胞间潴留,细胞内液体潴留使细胞变成圆形囊泡,细胞外液体在细胞间堆积,这些就形成微囊样液兜,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较易观察。由于对光产生衍射,PRK术后上皮水肿时病人可能会诉说看到光环。隐形眼镜不适当的配戴将干扰正常的代谢途径,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和角膜水肿。因此在PRK和LASIK术前必须停戴隐形眼镜适当时间。在PRK术中需要去除角膜上皮,去除角膜上皮方法一般有三种:化学(酒精)去除上皮、机械去除上皮和激光去除上皮。角膜上皮可以再生,PRK术后角膜上皮的再生愈合约需48~72小时。与角膜上皮愈合有关的并发症有:1、疼痛 2、上皮延迟愈合 3、微生物性角膜溃疡 4、复发性角膜糜烂 5、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角膜溃疡 6、非病毒性角膜炎 ?LASIK???????? 层间上皮植入有三种不同的方式。由于操作不当,角膜瓣与基质床的附着不紧密,使得周边角膜上皮在角膜瓣趁隙而入,这是最常见的。此外,角膜刀片切开角膜时,角膜上皮附着其上,随着角膜刀片的推进种植在基质床上,或是掉落的角膜上皮被冲到基质床上。第三种方式是当角膜刀切开以前做过角膜切开术的角膜切口时,原先切口的上皮栓播散到基质床上。 2. Bowman层 Bowman层位于上皮基底膜后面,厚约8~14微米。用光镜观察是一层相当均匀的非细胞层,但通过电镜观察,该层是类似基质的特殊层,并非真正的膜,而是表层基质的致密层,由胶原纤维组成,不能与基质层分离,只在灵长类可见。该层不能再生,损坏后会成为不透明的疤痕组织。该层上有小孔,角膜神经由此到达上皮。 3.基质层基质层占角膜厚度的90%,主要由胶原纤维、粘合物质和角化细胞组成。基质的胶原纤维很规则、均匀,胶原纤维束构成片状,层层紧密相叠,基质层的层状结构使角膜在剥离术中可以相当容易地分离。粘合物质由角朊硫酸盐、软骨硫酸盐组成,充盈纤维及细胞间隙。肿胀的角膜,粘合物质增加,胶原纤维大小无改变。   上皮下基质混浊(HAZE)其形成与切口的深度、上皮刮除时创面的光滑程度、切削创口边缘的形态、术中角膜的水合程度、患者个体的差异性等众多的因素有关。网状角膜混浊的出现应被视为是PRK手术愈合过程的正常组成部分。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细胞活性增强,新的胶原纤维合成增多,排列不整齐,板层间出现新的胶原纤维和小泡,造成光线发生散射而引起角膜透明性下降,角膜雾状混浊形成。   胶原斑(collagen plaque)是位于基质层的浓密的混浊,形态可能是弥散的,或是中央型的,或是弓形的,或是半环形的。通过胶原斑很难见到虹膜的细节。   4. Descemet膜 Descemet膜由内皮产生,大约10微米厚,与Bowman层不同,Descemet 膜能轻易从基质层脱离,损伤后可以再生。   5. 内皮层由一层六角形内皮细胞所形成,厚约5微米,宽18~20微米,直接与房水接触,这层细胞的再生是受限制的,内皮可用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或拍摄。内皮细胞的密度随年龄增大而减低,同样,因损伤、炎症、眼部手术而引起的细胞丢失,通过增大细胞、减低细胞密度来代偿完成的。虽然部分细胞因年龄或疾病而增大,但是另一些细胞保持大小不变,这样均匀的内皮群落就会逐渐变得参差不齐。出生时内皮细胞密度约3000/mm2,随年龄的增大其密度逐渐下降,至成人阶段细胞密度降为1400-2500/ mm2,同时,其细胞构型亦失去规则的六角形布局。角膜内皮细胞的屏障和主动液泵功


<DIV align=center>郭卜乐 CPO生理健康网 http://www.zgxl.net</DIV>  角膜是一凸形的高度透明物质,其直径大约12毫米,在垂直方向要略小于水平方向,其中央部的厚度通常在0.5毫米和0.6毫米之间。在角膜的前表面覆盖有一层薄薄的泪膜,但其对屈光度几乎没有影响。角膜的前后表面可以近似认为球面,其曲率半径值分别为 7.7毫米(前表面)和 6.8毫米(后表面)。所以角膜在切面上如同一个凹半月形透镜。   角膜实质的折射率约为1.376,而与角膜后表面接触的房水的折射率是1.336。关于面折射力,应用通常的公式,可得:   前面折射力=1000(1.376-1)/ 7.7= 48.83D   后面折射力=1000(1.336-1.376)/ 6.8=-5.88D   因此,整个角膜的等价折射力约是 43D,占整个眼光学系统折射力的2/3以上。然而当角膜缺乏泪液保护时,其前面的折射力就会减弱,从而使视网膜像变得相当模糊。      角膜的解剖和生理 角膜从结构上可分为5层:上皮层、Bowman层、基质层、Descemet膜、内皮层。 1.角膜上皮厚约50微米,易与Bowman层相分离,由5~7层细胞组成,共有3种类型细胞:基底细胞、翼状细胞、扁平细胞。上皮细胞间以桥小体相接,构成致密的质膜,这层致密坚固的屏障可阻止大部分微生物的侵入,阻止泪液中液体和电解质进入基质层,使得角膜处于相对脱水状态。应用电镜观察上皮细胞的外层细胞膜,可发现一些指状突出物,称为微绒毛,这些微绒毛伸入泪液膜,能吸附泪液,防止上皮细胞干燥。角膜上皮细胞约每周更换一次。液体可能在上皮细胞内和细胞间潴留,细胞内液体潴留使细胞变成圆形囊泡,细胞外液体在细胞间堆积,这些就形成微囊样液兜,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较易观察。由于对光产生衍射,PRK术后上皮水肿时病人可能会诉说看到光环。隐形眼镜不适当的配戴将干扰正常的代谢途径,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和角膜水肿。因此在PRK和LASIK术前必须停戴隐形眼镜适当时间。在PRK术中需要去除角膜上皮,去除角膜上皮方法一般有三种:化学(酒精)去除上皮、机械去除上皮和激光去除上皮。角膜上皮可以再生,PRK术后角膜上皮的再生愈合约需48~72小时。与角膜上皮愈合有关的并发症有:1、疼痛 2、上皮延迟愈合 3、微生物性角膜溃疡 4、复发性角膜糜烂 5、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角膜溃疡 6、非病毒性角膜炎 ?LASIK???????? 层间上皮植入有三种不同的方式。由于操作不当,角膜瓣与基质床的附着不紧密,使得周边角膜上皮在角膜瓣趁隙而入,这是最常见的。此外,角膜刀片切开角膜时,角膜上皮附着其上,随着角膜刀片的推进种植在基质床上,或是掉落的角膜上皮被冲到基质床上。第三种方式是当角膜刀切开以前做过角膜切开术的角膜切口时,原先切口的上皮栓播散到基质床上。 2. Bowman层 Bowman层位于上皮基底膜后面,厚约8~14微米。用光镜观察是一层相当均匀的非细胞层,但通过电镜观察,该层是类似基质的特殊层,并非真正的膜,而是表层基质的致密层,由胶原纤维组成,不能与基质层分离,只在灵长类可见。该层不能再生,损坏后会成为不透明的疤痕组织。该层上有小孔,角膜神经由此到达上皮。 3.基质层基质层占角膜厚度的90%,主要由胶原纤维、粘合物质和角化细胞组成。基质的胶原纤维很规则、均匀,胶原纤维束构成片状,层层紧密相叠,基质层的层状结构使角膜在剥离术中可以相当容易地分离。粘合物质由角朊硫酸盐、软骨硫酸盐组成,充盈纤维及细胞间隙。肿胀的角膜,粘合物质增加,胶原纤维大小无改变。   上皮下基质混浊(HAZE)其形成与切口的深度、上皮刮除时创面的光滑程度、切削创口边缘的形态、术中角膜的水合程度、患者个体的差异性等众多的因素有关。网状角膜混浊的出现应被视为是PRK手术愈合过程的正常组成部分。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细胞活性增强,新的胶原纤维合成增多,排列不整齐,板层间出现新的胶原纤维和小泡,造成光线发生散射而引起角膜透明性下降,角膜雾状混浊形成。   胶原斑(collagen plaque)是位于基质层的浓密的混浊,形态可能是弥散的,或是中央型的,或是弓形的,或是半环形的。通过胶原斑很难见到虹膜的细节。   4. Descemet膜 Descemet膜由内皮产生,大约10微米厚,与Bowman层不同,Descemet 膜能轻易从基质层脱离,损伤后可以再生。   5. 内皮层由一层六角形内皮细胞所形成,厚约5微米,宽18~20微米,直接与房水接触,这层细胞的再生是受限制的,内皮可用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或拍摄。内皮细胞的密度随年龄增大而减低,同样,因损伤、炎症、眼部手术而引起的细胞丢失,通过增大细胞、减低细胞密度来代偿完成的。虽然部分细胞因年龄或疾病而增大,但是另一些细胞保持大小不变,这样均匀的内皮群落就会逐渐变得参差不齐。出生时内皮细胞密度约3000/mm2,随年龄的增大其密度逐渐下降,至成人阶段细胞密度降为1400-2500/ mm2,同时,其细胞构型亦失去规则的六角形布局。角膜内皮细胞的屏障和主动液泵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太懂哦,我八百度近视,做什么手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5-7-15 10:35 , Processed in 0.0623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