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7|回复: 0

非霍奇金淋巴瘤:甲氨蝶呤可改善脑实质复发者预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9 14: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俄勒冈卫生和科技大学Doolittle等报告,对于累及脑实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甲氨蝶呤治疗有效[Blood 2008, 111(3): 1085]。



     研究者筛选了113例患者(中位年龄61岁),其中83%患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这些患者于1980-2004年经首次淋巴瘤治疗后已获得完全缓解,但随后又出现脑实质复发。88%的患者在首次发病时就有结外病变,大约三分之一患者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受累。50%患者有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资料,其中约1/5患者IPI评分为4或5,约半数患者LDH水平升高。



     在复发确诊后,78例患者接受化疗(71例以甲氨蝶呤为主)加或不加全脑放射治疗(WBRT),其余患者仅接受WBRT。10例患者在大剂量化疗后接受了干细胞移植。中位进展时间为1年,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6年,26例(23%)患者生存时间≥3年。多变量模型分析显示,复发时年龄小于60岁(P=0.006)、接受甲氨蝶呤一线治疗(P=0.008)与生存期较长显著相关。



   



    ↓ 点评



     该研究证实,诱导化疗后已获缓解但有一处以上结外部位受累、高IPI评分和LDH水平升高的患者,CNS复发危险较高,但对高危患者的最佳预防性措施和复发后最佳治疗方法仍待明确。大剂量甲氨蝶呤是治疗复发所必需的,一般来说应避免有迟发性神经毒性的WBRT。有必要寻找CNS复发的生物学标志物和更好的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改善患者转归。




     研究者筛选了113例患者(中位年龄61岁),其中83%患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这些患者于1980-2004年经首次淋巴瘤治疗后已获得完全缓解,但随后又出现脑实质复发。88%的患者在首次发病时就有结外病变,大约三分之一患者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受累。50%患者有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资料,其中约1/5患者IPI评分为4或5,约半数患者LDH水平升高。



     在复发确诊后,78例患者接受化疗(71例以甲氨蝶呤为主)加或不加全脑放射治疗(WBRT),其余患者仅接受WBRT。10例患者在大剂量化疗后接受了干细胞移植。中位进展时间为1年,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6年,26例(23%)患者生存时间≥3年。多变量模型分析显示,复发时年龄小于60岁(P=0.006)、接受甲氨蝶呤一线治疗(P=0.008)与生存期较长显著相关。



   



    ↓ 点评



     该研究证实,诱导化疗后已获缓解但有一处以上结外部位受累、高IPI评分和LDH水平升高的患者,CNS复发危险较高,但对高危患者的最佳预防性措施和复发后最佳治疗方法仍待明确。大剂量甲氨蝶呤是治疗复发所必需的,一般来说应避免有迟发性神经毒性的WBRT。有必要寻找CNS复发的生物学标志物和更好的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改善患者转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5-4-8 19:46 , Processed in 0.0600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