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7|回复: 1

请高人帮我看看我的肝功能检验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6 02: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总胆红素 TBil 29.6 omul/L 参考范围 5.1-21.0

  

  直接胆红素 DBil 5.3 omul/L 参考范围 0-6

  

  间接胆红素 IBil 24.3 omul/L 参考范围 5.1-13.7

  

  总蛋白 TP 83.5 g/L 参考范围 60-80

  

  白蛋白 Alb 56.0 g/L 参考范围 35-55

  

  球蛋白 Glb 27.5 g/L 参考范围 20-30

  

  白/球比值 A/G 2.04 参考范围 1.5-2.5

  

  丙氨酸氨基转换酶 ALT 20 U/L 参考范围 0-40

  

  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 AST 22 U/L 参考范围 0-40

  

  碱性磷酸酶 ALP 78 U/L 参考范围 53-128


  

  直接胆红素 DBil 5.3 omul/L 参考范围 0-6

  

  间接胆红素 IBil 24.3 omul/L 参考范围 5.1-13.7

  

  总蛋白 TP 83.5 g/L 参考范围 60-80

  

  白蛋白 Alb 56.0 g/L 参考范围 35-55

  

  球蛋白 Glb 27.5 g/L 参考范围 20-30

  

  白/球比值 A/G 2.04 参考范围 1.5-2.5

  

  丙氨酸氨基转换酶 ALT 20 U/L 参考范围 0-40

  

  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 AST 22 U/L 参考范围 0-40

  

  碱性磷酸酶 ALP 78 U/L 参考范围 53-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6 02: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肝功能检验报告中看,你主要是 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两项指标过高,这两项是反映肝胆排泄.分泌和解毒功能的指标。肝胆受损害时,其排泄.分泌.运输及解毒功能出现障碍,造成血液中,这两项指标升高。   

      人的血液中,红细胞(红血球)的寿命120天,每时每刻都有死亡的红细 胞,也有新生的红细胞, 红细胞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死亡的红细胞在血管中变为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经过肝脏细胞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组成胆汁,经肝内胆管进入肝外胆管,再进入胆囊,,排入肠道,最后经大便排出体外。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上述任何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胆红素升高,发生黄胆。如果红细胞被破坏死亡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把它们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发生溶血性黄胆;如果肝细胞被病毒损害较多,肝细胞分解间接胆红素的能力减退,间接胆红素在血液中的含量也升高,,就是肝细胞性黄胆,若胆管阻塞,胆汁排泄不畅,就发生淤胆性黄胆。这些原因都能使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

     治疗这种症状,在排除胆管阻塞(结石或肿瘤)外,主要以保肝利胆退黄为主,常用的药物有“肝胆宁”,“凯西来”,“菌栀黄”,“清开灵”等,这些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才能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愿你早日康复!


      人的血液中,红细胞(红血球)的寿命120天,每时每刻都有死亡的红细 胞,也有新生的红细胞, 红细胞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死亡的红细胞在血管中变为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经过肝脏细胞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组成胆汁,经肝内胆管进入肝外胆管,再进入胆囊,,排入肠道,最后经大便排出体外。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上述任何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胆红素升高,发生黄胆。如果红细胞被破坏死亡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把它们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发生溶血性黄胆;如果肝细胞被病毒损害较多,肝细胞分解间接胆红素的能力减退,间接胆红素在血液中的含量也升高,,就是肝细胞性黄胆,若胆管阻塞,胆汁排泄不畅,就发生淤胆性黄胆。这些原因都能使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

     治疗这种症状,在排除胆管阻塞(结石或肿瘤)外,主要以保肝利胆退黄为主,常用的药物有“肝胆宁”,“凯西来”,“菌栀黄”,“清开灵”等,这些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才能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愿你早日康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5-4-20 13:02 , Processed in 0.5423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