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7|回复: 1

超然拨针在骨膜劳损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9 13: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骨膜劳损即“骨膜效应”,目前尚未引起国内外医学界所重视。它在急慢性软组织劳损上有所体现,治疗较为棘手。下面通过解剖与功能、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治疗等来进行阐述。

  一、解剖与功能:骨膜属最深层、最致密的结缔组织之一,它覆盖于骨组织之表面。具有营养、保护、传递、运输、支持等功能,是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起止点。它的支持点均附着于骨缘、骨面、骨突等解剖结构上。

  二、发病机理与诊断:由于各肌肉、肌腱、韧带等运动系统组织均附着于骨组织即骨膜上,因此所有软组织急、慢性劳损均能在骨膜上产生病变点,出现疼痛、酸胀、麻木、肢冷等临床症状。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网球肘等病症。今讨论腰推间盘突出症及腰部筋膜鞘狭窄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前突、后突、侧突三型。从影像学骨膜劳可见椎体硬膜受压,因此刺激硬膜而产生反射弧,该硬膜是靠近脊神经节L3~4.5至S1神经节段,具有丰富的神经和高敏度的神经反射弧。它的反射效应首先起于腰骶部,为原始级Ⅰ级,然后反升至臀部,为Ⅱ级,再次下引至大小腿、足底、足背、足趾,为Ⅲ级,产生疼痛、酸胀、麻木、肢冷等症。外侧向腹部反射性牵拉痛,常见下腹部、肛门、生殖器等部位疼痛。向上反射于腰背部组织而产生胀痛、组织僵硬、背肌紧张隆起,也可通过阔肌起始部向肩关节放射,产生上肢上举、外展功能障碍等症。

  1.反射特征与解剖组织关联

  椎间盘突出后压迫硬膜,该部内压升高,该部神经节受压而产生神经反射症。其感受不同所应答解剖部位不同,反射于肌肉组织者症状是疼痛,反射于腱组织者症状是酸胀,反射于神经组织者症状是麻木,反射于循环组织者症状是阴冷,反射于肌肉与腱组织交接处者症状是酸痛,各症有主次之分,多数呈混合型出现。

  2.如何测知神经反射症所处的肌组织层次

  躯干、臀部多为扁阔肌,肌组织一般分三层:即浅层肌、中层肌和深层肌、深层即骨膜层。下肢肌,多为梭形肌,除有肌层外,尚有肌间隔肌间隙,还有特有的皮下脂肪垫层。

  a、指压法:浅压有酸痛者为浅层;中压有酸痛者为中层;深压至有酸痛者为深层。

  b、探针法:“超然拨针”进入肌层时针感(酸胀、麻、放射感)有三种现象:针感下行至病痛部位症状减轻或消失;针感下行至病变肢有舒适感;针感下行至病痛部位酸重加重后又减轻,视为有效针感层。一般急性、轻症病变多为浅、中层,病久、病重病变多为中、深层。

  3.如何测知神经反射症为何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病人主诉和症状,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分三型:

  a、后侧型与太阳经分布径线相同。

  b、外侧型与少阳经分布径线相同。

  c、脊中型与督脉经分布径线相同。

  4.反射性特征有二:

  a、反射性者:症状在腰、骶、臀部者,其跳过大腿,直接反射至小腿、足底、足背、足趾。

  b、连续性者:或叫传递性者,症状由腰、骶、臀、大腿小腿、足底、足背、足趾。以后侧型、外侧型(部分)前侧型为多见。测知何型便于治疗时可有的放矢。

  筋膜鞘狭窄症

  腰骶部各种骨性改变如突出、椎体滑脱、椎管狭窄、隐裂等症,均是压迫硬膜,致骨膜劳损,产生内压增高症,产生放射性或连续性疼痛、酸痛、麻木、肢冷等症。笔者把腰部浅、深二层筋膜作为一个腱鞘。此腱鞘为全身最大腱鞘之一,狭窄时症状较重。

  解剖与发病机理:腰筋膜是全身最厚、最大、最坚韧的致密结缔组织之一,分浅、深二层,它形成骶棘肌的肌纤维鞘。向上附着于第十二肋下缘,向下附着于髂嵴,向内附着于棘突、横突,向外浅深二层筋膜愈合构成腹肌的起始腱膜。该腱鞘是全身运动量最大、受力最强的腱鞘,它负担着上身重量及肩负外界重量,该部是腰L4/5至L5/S1传递到下肢之枢纽,该部又是全身最薄弱之处,也是发病率最高,症最重之处。由于活动频繁,在动静力劳损下,内压增高,静力劳损使细胞膜钠/氯(Na/Cl)离子转运失衡,导致负离子蓄积、静电吸附而产生反射性症状即骨膜劳损症。

  三、治疗:各种保守疗法均是间接地打断其反射弧和降低腱鞘内高压而产生疗效。利用超然拨针治疗,应以笔者通过临床多年总结出的“七定”原则为基础:

  1.定型:前已论说。

  2.定点:根据病人主诉测知的为阳性点,根据医者测出的为隐性点,阳性点与隐性点同治效佳。腰骶部一般定1~2个点,臀部一般定1~2个点。下肢以起止点,支持点而定点。

  3.定深度:前已论说。

  4.定范围:根据阳性点与隐性点和拨针进何病变肌间隙层时所出现的针感(酸、胀、麻等放射感)而定范围。治疗时腰、臀部可作360°透拨,直径可达40cm,大小腿可作上下、左右透拨长度可达40~50cm,即点面结合,上下结合,范围宜大不宜小,可防止复发性。

  5、定力度:臀部组织丰厚,强实,拨针力度可达10kg以上,腰、大腿部力度3~4kg,小腿1~2kg。视针感和病人承受力而定。

  6、定向:以针尖向下为宜,即向病变部位为宜。

  7、接力点追补法,即针感下行至何部而不下行了,即在该点补拨一针。

  四、总结:

利用“超然拨针”治疗软组织损伤疾病优点:

  超然拨针具备的优点:a、针长30cm,可任意透拨到各组织层次。b、针粗Ф1.2~2.2mm,有杠杆作用,使病变点、面松解到位。c、针圆,圆可减少对组织的伤害,达到少出血、不伤神经、肌肉、肌腱等组织( 注“超然拨针”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ZL01200078.8)。

  “超然拨针”治疗软组织损伤疾病中的“拨针效应”是治疗疼痛症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效应决定治疗效果(与针灸得气雷同),“针感效应”强弱与症状轻重成正比,同时能打开骶髂关节。在治疗时必须掌握立体治疗即点面结合、深浅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除治疗急、慢性疼痛症外,对内科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它还印证了经络径线、穴点的定位与现代解剖学十分吻合,拓宽治疗范围。


  一、解剖与功能:骨膜属最深层、最致密的结缔组织之一,它覆盖于骨组织之表面。具有营养、保护、传递、运输、支持等功能,是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起止点。它的支持点均附着于骨缘、骨面、骨突等解剖结构上。

  二、发病机理与诊断:由于各肌肉、肌腱、韧带等运动系统组织均附着于骨组织即骨膜上,因此所有软组织急、慢性劳损均能在骨膜上产生病变点,出现疼痛、酸胀、麻木、肢冷等临床症状。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网球肘等病症。今讨论腰推间盘突出症及腰部筋膜鞘狭窄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前突、后突、侧突三型。从影像学骨膜劳可见椎体硬膜受压,因此刺激硬膜而产生反射弧,该硬膜是靠近脊神经节L3~4.5至S1神经节段,具有丰富的神经和高敏度的神经反射弧。它的反射效应首先起于腰骶部,为原始级Ⅰ级,然后反升至臀部,为Ⅱ级,再次下引至大小腿、足底、足背、足趾,为Ⅲ级,产生疼痛、酸胀、麻木、肢冷等症。外侧向腹部反射性牵拉痛,常见下腹部、肛门、生殖器等部位疼痛。向上反射于腰背部组织而产生胀痛、组织僵硬、背肌紧张隆起,也可通过阔肌起始部向肩关节放射,产生上肢上举、外展功能障碍等症。

  1.反射特征与解剖组织关联

  椎间盘突出后压迫硬膜,该部内压升高,该部神经节受压而产生神经反射症。其感受不同所应答解剖部位不同,反射于肌肉组织者症状是疼痛,反射于腱组织者症状是酸胀,反射于神经组织者症状是麻木,反射于循环组织者症状是阴冷,反射于肌肉与腱组织交接处者症状是酸痛,各症有主次之分,多数呈混合型出现。

  2.如何测知神经反射症所处的肌组织层次

  躯干、臀部多为扁阔肌,肌组织一般分三层:即浅层肌、中层肌和深层肌、深层即骨膜层。下肢肌,多为梭形肌,除有肌层外,尚有肌间隔肌间隙,还有特有的皮下脂肪垫层。

  a、指压法:浅压有酸痛者为浅层;中压有酸痛者为中层;深压至有酸痛者为深层。

  b、探针法:“超然拨针”进入肌层时针感(酸胀、麻、放射感)有三种现象:针感下行至病痛部位症状减轻或消失;针感下行至病变肢有舒适感;针感下行至病痛部位酸重加重后又减轻,视为有效针感层。一般急性、轻症病变多为浅、中层,病久、病重病变多为中、深层。

  3.如何测知神经反射症为何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病人主诉和症状,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分三型:

  a、后侧型与太阳经分布径线相同。

  b、外侧型与少阳经分布径线相同。

  c、脊中型与督脉经分布径线相同。

  4.反射性特征有二:

  a、反射性者:症状在腰、骶、臀部者,其跳过大腿,直接反射至小腿、足底、足背、足趾。

  b、连续性者:或叫传递性者,症状由腰、骶、臀、大腿小腿、足底、足背、足趾。以后侧型、外侧型(部分)前侧型为多见。测知何型便于治疗时可有的放矢。

  筋膜鞘狭窄症

  腰骶部各种骨性改变如突出、椎体滑脱、椎管狭窄、隐裂等症,均是压迫硬膜,致骨膜劳损,产生内压增高症,产生放射性或连续性疼痛、酸痛、麻木、肢冷等症。笔者把腰部浅、深二层筋膜作为一个腱鞘。此腱鞘为全身最大腱鞘之一,狭窄时症状较重。

  解剖与发病机理:腰筋膜是全身最厚、最大、最坚韧的致密结缔组织之一,分浅、深二层,它形成骶棘肌的肌纤维鞘。向上附着于第十二肋下缘,向下附着于髂嵴,向内附着于棘突、横突,向外浅深二层筋膜愈合构成腹肌的起始腱膜。该腱鞘是全身运动量最大、受力最强的腱鞘,它负担着上身重量及肩负外界重量,该部是腰L4/5至L5/S1传递到下肢之枢纽,该部又是全身最薄弱之处,也是发病率最高,症最重之处。由于活动频繁,在动静力劳损下,内压增高,静力劳损使细胞膜钠/氯(Na/Cl)离子转运失衡,导致负离子蓄积、静电吸附而产生反射性症状即骨膜劳损症。

  三、治疗:各种保守疗法均是间接地打断其反射弧和降低腱鞘内高压而产生疗效。利用超然拨针治疗,应以笔者通过临床多年总结出的“七定”原则为基础:

  1.定型:前已论说。

  2.定点:根据病人主诉测知的为阳性点,根据医者测出的为隐性点,阳性点与隐性点同治效佳。腰骶部一般定1~2个点,臀部一般定1~2个点。下肢以起止点,支持点而定点。

  3.定深度:前已论说。

  4.定范围:根据阳性点与隐性点和拨针进何病变肌间隙层时所出现的针感(酸、胀、麻等放射感)而定范围。治疗时腰、臀部可作360°透拨,直径可达40cm,大小腿可作上下、左右透拨长度可达40~50cm,即点面结合,上下结合,范围宜大不宜小,可防止复发性。

  5、定力度:臀部组织丰厚,强实,拨针力度可达10kg以上,腰、大腿部力度3~4kg,小腿1~2kg。视针感和病人承受力而定。

  6、定向:以针尖向下为宜,即向病变部位为宜。

  7、接力点追补法,即针感下行至何部而不下行了,即在该点补拨一针。

  四、总结:

利用“超然拨针”治疗软组织损伤疾病优点:

  超然拨针具备的优点:a、针长30cm,可任意透拨到各组织层次。b、针粗Ф1.2~2.2mm,有杠杆作用,使病变点、面松解到位。c、针圆,圆可减少对组织的伤害,达到少出血、不伤神经、肌肉、肌腱等组织( 注“超然拨针”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ZL01200078.8)。

  “超然拨针”治疗软组织损伤疾病中的“拨针效应”是治疗疼痛症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效应决定治疗效果(与针灸得气雷同),“针感效应”强弱与症状轻重成正比,同时能打开骶髂关节。在治疗时必须掌握立体治疗即点面结合、深浅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除治疗急、慢性疼痛症外,对内科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它还印证了经络径线、穴点的定位与现代解剖学十分吻合,拓宽治疗范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9 13: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骨膜劳损即“骨膜效应”,目前尚未引起国内外医学界所重视。它在急慢性软组织劳损上有所体现,治疗较为棘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4-12-23 03:40 , Processed in 0.0576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