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1|回复: 1

从状态医学角度统一艾滋病中西医学临床评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9 13: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艾滋病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与科研工作中,用“状态医学”的思路与方法,将艾滋病患者的患病过程用“状态医学”的观点和方法表述,进行诊断、治疗与疗效评价,可以使中西医学得到初步的统一,为理论与临床的有机结合构建一个初步的框架。艾滋病病毒侵袭机体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表现,用状态医学描述可分为以下8个方面。

  1.病毒感染状态

  患者体内病毒载量的增加与CD4 细胞的缺失及疾病的进展呈正相关。由于HIV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的缺陷,机体在抵御外邪侵袭和维持正常功能时需消耗大量能量,而最终导致机体的虚损状态,从大量临床病例分析而言,以气虚为多见。在治疗上以调整状态为目的。

  2.免疫缺陷状态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 细胞,造成免疫功能的缺陷和低下。CD4 细胞减少是HIV感染者免疫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但是在CD4 细胞数发生显著减少之前,患者已经存在免疫功能缺陷,表现为对抗原诱导的记忆T细胞应答、CTL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缺陷。HIV感染可导致B细胞功能紊乱,损伤巨噬细胞的趋化、黏附、杀菌及分泌细胞因子功能,树突状细胞的抗原呈递和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缺陷,NK细胞分泌IL-2、IL-12等细胞因子能力下降,而表现出免疫系统的多损害状态。

  3.机会性感染状态

  机体免疫功能的缺陷和低下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是AIDS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引起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有白色念珠菌、卡氏肺孢子虫、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可出现皮肤感染状态、腹泻相关状态、肺炎相关状态等。其关键是免疫力低下、能量不足(脾气虚)、生物性致病因子、炎症性反应等。

  从西医学的角度来看,艾滋病腹泻的发生多由感染(病毒、细菌等)引起,治疗以抗感染为主。中医学认为是脾虚湿盛,治疗宜健脾利湿,通过改变免疫功能与致病因素力量对比而向愈。临床上许多疾病的表现都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肠结核、大肠癌、慢性细菌性痢疾、放射性肠炎、伪膜性肠炎、真菌性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胰腺炎、症状性腹泻等。原因不同但症状相似,可用状态医学统一为腹泻相关状态。

  4.艾滋病肿瘤带瘤状态

  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和低下可导致多种肿瘤的发生,以卡波济氏肉瘤和B淋巴细胞瘤为主,可统一为艾滋病肿瘤带瘤状态。其机制是机体免疫监视功能降低,癌症基因及抑癌基因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机体对瘤体的免疫反应、瘤体对机体免疫功能和器官功能的破坏以及营养物质的耗劫。

  5.药物不良反应状态

      目前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多为HAART疗法(即鸡尾酒疗法),疗效较好,但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如功能性消化不良状态(痞满)、骨髓抑制状态、周围神经炎状态等。机体出现上腹部满闷不适,或疼痛、纳差、嗳气,或厌食、呕恶、泛酸、反胃、贫血、怕冷怕热、四肢麻木等。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为药物对机体内不同位点的结合和影响而产生一系列相关病理过程,使机体偏离正常状态,表现为相应的临床症状,而症状是状态诊断的第一要素,体征和仪器检测的理化指标是客观依据。这些因素共同确定一个状态,具体表现以机体某一部位或病理生理过程为主要表现的整体机能失调状态。

  6.能量代谢状态

  艾滋病患者的机体状态整体表现为严重的机体细胞群的耗竭、慢性腹泻和发热,同时产热不足,体重降低。高消耗、低产出、低输出表现为人体虚损状态的本质性问题。常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气虚表现,有人将人体基本反应状态分为8种,概括为亢进和不足,与中医的寒热虚实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能量代谢和输出是人体功能的根本方面,是机体实现各种目的和维持状态的基础,与耗散结构理论相吻合,与中医的“气”高度相关。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的良好切入点,同时是状态医学的基本点之一。

  7.功能协调状态

  机体内各要素各部位之间的功能应相互协调,艾滋病从结构、能量及信息三个方面破坏了这一协调,表现为免疫组织的破坏,机体消瘦、气短乏力等能量的低输出,痴呆、麻木、疼痛、失明等信息处理能力的损害,从三个基本方面损害人体,导致机体若干功能的不协调状态,在诊断上体现为状态诊断学的特点,较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更为确切。在治疗和评价上任何能够改善这些状态的措施都应视为有效。

  8.心理状态

  疾病对人体心理状态的影响以焦虑、痛苦、绝望为基本表现,进而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信息与能量的处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加剧病情发展,延缓病情痊愈,应用心理学对不良心理状态调控是治疗的必要手段;能量的代谢紊乱会对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经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也是治疗有效的表现,应给予客观评价。

  从状态医学角度探讨艾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问题,是将中西医学在系统状态水平下实行有机结合,具有全面、精确、细致的特点。艾滋病的各种中西医治疗方法和手段均是对患者机体状态的调控,既有精细的微观治疗,如对艾滋病腹泻、艾滋病肺孢子肺炎的治疗,又有宏观的多靶点调控,如对患者机体虚损状态从脾从肾的调整,病与证的诊断与治疗也由目的变成艾滋病各个复杂状态诊断与调控的手段,有利于病与证在更高层次——系统状态层次的结合与统一。

  在艾滋病的疗效方面,用状态医学评价更全面更准确。由西医内在机制和中医外显症状共同描述的各种复杂状态,更加重视症状体征对人体状态的辨识作用,更加重视对功能学检查和功能学改变的评价意义,更加重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的评价,更能彻底地体现医学的真正目的,符合循证医学重视临床评价和满足患者需求的发展趋势。


  1.病毒感染状态

  患者体内病毒载量的增加与CD4 细胞的缺失及疾病的进展呈正相关。由于HIV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的缺陷,机体在抵御外邪侵袭和维持正常功能时需消耗大量能量,而最终导致机体的虚损状态,从大量临床病例分析而言,以气虚为多见。在治疗上以调整状态为目的。

  2.免疫缺陷状态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 细胞,造成免疫功能的缺陷和低下。CD4 细胞减少是HIV感染者免疫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但是在CD4 细胞数发生显著减少之前,患者已经存在免疫功能缺陷,表现为对抗原诱导的记忆T细胞应答、CTL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缺陷。HIV感染可导致B细胞功能紊乱,损伤巨噬细胞的趋化、黏附、杀菌及分泌细胞因子功能,树突状细胞的抗原呈递和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缺陷,NK细胞分泌IL-2、IL-12等细胞因子能力下降,而表现出免疫系统的多损害状态。

  3.机会性感染状态

  机体免疫功能的缺陷和低下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是AIDS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引起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有白色念珠菌、卡氏肺孢子虫、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可出现皮肤感染状态、腹泻相关状态、肺炎相关状态等。其关键是免疫力低下、能量不足(脾气虚)、生物性致病因子、炎症性反应等。

  从西医学的角度来看,艾滋病腹泻的发生多由感染(病毒、细菌等)引起,治疗以抗感染为主。中医学认为是脾虚湿盛,治疗宜健脾利湿,通过改变免疫功能与致病因素力量对比而向愈。临床上许多疾病的表现都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肠结核、大肠癌、慢性细菌性痢疾、放射性肠炎、伪膜性肠炎、真菌性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胰腺炎、症状性腹泻等。原因不同但症状相似,可用状态医学统一为腹泻相关状态。

  4.艾滋病肿瘤带瘤状态

  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和低下可导致多种肿瘤的发生,以卡波济氏肉瘤和B淋巴细胞瘤为主,可统一为艾滋病肿瘤带瘤状态。其机制是机体免疫监视功能降低,癌症基因及抑癌基因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机体对瘤体的免疫反应、瘤体对机体免疫功能和器官功能的破坏以及营养物质的耗劫。

  5.药物不良反应状态

      目前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多为HAART疗法(即鸡尾酒疗法),疗效较好,但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如功能性消化不良状态(痞满)、骨髓抑制状态、周围神经炎状态等。机体出现上腹部满闷不适,或疼痛、纳差、嗳气,或厌食、呕恶、泛酸、反胃、贫血、怕冷怕热、四肢麻木等。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为药物对机体内不同位点的结合和影响而产生一系列相关病理过程,使机体偏离正常状态,表现为相应的临床症状,而症状是状态诊断的第一要素,体征和仪器检测的理化指标是客观依据。这些因素共同确定一个状态,具体表现以机体某一部位或病理生理过程为主要表现的整体机能失调状态。

  6.能量代谢状态

  艾滋病患者的机体状态整体表现为严重的机体细胞群的耗竭、慢性腹泻和发热,同时产热不足,体重降低。高消耗、低产出、低输出表现为人体虚损状态的本质性问题。常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气虚表现,有人将人体基本反应状态分为8种,概括为亢进和不足,与中医的寒热虚实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能量代谢和输出是人体功能的根本方面,是机体实现各种目的和维持状态的基础,与耗散结构理论相吻合,与中医的“气”高度相关。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的良好切入点,同时是状态医学的基本点之一。

  7.功能协调状态

  机体内各要素各部位之间的功能应相互协调,艾滋病从结构、能量及信息三个方面破坏了这一协调,表现为免疫组织的破坏,机体消瘦、气短乏力等能量的低输出,痴呆、麻木、疼痛、失明等信息处理能力的损害,从三个基本方面损害人体,导致机体若干功能的不协调状态,在诊断上体现为状态诊断学的特点,较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更为确切。在治疗和评价上任何能够改善这些状态的措施都应视为有效。

  8.心理状态

  疾病对人体心理状态的影响以焦虑、痛苦、绝望为基本表现,进而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信息与能量的处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加剧病情发展,延缓病情痊愈,应用心理学对不良心理状态调控是治疗的必要手段;能量的代谢紊乱会对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经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也是治疗有效的表现,应给予客观评价。

  从状态医学角度探讨艾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问题,是将中西医学在系统状态水平下实行有机结合,具有全面、精确、细致的特点。艾滋病的各种中西医治疗方法和手段均是对患者机体状态的调控,既有精细的微观治疗,如对艾滋病腹泻、艾滋病肺孢子肺炎的治疗,又有宏观的多靶点调控,如对患者机体虚损状态从脾从肾的调整,病与证的诊断与治疗也由目的变成艾滋病各个复杂状态诊断与调控的手段,有利于病与证在更高层次——系统状态层次的结合与统一。

  在艾滋病的疗效方面,用状态医学评价更全面更准确。由西医内在机制和中医外显症状共同描述的各种复杂状态,更加重视症状体征对人体状态的辨识作用,更加重视对功能学检查和功能学改变的评价意义,更加重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的评价,更能彻底地体现医学的真正目的,符合循证医学重视临床评价和满足患者需求的发展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9 13: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艾滋病的疗效方面,用状态医学评价更全面更准确。由西医内在机制和中医外显症状共同描述的各种复杂状态,更加重视症状体征对人体状态的辨识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4-12-23 08:24 , Processed in 0.0688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