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0|回复: 1

[推荐]不知道大家看了有啥想发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9 16: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陵晚报报道】张先生一直都梦想摘掉眼镜,他的梦实现了,在10年前。他的近视手术在当时看来是成功的,但他想不到,“清晰看世界”的代价竟在10年后来算账,会让他的眼球在10年后因为一个小小的碰撞,破裂了。





张先生在念书的时候就一直希望能摘掉自己几百度的近视眼镜,因此,当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近视矫正手术——RK手术开始临床运用后,他毫不犹豫地去接受了手术。术后他果然摘掉了眼镜,虽然看东西的清晰度没有想象中的好,似乎不如戴眼镜后的效果清晰,但是只要不用戴着框架眼镜,他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就在最近,在一个正常的上下班途中,挤了趟公交车,他承受了10年前的手术带来的恶果。





当时他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身边一位乘客不知道为什么挥了下胳膊,正好撞到了他的一只眼睛。





“当时也不怎么疼,可是我发现从我的眼睛里流出了液体,开始我以为是眼泪,可又不太像眼泪,当我能睁开那只眼睛时,我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





张先生被紧急送到省中医院眼科中心急救,医生的诊断是:眼球破裂。虹膜和晶体已经被挤了出来,那些不同于眼泪的液体,就是眼球中的房水。





省中医院眼科中心的王育良告诉记者:“像张先生这样,因为小小的碰撞导致眼球破裂的患者,我们遇见过3例。3个人都有同一个问题:曾经在多年前做过RK近视矫正手术。他们的眼球会变得如此脆弱,和他们多年前接受的手术有很大的关系。”





据介绍,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可以矫正近视并在临床运用的RK手术,当时曾在整个国内风靡一时。10年后,许多问题被发现——





因为该手术其实是在接受手术者的角膜上切割,每一刀的深度都必须达到角膜的90%,几乎等于切穿角膜。如果没有能完全愈合,一旦受到碰撞的压力,眼球就可能从那些被切割过的部分破裂。











国内近视手术发展历程







国内的近视手术发展,经历了一个RK—PRK—LASIK(LASEK)-ORK的发展历程。





RK: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RK手术在国内掀起了手术矫正近视眼的第一波高潮,甚至有俄罗斯专家到国内来“走穴”。RK手术其实是通过对角膜边缘的切割,来帮助矫正近视,所以又称为“放射状角膜切开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RK手术对中低度近视的治疗效果不错。但很快因为后遗症问题和新技术的发展而被淘汰。





P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南京开展得比较多。比起RK,PRK先进了很多,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但由于术后需要长期用药,也有些手术者因为长期使用激素类眼药而不注意复查,结果因此导致眼部出现疾患。





LASIK和LASEK:在PRK后兴起,由于可以避免和减少一些并发症,且恢复快、无明显不适,所以运用广泛,特别是前者,是目前开展最多、最广泛的手术方法。但如果没有在术前和术后系统地检查及复查,仍然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





ORK:在LASIK和LASEK之后新推出的个性化切削,在治疗后的成像效果上有明显提高,更符合病人个体的要求。但是在术前术后仍然必须接受规范化的检查和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风险,近视手术背后的黑影







值得庆幸的是,张先生破裂的眼球经过缝合,视力恢复的情况还算理想。





不过,张先生的遭遇无疑是一记警钟。那就是手术的风险问题。





作为最早的一种近视手术方法,经过10年发展,RK如今已经被医院弃之不用了。相比较早期的,近视手术现在已经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眼下正在流行的是更安全的准分子激光手术。但专家们提醒,手术的风险问题还是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袁志兰主任告诉记者,“RK手术毕竟是十多年前的手术,比起来,现在使用的已经是经过发展和验证的更先进的手术方法,也安全得多。但必须明确的更高的层次是,只要手术,就存在风险,目前的手术方法仍然不是最令人满意的。事实上,目前世界上还不存在能让眼科医生完全满意的手术方法。”





据介绍,目前实行的准分子激光治疗,虽然安全性和效果都比10年前的手术好了许多倍,但是后遗症、并发症的问题仍然不能完全避免。



◆不幸案例一





近视手术后还得移植角膜





最近该院眼科接诊了一位年轻的患者,女孩今年20岁,在南京某大学念书。之前她在家乡做了近视矫正手术,当时做完恢复上并没有太大问题。可是当她因为看东西不清楚再到医院检查的时候,却被发现是角膜扩张症。





对于这位患者来说,接受角膜移植是她今后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袁志兰介绍:“其实这个女孩很可能在手术前就有出现圆锥角膜的征兆,或者本身具有圆锥角膜的潜质。这种情况常常在12岁到20岁之间发病,而一般接受近视手术的人都是在18岁时,正在发病期。所以无论是在术前发病,还是手术后开始发病,由于没有发现隐患就接受手术,她的眼睛最终发展为角膜扩张症。



◆不幸案例二





术后半年几乎失明



同样还有一位大学生。这位大学生曾经接受过近视手术,在一年前,他出现了视力下降和一些头痛恶心症状,当时也接受了视力检查,结果测量显示眼压并不算太高,所以就回去自己






张先生在念书的时候就一直希望能摘掉自己几百度的近视眼镜,因此,当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近视矫正手术——RK手术开始临床运用后,他毫不犹豫地去接受了手术。术后他果然摘掉了眼镜,虽然看东西的清晰度没有想象中的好,似乎不如戴眼镜后的效果清晰,但是只要不用戴着框架眼镜,他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就在最近,在一个正常的上下班途中,挤了趟公交车,他承受了10年前的手术带来的恶果。





当时他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身边一位乘客不知道为什么挥了下胳膊,正好撞到了他的一只眼睛。





“当时也不怎么疼,可是我发现从我的眼睛里流出了液体,开始我以为是眼泪,可又不太像眼泪,当我能睁开那只眼睛时,我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





张先生被紧急送到省中医院眼科中心急救,医生的诊断是:眼球破裂。虹膜和晶体已经被挤了出来,那些不同于眼泪的液体,就是眼球中的房水。





省中医院眼科中心的王育良告诉记者:“像张先生这样,因为小小的碰撞导致眼球破裂的患者,我们遇见过3例。3个人都有同一个问题:曾经在多年前做过RK近视矫正手术。他们的眼球会变得如此脆弱,和他们多年前接受的手术有很大的关系。”





据介绍,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可以矫正近视并在临床运用的RK手术,当时曾在整个国内风靡一时。10年后,许多问题被发现——





因为该手术其实是在接受手术者的角膜上切割,每一刀的深度都必须达到角膜的90%,几乎等于切穿角膜。如果没有能完全愈合,一旦受到碰撞的压力,眼球就可能从那些被切割过的部分破裂。











国内近视手术发展历程







国内的近视手术发展,经历了一个RK—PRK—LASIK(LASEK)-ORK的发展历程。





RK: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RK手术在国内掀起了手术矫正近视眼的第一波高潮,甚至有俄罗斯专家到国内来“走穴”。RK手术其实是通过对角膜边缘的切割,来帮助矫正近视,所以又称为“放射状角膜切开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RK手术对中低度近视的治疗效果不错。但很快因为后遗症问题和新技术的发展而被淘汰。





P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南京开展得比较多。比起RK,PRK先进了很多,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但由于术后需要长期用药,也有些手术者因为长期使用激素类眼药而不注意复查,结果因此导致眼部出现疾患。





LASIK和LASEK:在PRK后兴起,由于可以避免和减少一些并发症,且恢复快、无明显不适,所以运用广泛,特别是前者,是目前开展最多、最广泛的手术方法。但如果没有在术前和术后系统地检查及复查,仍然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





ORK:在LASIK和LASEK之后新推出的个性化切削,在治疗后的成像效果上有明显提高,更符合病人个体的要求。但是在术前术后仍然必须接受规范化的检查和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风险,近视手术背后的黑影







值得庆幸的是,张先生破裂的眼球经过缝合,视力恢复的情况还算理想。





不过,张先生的遭遇无疑是一记警钟。那就是手术的风险问题。





作为最早的一种近视手术方法,经过10年发展,RK如今已经被医院弃之不用了。相比较早期的,近视手术现在已经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眼下正在流行的是更安全的准分子激光手术。但专家们提醒,手术的风险问题还是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袁志兰主任告诉记者,“RK手术毕竟是十多年前的手术,比起来,现在使用的已经是经过发展和验证的更先进的手术方法,也安全得多。但必须明确的更高的层次是,只要手术,就存在风险,目前的手术方法仍然不是最令人满意的。事实上,目前世界上还不存在能让眼科医生完全满意的手术方法。”





据介绍,目前实行的准分子激光治疗,虽然安全性和效果都比10年前的手术好了许多倍,但是后遗症、并发症的问题仍然不能完全避免。



◆不幸案例一





近视手术后还得移植角膜





最近该院眼科接诊了一位年轻的患者,女孩今年20岁,在南京某大学念书。之前她在家乡做了近视矫正手术,当时做完恢复上并没有太大问题。可是当她因为看东西不清楚再到医院检查的时候,却被发现是角膜扩张症。





对于这位患者来说,接受角膜移植是她今后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袁志兰介绍:“其实这个女孩很可能在手术前就有出现圆锥角膜的征兆,或者本身具有圆锥角膜的潜质。这种情况常常在12岁到20岁之间发病,而一般接受近视手术的人都是在18岁时,正在发病期。所以无论是在术前发病,还是手术后开始发病,由于没有发现隐患就接受手术,她的眼睛最终发展为角膜扩张症。



◆不幸案例二





术后半年几乎失明



同样还有一位大学生。这位大学生曾经接受过近视手术,在一年前,他出现了视力下降和一些头痛恶心症状,当时也接受了视力检查,结果测量显示眼压并不算太高,所以就回去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6: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之后,真的是有点心里没底了,本来就很担心术后风险,所以才迟迟为决,看来这又要杀死我好多脑细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5-7-10 05:12 , Processed in 0.1067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