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0|回复: 0

中医角度分析感冒流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9 13: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角度分析感冒流感  





接近腊月、大寒,“寒包火”型感冒增多,为什么此时有这么多人感冒流感呢?用中医理论简单说,有些是因为最近天气该冷不冷或者骤然降温,一些人因外冷内热而患“寒包火”型感冒。

  风寒暑湿燥火,异常时为“邪气”

孩子感冒 中医治疗更安全

  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凉多燥、冬冷多寒,这是自然变化规律,中医根据这种变化,总结归纳出自然界有“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一年中“六气”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形成了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人类在自然界长期生存中,逐步适应了“六气”变化的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个整体,生理上也形成了与“六气”变化相适应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

  当“六气”的消长违反了原本的规律,比如冬季该冷不冷、夏季该热不热,或突然出现剧烈的天气变化,比如原本温暖却骤然寒冷,原本凉爽却突然酷热时,人们的生理机能难以适应,就会引发各种疾病。此时,中医就把异常的“六气”称为“六淫”、“非时之气”,认为是极易导致疾病的“外邪”。所谓非时之气,按字面解释就是:不是此时的正常之气。意思是说“不该在此时出现的异常气象”。



  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像“倒春寒”、“暖冬”等气候变化的反常现象出现得愈加频繁。中医认为这都是引起外感病的“邪气”。

  内有蕴热、外受寒邪引起“寒包火”

  入冬以来,北京一直少风少雪,寒气没有随着冬季的到来逐渐强盛,气温明显比常年偏高,大气中火热之气偏盛。受其影响,不少人出现了鼻咽干燥、口舌生疮等体内火热偏盛的现象。前一阵,当强冷空气袭来,气温一夜之间下降八九摄氏度时,骤然而至的寒气通过口、鼻、肌肤侵犯人体,使人毛孔收紧、肌肉僵硬,稍不小心就会出现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周身酸痛等感冒症状;人们的肌肤不能得到体内阳气的温煦,出现畏寒、寒战。由于寒邪束缚了体表,体内原本蓄积的火热不能向体外宣散,就如同被体表的寒邪“包裹”起来一样,郁积在体内而呈现身体高烧不退的现象。这种内有蕴热、外受寒邪所引起的外感病,中医就形象地称之为“寒包火”。

  早期用热汤、热粥发汗驱散体表寒邪

  治疗“寒包火”型感冒,正确的做法是:在早期用生姜或大葱的白茎煎汤服用,或喝些热汤、热粥等发发汗,既驱散束缚体表的寒邪,又使体内的火热随汗透出体外,感冒就可以迅速得到缓解;如果感冒比较重,则应当服用感冒清热冲剂、感冒软胶囊等中成药,来散外寒、清内热。患者不能因为发烧、嗓子疼,就认为自己是“上火”,一味地吃清热解毒的中药,却不驱散束缚体表的寒邪。否则在寒邪的“包裹”下,体内的热由于没有宣泄的出路,就会形成持续高烧不退的现象。

  商场写字楼营造过暖“非时之气”对健康危害大

  中医历来强调,人只有顺应自然的变化,与自然保持协调统一,才能达到阴阳平衡、身体健康,就是说要顺应四季气候的特点,来调摄人体的阴阳。民间广为流传的“春捂秋冻”的说法就比较形象地概括了中医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



  面对气候异常的“非时之气”,也应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应对。比如,随着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许多人过于追求安逸、舒适,夏天愣是用空调把房间的温度整得和秋天似的清凉;冬天暖气烧得像春天一样温暖,房间内外是两个季节,这种人工营造的“非时之气”,在大型商场、写字楼和一些居民家中屡见不鲜,其实对健康危害更大。






接近腊月、大寒,“寒包火”型感冒增多,为什么此时有这么多人感冒流感呢?用中医理论简单说,有些是因为最近天气该冷不冷或者骤然降温,一些人因外冷内热而患“寒包火”型感冒。

  风寒暑湿燥火,异常时为“邪气”

孩子感冒 中医治疗更安全

  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凉多燥、冬冷多寒,这是自然变化规律,中医根据这种变化,总结归纳出自然界有“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一年中“六气”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形成了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人类在自然界长期生存中,逐步适应了“六气”变化的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个整体,生理上也形成了与“六气”变化相适应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

  当“六气”的消长违反了原本的规律,比如冬季该冷不冷、夏季该热不热,或突然出现剧烈的天气变化,比如原本温暖却骤然寒冷,原本凉爽却突然酷热时,人们的生理机能难以适应,就会引发各种疾病。此时,中医就把异常的“六气”称为“六淫”、“非时之气”,认为是极易导致疾病的“外邪”。所谓非时之气,按字面解释就是:不是此时的正常之气。意思是说“不该在此时出现的异常气象”。



  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像“倒春寒”、“暖冬”等气候变化的反常现象出现得愈加频繁。中医认为这都是引起外感病的“邪气”。

  内有蕴热、外受寒邪引起“寒包火”

  入冬以来,北京一直少风少雪,寒气没有随着冬季的到来逐渐强盛,气温明显比常年偏高,大气中火热之气偏盛。受其影响,不少人出现了鼻咽干燥、口舌生疮等体内火热偏盛的现象。前一阵,当强冷空气袭来,气温一夜之间下降八九摄氏度时,骤然而至的寒气通过口、鼻、肌肤侵犯人体,使人毛孔收紧、肌肉僵硬,稍不小心就会出现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周身酸痛等感冒症状;人们的肌肤不能得到体内阳气的温煦,出现畏寒、寒战。由于寒邪束缚了体表,体内原本蓄积的火热不能向体外宣散,就如同被体表的寒邪“包裹”起来一样,郁积在体内而呈现身体高烧不退的现象。这种内有蕴热、外受寒邪所引起的外感病,中医就形象地称之为“寒包火”。

  早期用热汤、热粥发汗驱散体表寒邪

  治疗“寒包火”型感冒,正确的做法是:在早期用生姜或大葱的白茎煎汤服用,或喝些热汤、热粥等发发汗,既驱散束缚体表的寒邪,又使体内的火热随汗透出体外,感冒就可以迅速得到缓解;如果感冒比较重,则应当服用感冒清热冲剂、感冒软胶囊等中成药,来散外寒、清内热。患者不能因为发烧、嗓子疼,就认为自己是“上火”,一味地吃清热解毒的中药,却不驱散束缚体表的寒邪。否则在寒邪的“包裹”下,体内的热由于没有宣泄的出路,就会形成持续高烧不退的现象。

  商场写字楼营造过暖“非时之气”对健康危害大

  中医历来强调,人只有顺应自然的变化,与自然保持协调统一,才能达到阴阳平衡、身体健康,就是说要顺应四季气候的特点,来调摄人体的阴阳。民间广为流传的“春捂秋冻”的说法就比较形象地概括了中医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



  面对气候异常的“非时之气”,也应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应对。比如,随着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许多人过于追求安逸、舒适,夏天愣是用空调把房间的温度整得和秋天似的清凉;冬天暖气烧得像春天一样温暖,房间内外是两个季节,这种人工营造的“非时之气”,在大型商场、写字楼和一些居民家中屡见不鲜,其实对健康危害更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4-12-23 08:40 , Processed in 0.0705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