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回复: 7

[转帖]美国临床实践规范-近视屈光手术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9 17: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视屈光手术



利用准分子激光治疗低度到中度近视是最普遍的手术,这种手术最早于1995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所批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是最早进行的手术。此后,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成为最普遍的角膜屈光手术。其他用于矫正低度到中度近视的角膜屈光手术包括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角膜基质内环形角膜嵌入术、角膜放射性切开(RK)。

<p>通过角膜屈光手术完全矫正高度近视的可能要低于低度到中度近视。但是因为高度近视患者对功能损伤有较多体验,所以更容易接受角膜屈光手术可能出现的不足。矫正高度近视的替代方法包括人工晶体植入(目前正被FDA考察)。植入合成塑料制成的角膜内嵌入物来矫正近视也在考察之中。角膜上皮成形术和自动角膜板层成形术在很大范围已经被抛弃不再使用了。

<p>  

<p>准分子角膜切削术

<p>在PRK手术中,角膜上皮被用机械、化学或者激光的方法去掉。去除中心的角膜上皮后,再使用准分子激光切削全瞳孔区的角膜基质。激光可以改变前部角膜的曲率,通过特定模式的切削矫正特定的屈光不正。目前用来达到特定切削模式的激光呈递方法包括宽光柱、扫描裂隙以及飞行光点系统。最近,眼球跟踪系统已被整合到一些准分子激光系统中,其可使眼球发生小的移动时切削仍保持在瞳孔中心区域。根据个体角膜地形图情况和/或波前分析来调节准分子激光模式的系统(个体化切削)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p>适应症

<p>表1列举了不同准分子激光以及已被FDA批准用于矫正近视的PRK的适应症。

<p>禁忌症

<p>l         不稳定的屈光不正

<p>l         有某些角膜疾病(比如患有圆锥角膜、角膜膨胀、变薄、水肿、间质性或者亲神经性角膜炎以及角膜广泛血管化患者中的大部分)

<p>l         角膜厚度不能满足设定的切削深度

<p>l         不规则散光(比如角膜变形)

<p>l         有明显的白内障

<p>l         不能控制的青光眼

<p>l         不能控制的外眼疾病(比如睑炎、干眼、遗传性过敏症/过敏体质)

<p>l         不能控制的结缔组织或者自身免疫疾病

<p>l         患者有不现实的预期

<p>  

<p>相对禁忌症

<p>l         单眼有功能

<p>l         有限制视功能的眼部疾病

<p>l         过于陡峭或者过于平坦的角膜

<p>l         角膜地形图不正常,提示有圆锥角膜或者角膜膨隆

<p>l         角膜基质或者内皮营养不良

<p>l         有单纯疱疹或者带状疱疹病史

<p>l         有干眼症状

<p>l         既往有切开或者切削性角膜屈光手术史

<p>l         在昏暗照明情况下瞳孔直径大于计划的切削直径

<p>l         青光眼

<p>l         患有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或者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p>l         怀孕或者哺乳

<p>l         结缔组织或者自身免疫疾病、系统性免疫抑制

<p>l         某些全身用药(比如异维甲酸、胺碘酮、sumatriptan、左炔诺孕酮植片、秋水仙碱)

<p>l         18岁以下(每种激光都应参考FDA标示)

<p>  

<p>术前评价

<p>在进行任何屈光性手术之前均应该进行全面的眼部评价。除了成人全面眼部检查(参见附录5)所列举的内容之外,屈光手术的术前检查还包括如下内容:

<p>l         未矫正的视力

<p>l         计算机处理的角膜地形图

<p>l         角膜厚度

<p>l         暗环境下测量瞳孔大小

<p>l         对泪膜进行评价

<p>l         散瞳验光

<p>因为戴接触镜的患者有可能出现角膜接触镜导致的角膜变形,所以应该在进行术前检查和手术之前停止使用接触镜。根据一般的原则,检查前球形软性接触镜应该停止使用约1周,环面软性镜片和硬性镜片应该停止使用使得屈光状态和角膜曲率达到稳定状态。

<p>  

<p>知情同意

<p>应该在术前告知患者潜在的风险、收益、替代疗法以及不同屈光手术之间的差异。向患者详尽告知的内容应该包括术




利用准分子激光治疗低度到中度近视是最普遍的手术,这种手术最早于1995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所批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是最早进行的手术。此后,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成为最普遍的角膜屈光手术。其他用于矫正低度到中度近视的角膜屈光手术包括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角膜基质内环形角膜嵌入术、角膜放射性切开(RK)。

<p>通过角膜屈光手术完全矫正高度近视的可能要低于低度到中度近视。但是因为高度近视患者对功能损伤有较多体验,所以更容易接受角膜屈光手术可能出现的不足。矫正高度近视的替代方法包括人工晶体植入(目前正被FDA考察)。植入合成塑料制成的角膜内嵌入物来矫正近视也在考察之中。角膜上皮成形术和自动角膜板层成形术在很大范围已经被抛弃不再使用了。

<p>  

<p>准分子角膜切削术

<p>在PRK手术中,角膜上皮被用机械、化学或者激光的方法去掉。去除中心的角膜上皮后,再使用准分子激光切削全瞳孔区的角膜基质。激光可以改变前部角膜的曲率,通过特定模式的切削矫正特定的屈光不正。目前用来达到特定切削模式的激光呈递方法包括宽光柱、扫描裂隙以及飞行光点系统。最近,眼球跟踪系统已被整合到一些准分子激光系统中,其可使眼球发生小的移动时切削仍保持在瞳孔中心区域。根据个体角膜地形图情况和/或波前分析来调节准分子激光模式的系统(个体化切削)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p>适应症

<p>表1列举了不同准分子激光以及已被FDA批准用于矫正近视的PRK的适应症。

<p>禁忌症

<p>l         不稳定的屈光不正

<p>l         有某些角膜疾病(比如患有圆锥角膜、角膜膨胀、变薄、水肿、间质性或者亲神经性角膜炎以及角膜广泛血管化患者中的大部分)

<p>l         角膜厚度不能满足设定的切削深度

<p>l         不规则散光(比如角膜变形)

<p>l         有明显的白内障

<p>l         不能控制的青光眼

<p>l         不能控制的外眼疾病(比如睑炎、干眼、遗传性过敏症/过敏体质)

<p>l         不能控制的结缔组织或者自身免疫疾病

<p>l         患者有不现实的预期

<p>  

<p>相对禁忌症

<p>l         单眼有功能

<p>l         有限制视功能的眼部疾病

<p>l         过于陡峭或者过于平坦的角膜

<p>l         角膜地形图不正常,提示有圆锥角膜或者角膜膨隆

<p>l         角膜基质或者内皮营养不良

<p>l         有单纯疱疹或者带状疱疹病史

<p>l         有干眼症状

<p>l         既往有切开或者切削性角膜屈光手术史

<p>l         在昏暗照明情况下瞳孔直径大于计划的切削直径

<p>l         青光眼

<p>l         患有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或者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p>l         怀孕或者哺乳

<p>l         结缔组织或者自身免疫疾病、系统性免疫抑制

<p>l         某些全身用药(比如异维甲酸、胺碘酮、sumatriptan、左炔诺孕酮植片、秋水仙碱)

<p>l         18岁以下(每种激光都应参考FDA标示)

<p>  

<p>术前评价

<p>在进行任何屈光性手术之前均应该进行全面的眼部评价。除了成人全面眼部检查(参见附录5)所列举的内容之外,屈光手术的术前检查还包括如下内容:

<p>l         未矫正的视力

<p>l         计算机处理的角膜地形图

<p>l         角膜厚度

<p>l         暗环境下测量瞳孔大小

<p>l         对泪膜进行评价

<p>l         散瞳验光

<p>因为戴接触镜的患者有可能出现角膜接触镜导致的角膜变形,所以应该在进行术前检查和手术之前停止使用接触镜。根据一般的原则,检查前球形软性接触镜应该停止使用约1周,环面软性镜片和硬性镜片应该停止使用使得屈光状态和角膜曲率达到稳定状态。

<p>  

<p>知情同意

<p>应该在术前告知患者潜在的风险、收益、替代疗法以及不同屈光手术之间的差异。向患者详尽告知的内容应该包括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7: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需要制作一个含有角膜上皮和浅层基质的带蒂薄片。反折角膜瓣后,然后使用切削组织的准分子激光对暴露的角膜基质进行重新塑形。通过不同程度的切削角膜瓣下的角膜组织,使前部角膜表面发生改变从而纠正屈光不正。 <p>适应症 <p>FDA已经批准了一系列准分子激光行Lasik治疗近视眼、远视眼、散光或者几者的合并症。 <p>  <p>禁忌症 <p>l         屈光状态不稳定 <p>l         有某些角膜疾病(比如圆锥角膜、角膜膨胀、变薄、水肿、间质性或者亲神经性角膜炎以及角膜广泛血管化) <p>l         角膜地形图异常提示有圆锥角膜或者其他角膜膨隆 <p>l         角膜厚度不能满足设定的切削深度 <p>l         不规则散光(比如角膜变形) <p>l         有明显的白内障 <p>l         不能控制的青光眼 <p>l         不能控制的外眼疾病(比如睑炎、干眼、遗传性过敏症/过敏体质) <p>l         不能控制的结缔组织或者自身免疫疾病 <p>l         患者有不现实的预期 <p>l         眼眶、眼睑或者眼球的解剖因素使角膜刀不能正常工作 <p>相对禁忌症 <p>l         单眼有功能 <p>l         有限制视功能的眼部疾病 <p>l         过于陡峭或者过于平坦的角膜 <p>l         角膜基质或者内皮营养不良 <p>l         角膜上皮黏附性差,前基底膜萎缩、或反复发作的溃疡症状 <p>l         有单纯疱疹或者带状疱疹病史 <p>l         有干眼症状 <p>l         既往有切开或者切削性角膜屈光手术史 <p>l         在昏暗照明情况下瞳孔直径大于计划的切削直径 <p>l         青光眼 <p>l         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或者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p>l         怀孕或者哺乳 <p>l         结缔组织或者自身免疫疾病、系统性免疫抑制 <p>l         某些全身用药(比如异维甲酸、胺碘酮、sumatriptan、左炔诺孕酮植片、秋水仙碱) <p>l         18岁以下(每次激光都应参考FDA标示) <p>l         工作或者娱乐中出现角膜创伤的风险很高 <p>  <p>术前评价 <p>在进行任何屈光性手术之前均应该进行全面的眼部评价。除了成人全面眼部检查(参见附录5)所列举的内容之外,屈光手术的术前检查还包括如下内容: <p>l         未矫正的视力 <p>l         计算机处理的角膜地形图 <p>l         角膜厚度 <p>l         暗环境下测量瞳孔大小 <p>l         对泪膜进行评价 <p>l         散瞳验光 <p>因为戴接触镜的患者有可能出现角膜接触镜导致的角膜变形,所以应该在术前检查和手术之前停止使用接触镜。根据一般的原则,检查前应该停止使用球形软性接触镜约1周,应该停止使用环面软性镜片和硬性镜片直到屈光状态和角膜曲率达到稳定状态。记录屈光的稳定性增加了此后准确恰当矫正的可能。 <p>对角膜地形图进行评价可以发现不规则散光、角膜变形、或者非对称的角膜变陡,因为这些均与术后屈光效果难以预测以及此后进展性的角膜膨胀有关系。 <p>在术前应该测量角膜厚度并且对LASIK术后残留的最薄的角膜基质床进行计算评估。尽管250微米被推荐是安全的残留角膜基质床厚度,但是没有一个绝对的数值能够保证不会发生角膜膨隆。角膜基质床厚度的降低以及其他尚未被确定的因素的影响,术后发生角膜膨隆的风险可能增加。直到能更好地发现LASIK术后发生角膜膨隆的危险因素,残留角膜基质床的厚度不应该低于250微米。 <p>  <p>知情同意 <p>应该在术前告知患者潜在的风险、收益、替代疗法以及不同屈光手术之间的差异。向患者详尽告知的内容应该包括术后预期的屈光状态的范围、残留屈光不正的可能、阅读和/或视远时仍需要矫正、有最佳矫正视力降低的可能(BCVA)。还应该告知某些无需用Snellen视力表进行测量的视功能的改变,比如在暗环境里的眩光和功能障碍。如果在暗光线下瞳孔的直径大于计划切削的直径,在术后出现持续的夜间视觉症状的风险增加。对于高度屈光异常的患者以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需要制作一个含有角膜上皮和浅层基质的带蒂薄片。反折角膜瓣后,然后使用切削组织的准分子激光对暴露的角膜基质进行重新塑形。通过不同程度的切削角膜瓣下的角膜组织,使前部角膜表面发生改变从而纠正屈光不正。 <p>适应症 <p>FDA已经批准了一系列准分子激光行Lasik治疗近视眼、远视眼、散光或者几者的合并症。 <p>  <p>禁忌症 <p>l         屈光状态不稳定 <p>l         有某些角膜疾病(比如圆锥角膜、角膜膨胀、变薄、水肿、间质性或者亲神经性角膜炎以及角膜广泛血管化) <p>l         角膜地形图异常提示有圆锥角膜或者其他角膜膨隆 <p>l         角膜厚度不能满足设定的切削深度 <p>l         不规则散光(比如角膜变形) <p>l         有明显的白内障 <p>l         不能控制的青光眼 <p>l         不能控制的外眼疾病(比如睑炎、干眼、遗传性过敏症/过敏体质) <p>l         不能控制的结缔组织或者自身免疫疾病 <p>l         患者有不现实的预期 <p>l         眼眶、眼睑或者眼球的解剖因素使角膜刀不能正常工作 <p>相对禁忌症 <p>l         单眼有功能 <p>l         有限制视功能的眼部疾病 <p>l         过于陡峭或者过于平坦的角膜 <p>l         角膜基质或者内皮营养不良 <p>l         角膜上皮黏附性差,前基底膜萎缩、或反复发作的溃疡症状 <p>l         有单纯疱疹或者带状疱疹病史 <p>l         有干眼症状 <p>l         既往有切开或者切削性角膜屈光手术史 <p>l         在昏暗照明情况下瞳孔直径大于计划的切削直径 <p>l         青光眼 <p>l         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或者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p>l         怀孕或者哺乳 <p>l         结缔组织或者自身免疫疾病、系统性免疫抑制 <p>l         某些全身用药(比如异维甲酸、胺碘酮、sumatriptan、左炔诺孕酮植片、秋水仙碱) <p>l         18岁以下(每次激光都应参考FDA标示) <p>l         工作或者娱乐中出现角膜创伤的风险很高 <p>  <p>术前评价 <p>在进行任何屈光性手术之前均应该进行全面的眼部评价。除了成人全面眼部检查(参见附录5)所列举的内容之外,屈光手术的术前检查还包括如下内容: <p>l         未矫正的视力 <p>l         计算机处理的角膜地形图 <p>l         角膜厚度 <p>l         暗环境下测量瞳孔大小 <p>l         对泪膜进行评价 <p>l         散瞳验光 <p>因为戴接触镜的患者有可能出现角膜接触镜导致的角膜变形,所以应该在术前检查和手术之前停止使用接触镜。根据一般的原则,检查前应该停止使用球形软性接触镜约1周,应该停止使用环面软性镜片和硬性镜片直到屈光状态和角膜曲率达到稳定状态。记录屈光的稳定性增加了此后准确恰当矫正的可能。 <p>对角膜地形图进行评价可以发现不规则散光、角膜变形、或者非对称的角膜变陡,因为这些均与术后屈光效果难以预测以及此后进展性的角膜膨胀有关系。 <p>在术前应该测量角膜厚度并且对LASIK术后残留的最薄的角膜基质床进行计算评估。尽管250微米被推荐是安全的残留角膜基质床厚度,但是没有一个绝对的数值能够保证不会发生角膜膨隆。角膜基质床厚度的降低以及其他尚未被确定的因素的影响,术后发生角膜膨隆的风险可能增加。直到能更好地发现LASIK术后发生角膜膨隆的危险因素,残留角膜基质床的厚度不应该低于250微米。 <p>  <p>知情同意 <p>应该在术前告知患者潜在的风险、收益、替代疗法以及不同屈光手术之间的差异。向患者详尽告知的内容应该包括术后预期的屈光状态的范围、残留屈光不正的可能、阅读和/或视远时仍需要矫正、有最佳矫正视力降低的可能(BCVA)。还应该告知某些无需用Snellen视力表进行测量的视功能的改变,比如在暗环境里的眩光和功能障碍。如果在暗光线下瞳孔的直径大于计划切削的直径,在术后出现持续的夜间视觉症状的风险增加。对于高度屈光异常的患者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7: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表2. LASIK治疗低度到中度近视(-1D至-6D)的效果

<TD vAlign=top width=75>研究(年) <p></TD><TD vAlign=top width=67>激光设备 <p></TD><TD vAlign=top width=28>数据等级 <p></TD><TD vAlign=top width=35>眼数 <p></TD><TD vAlign=top width=62>随访月数(完成随访的比例) <p></TD><TD vAlign=top width=45>术前近视范围(散光) <p></TD><TD vAlign=top width=48>术前屈光状态(D,平均SE) <p></TD><TD vAlign=top width=48>术后屈光状态(D,平均SE) <p></TD><TD vAlign=top width=81>在±0.5 <p>D/1.0D范围的百分比 <p></TD><TD vAlign=top width=54>术后UCVA达到20/20或者以上(%) <p></TD><TD vAlign=top width=54>术后UCVA达到20/20或者以上(%) <p></TD><TD vAlign=top width=54>BCVA下降大于等于2行(%) <p></TD><TD vAlign=top width=75>El Danasoury et al (1999) <p></TD><TD vAlign=top width=67>Nidek EC-5000 <p></TD><TD vAlign=top width=28>Ⅰ <p></TD><TD vAlign=top width=35>26 <p></TD><TD vAlign=top width=62>12(92.3) <p></TD><TD vAlign=top width=45>-2至-5.5 <p></TD><TD vAlign=top width=48>-3.44±0.72 <p></TD><TD vAlign=top width=48>-0.14±0.32 <p></TD><TD vAlign=top width=81>83.3/100 <p></TD><TD vAlign=top width=54>79.2 <p></TD><TD vAlign=top width=54>100 <p></TD><TD vAlign=top width=54>0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75>El Maghraby et al (1999)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67>Summit Omnined Ⅰ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28>Ⅰ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35>33 <p></TD><TD vAlign=top width=62>12(91)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45>-2至-8(±1.0)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48>-4.80±1.6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48>0.0±0.60 <p></TD><TD vAlign=top width=81>73/90 <p></TD><TD vAlign=top width=54>61 <p></TD><TD vAlign=top width=54>  <p></TD><TD vAlign=top width=54>7 <p></TD><TD vAlign=top width=62>24(85) <p></TD><TD vAlign=top width=81>71/87.5 <p></TD><TD vAlign=top width=54>63 <p></TD><TD vAlign=top width=54>100 <p></TD><TD vAlign=top width=54>0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75>Casebeer, Kezirian (1998)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67>Summit Apex VISX Star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28>Ⅱ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35>911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62>3(100) <p></TD><TD vAlign=top width=45>-1至-4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48>NR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48>NR <p></TD><TD vAlign=top width=81>75/90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54>  <p></TD><TD vAlign=top width=54>92 <p></TD><TD vAlign=top width=54>0 <p></TD><TD vAlign=top width=45>-4至-7 <p></TD><TD vAlign=top width=81>52/73 <p></TD><TD vAlign=top width=54>86 <p></TD><TD vAlign=top width=54>0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75>Reviglio et al (2000)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67>Laser Sight 200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


<TD vAlign=top width=75>研究(年) <p></TD><TD vAlign=top width=67>激光设备 <p></TD><TD vAlign=top width=28>数据等级 <p></TD><TD vAlign=top width=35>眼数 <p></TD><TD vAlign=top width=62>随访月数(完成随访的比例) <p></TD><TD vAlign=top width=45>术前近视范围(散光) <p></TD><TD vAlign=top width=48>术前屈光状态(D,平均SE) <p></TD><TD vAlign=top width=48>术后屈光状态(D,平均SE) <p></TD><TD vAlign=top width=81>在±0.5 <p>D/1.0D范围的百分比 <p></TD><TD vAlign=top width=54>术后UCVA达到20/20或者以上(%) <p></TD><TD vAlign=top width=54>术后UCVA达到20/20或者以上(%) <p></TD><TD vAlign=top width=54>BCVA下降大于等于2行(%) <p></TD><TD vAlign=top width=75>El Danasoury et al (1999) <p></TD><TD vAlign=top width=67>Nidek EC-5000 <p></TD><TD vAlign=top width=28>Ⅰ <p></TD><TD vAlign=top width=35>26 <p></TD><TD vAlign=top width=62>12(92.3) <p></TD><TD vAlign=top width=45>-2至-5.5 <p></TD><TD vAlign=top width=48>-3.44±0.72 <p></TD><TD vAlign=top width=48>-0.14±0.32 <p></TD><TD vAlign=top width=81>83.3/100 <p></TD><TD vAlign=top width=54>79.2 <p></TD><TD vAlign=top width=54>100 <p></TD><TD vAlign=top width=54>0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75>El Maghraby et al (1999)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67>Summit Omnined Ⅰ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28>Ⅰ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35>33 <p></TD><TD vAlign=top width=62>12(91)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45>-2至-8(±1.0)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48>-4.80±1.6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48>0.0±0.60 <p></TD><TD vAlign=top width=81>73/90 <p></TD><TD vAlign=top width=54>61 <p></TD><TD vAlign=top width=54>  <p></TD><TD vAlign=top width=54>7 <p></TD><TD vAlign=top width=62>24(85) <p></TD><TD vAlign=top width=81>71/87.5 <p></TD><TD vAlign=top width=54>63 <p></TD><TD vAlign=top width=54>100 <p></TD><TD vAlign=top width=54>0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75>Casebeer, Kezirian (1998)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67>Summit Apex VISX Star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28>Ⅱ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35>911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62>3(100) <p></TD><TD vAlign=top width=45>-1至-4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48>NR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48>NR <p></TD><TD vAlign=top width=81>75/90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54>  <p></TD><TD vAlign=top width=54>92 <p></TD><TD vAlign=top width=54>0 <p></TD><TD vAlign=top width=45>-4至-7 <p></TD><TD vAlign=top width=81>52/73 <p></TD><TD vAlign=top width=54>86 <p></TD><TD vAlign=top width=54>0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75>Reviglio et al (2000)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th=67>Laser Sight 200 <p></TD><TD rowSpan=2 vAlign=top wi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7: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LASEK

LASEK是近年来对PRK的一种修正手术,目的是试图保留角膜上皮。角膜上皮用酒精处理后,依次使用环钻和刮刀将角膜上皮刻痕、松解和卷起,在鼻侧或者上方保留蒂。然后进行光学切削,此后将角膜上皮卷回覆盖在中央激光切削过的角膜基质上。使用绷带角膜接触镜数日,直至角膜上皮恢复完整。 <p>LASEK术后效果与PRK相似。LASEK与LASIK比较,一个优点是有更多的角膜基质被保留。此外,由于LASEK手术中没有板层皮瓣,所以不会发生与皮瓣相关的并发症。LASEK与LASIK比较其缺点包括舒适性差,以及由于较长时间的重新上皮化使得视力恢复较慢。如果LASEK术后上皮脱落,角膜重新上皮化将延期。因为LASEK是PRK的修正手术,有发生角膜雾状浑浊的可能仍值得注意。 <p>  <p>基质内角膜环植入Intrastromal corneal ring segment <p>ICRS手术是将一个塑料材料的弓形环插入到在角膜中周部基质制作的隧道中,通过改变这个弓形环片断的形状和在角膜中的位置来改变中央角膜的形态。FDA在1999年四月在美国批准使用ICRS技术来矫正-1.00D到-3.00D球面值伴随 1.00D及以下的散光。这个狭窄的应用范围以及不能用于矫正散光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应用。其优点是其没有处理中央角膜,而且这个弓形环片断可以取出。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应用ICRS来治疗规则散光和减小圆锥角膜的不规则散光。 <p>ICRS技术需要充分的麻醉,以及使用负吸环和基质分离器,后者是一种专门设计的用来制造放置ICRS的基质间隧道的环形装置。将特定厚度的塑料弓形环片断放入隧道,然后封闭切口。2年期FDA效果研究表明76%患者视力可以达到或者超过20/20,97%患者视力可以达到或超过20/40,93%患者的屈光状态在目标状态的正负1.00D之间。0.5%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ICRS的副反应和并发症包括视力波动、矫正不足、规则或者不规则散光、眩光、晕轮、前部或者后部角膜穿孔、弓形环片断位置不良、移动或者膨出,疼痛、感染性角膜炎、板层隧道沉积物。目前还没有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比较LASIK 、PRK以及ICRS植入术。基质内角膜环现在已经很少用于矫正近视。 <p>  <p>放射性角膜切开(RK) <p>放射性角膜切开通常利用在角膜中央光学区之外的周边角膜制作4条或者8条放射状的 <p>切口来使中央角膜的弯曲程度减小。中央角膜变平的量可以通过手术技巧(如数量、深度、切口的长度、中央光学区的直径)的变化来控制。矫正的量还根据患者的特点而变化,特别是年龄。通常需要再次手术(提高)来提高屈光效果。可能的并发症包括眩光、星芒感、视力波动、屈光回退或者进展、前房穿孔、感染性角膜炎。由于更为先进的PRK和LASIK手术的出现,现在放射性角膜切开已经较少使用。 <p>  <p>其他手术 <p>透明晶体摘除 <p>将透明的晶状体摘除,植入或者不植入人工晶体,已经用来矫正高度远视或者高度近视。其优点包括恢复迅速和屈光效果可以预见。其缺点包括丧失调节能力,出现眼内炎、视网膜脱离风险增加等眼内操作的并发症,特别是高度近视的患者应尤其注意。 <p>  <p>眼内晶状体植入 <p>特别设计的人工晶体可以通过手术放置在有晶体眼的前房、附着在虹膜或者放置在后房晶状体之前的位置来矫正屈光不正。其优点包括视力恢复迅速、矫正效果稳定、以及能够矫正高度近视性屈光不正。潜在的并发症包括眼内炎、内皮细胞损伤、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白内障形成、虹膜变形、色素播散、青光眼和人工晶体脱位。在美国FDA正在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调查。 <p>  <p>基质内镶嵌物 <p>可以将一种聚砜或者水凝胶材料的透镜放置在角膜中央光学区的基质内来矫正屈光不正。因为植入物不能耐受以及屈光效果不确定,其结果并不满意。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开发新的材料以获得更为稳定的屈光效果。在美国FDA正在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调查。 <p>  <p>自动板层角膜塑性 <p>自动板层角膜塑性(ALK)是用自动微型角膜刀在角膜基质上进行两次切割。第一次切割是制造一个带蒂的角膜瓣,第二次切割是将其下的角膜基质床切去一层,这一层的厚度取决于需要矫正的近视的量。然后将皮瓣复位,使其附着在下面的组织上,无需缝合。ALK可预测性较低。并发症包括不规则散光、皮瓣过薄、瓣游离或者错位、前房穿通、界面浑浊、感染性角膜炎、上皮植入。由于LASIK的出现,ALK已经被广泛抛弃了。 <p>  <p>表层角膜镜片术Epikeratoplasty(Epikeratophakia) <p>表层角膜镜片术是将一切割处理过的供体角膜缝合到去上皮的受体角膜上来改变受体角膜的前表面。屈光效果不确定


LASEK是近年来对PRK的一种修正手术,目的是试图保留角膜上皮。角膜上皮用酒精处理后,依次使用环钻和刮刀将角膜上皮刻痕、松解和卷起,在鼻侧或者上方保留蒂。然后进行光学切削,此后将角膜上皮卷回覆盖在中央激光切削过的角膜基质上。使用绷带角膜接触镜数日,直至角膜上皮恢复完整。 <p>LASEK术后效果与PRK相似。LASEK与LASIK比较,一个优点是有更多的角膜基质被保留。此外,由于LASEK手术中没有板层皮瓣,所以不会发生与皮瓣相关的并发症。LASEK与LASIK比较其缺点包括舒适性差,以及由于较长时间的重新上皮化使得视力恢复较慢。如果LASEK术后上皮脱落,角膜重新上皮化将延期。因为LASEK是PRK的修正手术,有发生角膜雾状浑浊的可能仍值得注意。 <p>  <p>基质内角膜环植入Intrastromal corneal ring segment <p>ICRS手术是将一个塑料材料的弓形环插入到在角膜中周部基质制作的隧道中,通过改变这个弓形环片断的形状和在角膜中的位置来改变中央角膜的形态。FDA在1999年四月在美国批准使用ICRS技术来矫正-1.00D到-3.00D球面值伴随 1.00D及以下的散光。这个狭窄的应用范围以及不能用于矫正散光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应用。其优点是其没有处理中央角膜,而且这个弓形环片断可以取出。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应用ICRS来治疗规则散光和减小圆锥角膜的不规则散光。 <p>ICRS技术需要充分的麻醉,以及使用负吸环和基质分离器,后者是一种专门设计的用来制造放置ICRS的基质间隧道的环形装置。将特定厚度的塑料弓形环片断放入隧道,然后封闭切口。2年期FDA效果研究表明76%患者视力可以达到或者超过20/20,97%患者视力可以达到或超过20/40,93%患者的屈光状态在目标状态的正负1.00D之间。0.5%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ICRS的副反应和并发症包括视力波动、矫正不足、规则或者不规则散光、眩光、晕轮、前部或者后部角膜穿孔、弓形环片断位置不良、移动或者膨出,疼痛、感染性角膜炎、板层隧道沉积物。目前还没有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比较LASIK 、PRK以及ICRS植入术。基质内角膜环现在已经很少用于矫正近视。 <p>  <p>放射性角膜切开(RK) <p>放射性角膜切开通常利用在角膜中央光学区之外的周边角膜制作4条或者8条放射状的 <p>切口来使中央角膜的弯曲程度减小。中央角膜变平的量可以通过手术技巧(如数量、深度、切口的长度、中央光学区的直径)的变化来控制。矫正的量还根据患者的特点而变化,特别是年龄。通常需要再次手术(提高)来提高屈光效果。可能的并发症包括眩光、星芒感、视力波动、屈光回退或者进展、前房穿孔、感染性角膜炎。由于更为先进的PRK和LASIK手术的出现,现在放射性角膜切开已经较少使用。 <p>  <p>其他手术 <p>透明晶体摘除 <p>将透明的晶状体摘除,植入或者不植入人工晶体,已经用来矫正高度远视或者高度近视。其优点包括恢复迅速和屈光效果可以预见。其缺点包括丧失调节能力,出现眼内炎、视网膜脱离风险增加等眼内操作的并发症,特别是高度近视的患者应尤其注意。 <p>  <p>眼内晶状体植入 <p>特别设计的人工晶体可以通过手术放置在有晶体眼的前房、附着在虹膜或者放置在后房晶状体之前的位置来矫正屈光不正。其优点包括视力恢复迅速、矫正效果稳定、以及能够矫正高度近视性屈光不正。潜在的并发症包括眼内炎、内皮细胞损伤、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白内障形成、虹膜变形、色素播散、青光眼和人工晶体脱位。在美国FDA正在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调查。 <p>  <p>基质内镶嵌物 <p>可以将一种聚砜或者水凝胶材料的透镜放置在角膜中央光学区的基质内来矫正屈光不正。因为植入物不能耐受以及屈光效果不确定,其结果并不满意。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开发新的材料以获得更为稳定的屈光效果。在美国FDA正在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调查。 <p>  <p>自动板层角膜塑性 <p>自动板层角膜塑性(ALK)是用自动微型角膜刀在角膜基质上进行两次切割。第一次切割是制造一个带蒂的角膜瓣,第二次切割是将其下的角膜基质床切去一层,这一层的厚度取决于需要矫正的近视的量。然后将皮瓣复位,使其附着在下面的组织上,无需缝合。ALK可预测性较低。并发症包括不规则散光、皮瓣过薄、瓣游离或者错位、前房穿通、界面浑浊、感染性角膜炎、上皮植入。由于LASIK的出现,ALK已经被广泛抛弃了。 <p>  <p>表层角膜镜片术Epikeratoplasty(Epikeratophakia) <p>表层角膜镜片术是将一切割处理过的供体角膜缝合到去上皮的受体角膜上来改变受体角膜的前表面。屈光效果不确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7: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P>晕//不是吧</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7: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半天,越来越糊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7: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半天,越看越糊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7: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些比较专业。但很客观,手术是有风险的。</P><P>所以我把全文转贴。</P><P>文章来源:http://www.oculist.net/中国眼科医生网</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5-8-19 13:20 , Processed in 0.0746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