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9|回复: 12

一个台湾手术者的文章(转自协和论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9 18: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看见一个台湾手术者写:



LASIK雷射矯正近視的廣告目前打得很響,



其前身還有PRK和RK,但目前算淘汰了,



而角膜厚度不夠,近視很深又想開的話可以做LASEK



(LASIK及PRK之改良版,針對角膜厚度不夠而行的方式,使用機率約僅百分之ㄧ).



LASIK係先用自動刀片切開角膜之上皮組織,



約130-160mm的厚度處平滑切割直徑8.5–9.5mm的圓形角膜瓣, 翻起後形成一連皮之蓋子



(FLAP一般160um厚,高度近視建議用130um的蓋子,角膜形狀中間最厚約550um旁邊薄約330um),



然後對其下之基質組織以193nm雷射做氣化雕塑,



每切削掉10um約可減少100度近視,蓋子蓋上後5分鐘即可瘉合,



四小時後即不再疼痛流淚,一日內可恢復80%視力, 一至二週可恢復百分之90的視力,



三個月後可完全穩定,如果視力依舊不行, 一般還可要求免費施行第二次手術.



[刀片是非常貴的,大約NT$3000,用一次即丟,有的醫院費用便宜有可能是重複使用的刀片]



 



首先一定要說明一點,因為LASIK只針對眼角膜做雕塑,



和眼睛內部組織等並不相干,所以開完刀後的眼睛只能說是一個沒有度數的近視眼,



所有近視眼的可能併發症如玻璃體混濁、周邊視網朦退化及裂孔、黃斑部退化



甚至於視綱膜剝離等都依然存在,所以在開完刀後,



所有近視眼該做的定期檢查仍然不能少.



換個角度想有點悲涼,這手術本身是存有遺憾的,



用角膜的脆弱換取好視力,那我為什麼還要開呢?



因為我想過,一個人能活多久,要戴眼鏡活幾十年嗎?絕不!!!



[正常眼睛具有一組大約6000度(60 D,Diopter)的屈光體,



其中角膜負責約4200-4500度的屈光作用(即相當於42- 45 D的凸透鏡),



而水晶體則負責了剩下的1500-1800度的屈光作用(即相當於15- 18 D的凸透鏡).



當光影透過這一組6000度的屈光體進入長約23公分的眼球時,



便能夠不偏不倚的投影在我們的視網膜上,造成清晰的影像]



 



只要是手術當然都會有風險,但LASIK目前失敗率極低不到百分之ㄧ,



並在好幾年前就已通過美國FDA的安全評估了.



有許多醫師被質問為何自己不做LASIK呢,



其實他們也想做,而許多眼科醫師也做了,



只是越晚做機器 會更新更好,還有存在每個人的其它認知考量等.



[未來,還有一種新手術,眼內人工水晶體,



又稱為有晶體眼人工水晶體(phakic.IOL),它就像是一片放入眼內,



永久固定的隱形眼鏡,可以省去配戴普通隱形眼鏡清潔、戴上、卸下的麻煩,



光學效果也較隱形眼鏡佳,最大的優點是可用來矯正高至兩千度的近視



及一千兩百度之遠視,只是還要漫長時間等待]



 



LASIK有一個重點,即角膜厚度,



一般人平均的角膜厚度是0.55公分,醫界用的單位稱550μm(微米),



用VISX最新的機型每近視多100度約要打掉10μm,



每散光多100度約要多打掉10μm,自己角膜厚度多少可以打掉多少都應該算一下,



像我用VISX S4的機型做,800度近視加250度散光就剛好打掉100μm.



而一般建議做完LASIK最低應保留380μm的厚度,



我認為最好要400μm以上.(不含蓋子的話基層角膜應該要保留250μm以上).



依此標準就知道市面上號稱可矯正3000度近視的真是鬼話,



即便是VISX大光斑大概也只能矯正1500度,



而博士倫的要矯正700度以上都很難,



所以自己該想清楚才好,畢竟雷射中心越開越多,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



為了生存,醫師可能選擇病人的標準就跟著降低,



真的不能開LASIK還是要和病人說不才對



(目前眼科醫師很多皆以為LASIK手術就像挖到金礦,



20分鐘幾萬入帳,幾個人打多少折,包裝像咖啡廳,實在太泛商業化了).



[  1. 上皮層      50~100微米,神經纖維豐富,任何損傷可致劇烈疼痛,6-12小時可再生一次



    2. 波曼氏層  厚10微米,損傷易形成疤痕、混濁.



    3. 基質層      厚約450微米,佔角膜厚度約90%,細胞呈平行排列,LASIK手術中角膜瓣及雷射照射都在此層,不會形成疤痕、混濁



    4. 戴氏層      出生厚2-3微米,成年人約10微米



    5. 內皮層      5微米,不具再生能力,為角膜構造中最重要的部分 ]



 



LASIK目前在台灣常見的機型有:



1.美國 VISX STAR S4,



屬大光斑結合小光斑8mm光斑直徑配合0.65mm光斑直徑,



眼球追蹤速度僅有60HZ,有最新的虛擬鏡片,



算是目前全世界佔有率最高之機器,



也最穩定,一般推薦給度數高的.



2.美國 博士倫 B&L Technolas 217,



飛點式小光斑,號稱滿意度最高,



只可惜相同近視度數下和VISX相較要多切削掉1.4倍左右的角膜厚度.



3.美國 愛爾康 Alcon Ladavision 4000,



新一代的微光斑0.95mm,循序式掃瞄,



眼球追蹤速度4000HZ,評價很高,



角膜切削不用博士倫那麼多,值得考慮.



4.德國 Wavelight Allegretto,



新一代的微光斑0.95mm,自由飛點式掃瞄,



眼球追蹤速度250HZ,評價很高,角膜切削也不用博士倫那麼多,值得考慮.

5.德國 SCHWIND系列



屬舊一點的機型,雖也有開出來1.2以上的,但較不推薦.



[不管哪一種機器,都是由波長為193nm之遠紫外線冷雷射光



在眼角膜上




LASIK雷射矯正近視的廣告目前打得很響,



其前身還有PRK和RK,但目前算淘汰了,



而角膜厚度不夠,近視很深又想開的話可以做LASEK



(LASIK及PRK之改良版,針對角膜厚度不夠而行的方式,使用機率約僅百分之ㄧ).



LASIK係先用自動刀片切開角膜之上皮組織,



約130-160mm的厚度處平滑切割直徑8.5–9.5mm的圓形角膜瓣, 翻起後形成一連皮之蓋子



(FLAP一般160um厚,高度近視建議用130um的蓋子,角膜形狀中間最厚約550um旁邊薄約330um),



然後對其下之基質組織以193nm雷射做氣化雕塑,



每切削掉10um約可減少100度近視,蓋子蓋上後5分鐘即可瘉合,



四小時後即不再疼痛流淚,一日內可恢復80%視力, 一至二週可恢復百分之90的視力,



三個月後可完全穩定,如果視力依舊不行, 一般還可要求免費施行第二次手術.



[刀片是非常貴的,大約NT$3000,用一次即丟,有的醫院費用便宜有可能是重複使用的刀片]



 



首先一定要說明一點,因為LASIK只針對眼角膜做雕塑,



和眼睛內部組織等並不相干,所以開完刀後的眼睛只能說是一個沒有度數的近視眼,



所有近視眼的可能併發症如玻璃體混濁、周邊視網朦退化及裂孔、黃斑部退化



甚至於視綱膜剝離等都依然存在,所以在開完刀後,



所有近視眼該做的定期檢查仍然不能少.



換個角度想有點悲涼,這手術本身是存有遺憾的,



用角膜的脆弱換取好視力,那我為什麼還要開呢?



因為我想過,一個人能活多久,要戴眼鏡活幾十年嗎?絕不!!!



[正常眼睛具有一組大約6000度(60 D,Diopter)的屈光體,



其中角膜負責約4200-4500度的屈光作用(即相當於42- 45 D的凸透鏡),



而水晶體則負責了剩下的1500-1800度的屈光作用(即相當於15- 18 D的凸透鏡).



當光影透過這一組6000度的屈光體進入長約23公分的眼球時,



便能夠不偏不倚的投影在我們的視網膜上,造成清晰的影像]



 



只要是手術當然都會有風險,但LASIK目前失敗率極低不到百分之ㄧ,



並在好幾年前就已通過美國FDA的安全評估了.



有許多醫師被質問為何自己不做LASIK呢,



其實他們也想做,而許多眼科醫師也做了,



只是越晚做機器 會更新更好,還有存在每個人的其它認知考量等.



[未來,還有一種新手術,眼內人工水晶體,



又稱為有晶體眼人工水晶體(phakic.IOL),它就像是一片放入眼內,



永久固定的隱形眼鏡,可以省去配戴普通隱形眼鏡清潔、戴上、卸下的麻煩,



光學效果也較隱形眼鏡佳,最大的優點是可用來矯正高至兩千度的近視



及一千兩百度之遠視,只是還要漫長時間等待]



 



LASIK有一個重點,即角膜厚度,



一般人平均的角膜厚度是0.55公分,醫界用的單位稱550μm(微米),



用VISX最新的機型每近視多100度約要打掉10μm,



每散光多100度約要多打掉10μm,自己角膜厚度多少可以打掉多少都應該算一下,



像我用VISX S4的機型做,800度近視加250度散光就剛好打掉100μm.



而一般建議做完LASIK最低應保留380μm的厚度,



我認為最好要400μm以上.(不含蓋子的話基層角膜應該要保留250μm以上).



依此標準就知道市面上號稱可矯正3000度近視的真是鬼話,



即便是VISX大光斑大概也只能矯正1500度,



而博士倫的要矯正700度以上都很難,



所以自己該想清楚才好,畢竟雷射中心越開越多,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



為了生存,醫師可能選擇病人的標準就跟著降低,



真的不能開LASIK還是要和病人說不才對



(目前眼科醫師很多皆以為LASIK手術就像挖到金礦,



20分鐘幾萬入帳,幾個人打多少折,包裝像咖啡廳,實在太泛商業化了).



[  1. 上皮層      50~100微米,神經纖維豐富,任何損傷可致劇烈疼痛,6-12小時可再生一次



    2. 波曼氏層  厚10微米,損傷易形成疤痕、混濁.



    3. 基質層      厚約450微米,佔角膜厚度約90%,細胞呈平行排列,LASIK手術中角膜瓣及雷射照射都在此層,不會形成疤痕、混濁



    4. 戴氏層      出生厚2-3微米,成年人約10微米



    5. 內皮層      5微米,不具再生能力,為角膜構造中最重要的部分 ]



 



LASIK目前在台灣常見的機型有:



1.美國 VISX STAR S4,



屬大光斑結合小光斑8mm光斑直徑配合0.65mm光斑直徑,



眼球追蹤速度僅有60HZ,有最新的虛擬鏡片,



算是目前全世界佔有率最高之機器,



也最穩定,一般推薦給度數高的.



2.美國 博士倫 B&L Technolas 217,



飛點式小光斑,號稱滿意度最高,



只可惜相同近視度數下和VISX相較要多切削掉1.4倍左右的角膜厚度.



3.美國 愛爾康 Alcon Ladavision 4000,



新一代的微光斑0.95mm,循序式掃瞄,



眼球追蹤速度4000HZ,評價很高,



角膜切削不用博士倫那麼多,值得考慮.



4.德國 Wavelight Allegretto,



新一代的微光斑0.95mm,自由飛點式掃瞄,



眼球追蹤速度250HZ,評價很高,角膜切削也不用博士倫那麼多,值得考慮.

5.德國 SCHWIND系列



屬舊一點的機型,雖也有開出來1.2以上的,但較不推薦.



[不管哪一種機器,都是由波長為193nm之遠紫外線冷雷射光



在眼角膜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呜呜,让人好难决定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了之后,又不知道怎么决定了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观公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寫得太好了﹐大家都看一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很全面。人生短短几十年,要是不断等待更新更好的设备出现要等到什么时候啊,所以活在当下最重要,这是我决定做的一个理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對﹐人生太短暫了﹐為什么不"光明正大"的生活下去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如是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篇文章,我佩服作者的信息摄取量。他能在做一个手术前了解到这么多的信息,才决定自己做与不做,真实对自己严肃认真。而我们好多人都是大概了解了一、二就上了手术台,对自己太不付责任了。

感谢这位作者,是他让我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做手术的朋友都来看一看这篇文章吧!


感谢这位作者,是他让我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做手术的朋友都来看一看这篇文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反正是非做不可了,我再也受不了戴眼镜的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5-7-14 02:20 , Processed in 0.0601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