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5|回复: 18

[转贴]慎配戴OK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9 18: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0年代起源于美国、近年风靡中国部分大城市的角膜塑形镜(ortho-k),简称OK镜,是用某种特殊材料制成的隐性镜片,戴在眼内,直接与角膜接触,以改变角膜弧度。通俗比喻,就象用"模压"方式压平角膜,降低角膜曲率,从而达到非手术矫正视力、控制近视发展的要求。

然而,作为眼科医师,我希望大家配戴OK镜要慎之又慎。因为即使在美国,OK镜至今也没有得到普遍公认。

权威的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简称FDA), 1998年9月25日曾经发出一份"公众健康通知",提醒有关眼保健医师、配镜师和配戴OK镜的患者"抵制非法经营OK镜公司的服务"。OK镜片属于医疗设备,必须经过FDA评估其安全性、有效性后才能合法进入市场。美国FDA严正声明,他们到"1998年8月为止,只通过一种用于日间配戴的OK镜在市场销售"。OK镜的镜片质量不同于一般的传统镜片。并指出,推销他们未予同意的材料制成的OK镜,"是非法行为"。

角膜具有一定张力和可塑性。硬质的OK镜压在角膜上,确实可使角膜曲率变平,使近视暂时得到矫正,视力暂时有所提高。但是一旦拿掉镜片,消除外界压力,角膜逐渐恢复原状,近视还是近视。海外专家所作的临床试验证明,OK镜只可减少轻度近视,但并不长久。停戴后视力必然回退。

美国FDA在"通知"中着重告诫,"整夜戴用容易造成角膜的机械性损害,如角膜的不正常扭曲、上皮损伤甚至感染等"。"虽然间断性戴用比连续性戴用的伤害轻,但戴用初期损害角膜的危险性仍较高"。他们指出:"有执照的医师可以在其职责范围内为特殊病人专门个别设计OK镜,但在销售OK镜时应避免对其安全有效性作夸张的、无根据的声明。推销资料中应确切公正地说明这些镜片的作用是暂时的,有限的。"

在国际医坛,不少眼科专家发表论文,对角膜塑形技术和角膜塑形镜即OK镜表示异议。美国肯塔基州Louisville大学医学院一位教授认为,OK镜的疗效"尚未得到较好的证实。

海外有关权威机构和专家的意见说明,OK镜的佩戴是一个十分严格的医疗行为。然而,近来国内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包括有些眼镜店,设备简陋又缺乏医疗技术力量,也一哄而起开展OK镜的治疗。据悉已有角膜溃疡、角膜穿孔、圆锥角膜等并发症发生,给配镜患者带来新的伤害和痛苦。配镜是为了矫正视力,保护眼睛。不能让伪劣的产品和服务坑害别人。患者也不要轻信某些显然是夸大的宣传。  
http://fm365.39.net.cn/public/Treatment/FullAccess/200105/8784720010523.htm
http://news.fm365.com/caijing/caijinga/20010526/269929.shtml




然而,作为眼科医师,我希望大家配戴OK镜要慎之又慎。因为即使在美国,OK镜至今也没有得到普遍公认。

权威的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简称FDA), 1998年9月25日曾经发出一份"公众健康通知",提醒有关眼保健医师、配镜师和配戴OK镜的患者"抵制非法经营OK镜公司的服务"。OK镜片属于医疗设备,必须经过FDA评估其安全性、有效性后才能合法进入市场。美国FDA严正声明,他们到"1998年8月为止,只通过一种用于日间配戴的OK镜在市场销售"。OK镜的镜片质量不同于一般的传统镜片。并指出,推销他们未予同意的材料制成的OK镜,"是非法行为"。

角膜具有一定张力和可塑性。硬质的OK镜压在角膜上,确实可使角膜曲率变平,使近视暂时得到矫正,视力暂时有所提高。但是一旦拿掉镜片,消除外界压力,角膜逐渐恢复原状,近视还是近视。海外专家所作的临床试验证明,OK镜只可减少轻度近视,但并不长久。停戴后视力必然回退。

美国FDA在"通知"中着重告诫,"整夜戴用容易造成角膜的机械性损害,如角膜的不正常扭曲、上皮损伤甚至感染等"。"虽然间断性戴用比连续性戴用的伤害轻,但戴用初期损害角膜的危险性仍较高"。他们指出:"有执照的医师可以在其职责范围内为特殊病人专门个别设计OK镜,但在销售OK镜时应避免对其安全有效性作夸张的、无根据的声明。推销资料中应确切公正地说明这些镜片的作用是暂时的,有限的。"

在国际医坛,不少眼科专家发表论文,对角膜塑形技术和角膜塑形镜即OK镜表示异议。美国肯塔基州Louisville大学医学院一位教授认为,OK镜的疗效"尚未得到较好的证实。

海外有关权威机构和专家的意见说明,OK镜的佩戴是一个十分严格的医疗行为。然而,近来国内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包括有些眼镜店,设备简陋又缺乏医疗技术力量,也一哄而起开展OK镜的治疗。据悉已有角膜溃疡、角膜穿孔、圆锥角膜等并发症发生,给配镜患者带来新的伤害和痛苦。配镜是为了矫正视力,保护眼睛。不能让伪劣的产品和服务坑害别人。患者也不要轻信某些显然是夸大的宣传。  
http://fm365.39.net.cn/public/Treatment/FullAccess/200105/8784720010523.htm
http://news.fm365.com/caijing/caijinga/20010526/269929.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怕怕,自己差点就去订做了一副OK镜,要3000元啊。好在有位师兄告戒自己不要带OK镜,Thank godnes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You are wellcome.It is my pleasure to yo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You must be a mistake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mistake?what's the meaning of yo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贴]慎配戴OK镜  

You are wellcome.It is my pleasure to you.



You are wellcome.It is my pleasure to yo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嗨,我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别客气。很高兴告诉你(这是我的荣幸)。”
You must be a mistake .是什么意思呢?假如是想表达“你一定错了”,应该是这样说“You make a mistake”。我怎么错了呢?
好了我们不要再讨论语法问题了,否则有灌水的嫌疑。

You must be a mistake .是什么意思呢?假如是想表达“你一定错了”,应该是这样说“You make a mistake”。我怎么错了呢?
好了我们不要再讨论语法问题了,否则有灌水的嫌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OK镜3年之痛如何了  




  OK镜进入中国3年了。它曾经风靡一时,配戴者数以万计。但是,一些配戴者出现了感染、角膜损伤等情况。最近,各地受害者纷纷来京治病,仅同仁医院一家,就接待了20来位患者。一些受害者及其家人,还奔走于中国消费者协会、全国妇联、国家卫生部、国家药监局等部门“讨说法”。“OK镜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日趋严重,患者投诉很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司产品注册处处长常永亨说。OK镜受害者病难治官司难打

  5月14日,是国家药监局的局长接待日,记者随几位患者家长来到该局。“看到孩子们受到伤害,在黑暗和痛苦中煎熬,作为母亲,我们的心都碎了。”郑女士告诉任德权副局长。

  郑女士的女儿叫赵玲。1999年7月的一天,19岁的赵玲接到牡丹江机车厂医院散发的一张宣传单,上面说,从美国引进的OK近视疗法,一周左右可以恢复自然视力。7月13日,一心想报考警校的赵玲,花了2800元配了OK镜。然而,一个月过去,视力并没有恢复,右眼550度、左眼450度的她,结果没能参加8月17日的警校面试。后来,赵玲被牡丹江师范学院录取。

  同年10月24日,赵玲感到“右眼好疼,什么也看不见了”。牡丹江市第一医院诊断为,右眼角膜受损,并感染了北方罕见的绿脓杆菌。母女俩随即赶到大连医科大学,经救治,赵玲的右眼保住了,但却落下虹膜囊肿、眼角膜白斑等后遗症。

  后来,赵玲来到北京同仁医院就诊,医生认为,角膜白斑需进行角膜移植术。至于虹膜囊肿,经家属了解,目前国际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如果控制不住,将摘除右眼球。

  针对郑女士的投诉,任德权副局长表示,将在调查后作出答复,请郑女士放心。而让郑女士放心不下的,除了女儿的眼睛,还有女儿的官司。郑女士说,2年来,为了打OK镜官司,真是太累了。

  2000年1月27日,赵玲将牡丹江机车厂医院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继续治疗费和精神损失费等共计16·6万余元。

  牡丹江市阳明区法院受理此案后组织了法医鉴定。被告则辩称,这属于医疗纠纷的范畴,应当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11月8日,阳明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原告拒绝作医疗事故鉴定为由,驳回其诉讼请求。赵玲不服,向牡丹江市中级法院提起上诉。2001年3月20日,二审法院对此案作了开庭审理。据悉,判决结果将于近日公布。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邱宝昌为赵玲提供法律援助。他对记者说,赵玲一案反映的不是赵玲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威胁到成千上万青少年健康的医疗产品质量问题。

  邱律师说,根据《广告法》,医疗器械广告不得标明治愈率和有效率,本案中,机车厂医院广告中的“成功率95%”、“一周左右可以恢复自然视力”等用语显然有悖于此;被告至今说不清楚给赵玲的镜片是进口的还是走私的,镜片没有中文标识,护理液没有质量合格证,未在国家药监局注册,违反了《产品质量法》有关规定;被告不具备验配OK镜的条件,没有角膜地形图仪等必要设备,也没有具备较高技术和较多经验的验配医师;等等。

  邱律师还要为北京某大学的学生张雪作代理。去年5月,张雪花3000元在北京某医院配了OK镜。2个多月后,她的角膜出现白斑和绿脓杆菌感染。张雪的母亲流着泪告诉记者,如今商家找不到了,有关部门也不给个说法,无奈之下,才想到打官司。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医生特别提到,如今四处奔走的都是城市里的受害者,而村镇里的受害者更可怜,眼睛受伤后难以得到治疗,有的甚至不知道是由于验配OK镜不当造成的。

医生不愿给自己孩子戴OK镜

  OK镜是角膜塑形镜的简称。据专家介绍,通过镜片对角膜轻轻的按摩作用,可使角膜变平一些,从而降低屈光率,提高裸眼视力。

  今年4月23日至24日,国家药监局在杭州举行了“OK镜使用、管理问题专家研讨会”。会上,专家们认为:在防治近视,特别是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方面尚无有效方法的情况下,角膜塑形术是一种可行的、能获得清晰裸眼视力的非手术矫正方法,它的临床价值应当肯定;但是,OK镜的作用是暂时的、有限的,疗效是可逆的。

  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的北京医院关航教授还告诉记者,OK镜只是对部分近视患者有效,验配时必须严格选择适应症。

  今年3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OK镜临床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指出:验配医师应当如实地向患者介绍OK镜的优缺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患者应当遵照医嘱戴镜,用药液严格护理,定期进行复查,所用OK镜必须得到国家药监局注册认证,护理药液也必须选用清洁效果良好、经国家药监局认证的产品。

  然而,国内不少医院和眼镜店在不具备相关设备和人员的情况下,随意为患者配戴,OK镜的作用也被过分夸大,OK镜市场出现一片混乱的局面。

  某医院眼科主任告诉记者,听说一些眼镜店、一些妇产科医生都在验配OK镜,有的小医院甚至几分钟就验配好一副,很是替患者担心。某经销商的内部资料称,使用OK镜造成角膜溃疡的发病率是万分之一。但是,记者接触的





  OK镜进入中国3年了。它曾经风靡一时,配戴者数以万计。但是,一些配戴者出现了感染、角膜损伤等情况。最近,各地受害者纷纷来京治病,仅同仁医院一家,就接待了20来位患者。一些受害者及其家人,还奔走于中国消费者协会、全国妇联、国家卫生部、国家药监局等部门“讨说法”。“OK镜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日趋严重,患者投诉很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司产品注册处处长常永亨说。OK镜受害者病难治官司难打

  5月14日,是国家药监局的局长接待日,记者随几位患者家长来到该局。“看到孩子们受到伤害,在黑暗和痛苦中煎熬,作为母亲,我们的心都碎了。”郑女士告诉任德权副局长。

  郑女士的女儿叫赵玲。1999年7月的一天,19岁的赵玲接到牡丹江机车厂医院散发的一张宣传单,上面说,从美国引进的OK近视疗法,一周左右可以恢复自然视力。7月13日,一心想报考警校的赵玲,花了2800元配了OK镜。然而,一个月过去,视力并没有恢复,右眼550度、左眼450度的她,结果没能参加8月17日的警校面试。后来,赵玲被牡丹江师范学院录取。

  同年10月24日,赵玲感到“右眼好疼,什么也看不见了”。牡丹江市第一医院诊断为,右眼角膜受损,并感染了北方罕见的绿脓杆菌。母女俩随即赶到大连医科大学,经救治,赵玲的右眼保住了,但却落下虹膜囊肿、眼角膜白斑等后遗症。

  后来,赵玲来到北京同仁医院就诊,医生认为,角膜白斑需进行角膜移植术。至于虹膜囊肿,经家属了解,目前国际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如果控制不住,将摘除右眼球。

  针对郑女士的投诉,任德权副局长表示,将在调查后作出答复,请郑女士放心。而让郑女士放心不下的,除了女儿的眼睛,还有女儿的官司。郑女士说,2年来,为了打OK镜官司,真是太累了。

  2000年1月27日,赵玲将牡丹江机车厂医院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继续治疗费和精神损失费等共计16·6万余元。

  牡丹江市阳明区法院受理此案后组织了法医鉴定。被告则辩称,这属于医疗纠纷的范畴,应当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11月8日,阳明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原告拒绝作医疗事故鉴定为由,驳回其诉讼请求。赵玲不服,向牡丹江市中级法院提起上诉。2001年3月20日,二审法院对此案作了开庭审理。据悉,判决结果将于近日公布。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邱宝昌为赵玲提供法律援助。他对记者说,赵玲一案反映的不是赵玲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威胁到成千上万青少年健康的医疗产品质量问题。

  邱律师说,根据《广告法》,医疗器械广告不得标明治愈率和有效率,本案中,机车厂医院广告中的“成功率95%”、“一周左右可以恢复自然视力”等用语显然有悖于此;被告至今说不清楚给赵玲的镜片是进口的还是走私的,镜片没有中文标识,护理液没有质量合格证,未在国家药监局注册,违反了《产品质量法》有关规定;被告不具备验配OK镜的条件,没有角膜地形图仪等必要设备,也没有具备较高技术和较多经验的验配医师;等等。

  邱律师还要为北京某大学的学生张雪作代理。去年5月,张雪花3000元在北京某医院配了OK镜。2个多月后,她的角膜出现白斑和绿脓杆菌感染。张雪的母亲流着泪告诉记者,如今商家找不到了,有关部门也不给个说法,无奈之下,才想到打官司。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医生特别提到,如今四处奔走的都是城市里的受害者,而村镇里的受害者更可怜,眼睛受伤后难以得到治疗,有的甚至不知道是由于验配OK镜不当造成的。

医生不愿给自己孩子戴OK镜

  OK镜是角膜塑形镜的简称。据专家介绍,通过镜片对角膜轻轻的按摩作用,可使角膜变平一些,从而降低屈光率,提高裸眼视力。

  今年4月23日至24日,国家药监局在杭州举行了“OK镜使用、管理问题专家研讨会”。会上,专家们认为:在防治近视,特别是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方面尚无有效方法的情况下,角膜塑形术是一种可行的、能获得清晰裸眼视力的非手术矫正方法,它的临床价值应当肯定;但是,OK镜的作用是暂时的、有限的,疗效是可逆的。

  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的北京医院关航教授还告诉记者,OK镜只是对部分近视患者有效,验配时必须严格选择适应症。

  今年3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OK镜临床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指出:验配医师应当如实地向患者介绍OK镜的优缺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患者应当遵照医嘱戴镜,用药液严格护理,定期进行复查,所用OK镜必须得到国家药监局注册认证,护理药液也必须选用清洁效果良好、经国家药监局认证的产品。

  然而,国内不少医院和眼镜店在不具备相关设备和人员的情况下,随意为患者配戴,OK镜的作用也被过分夸大,OK镜市场出现一片混乱的局面。

  某医院眼科主任告诉记者,听说一些眼镜店、一些妇产科医生都在验配OK镜,有的小医院甚至几分钟就验配好一副,很是替患者担心。某经销商的内部资料称,使用OK镜造成角膜溃疡的发病率是万分之一。但是,记者接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药监局:OK镜不能“彻底告别近视”

OK镜并不“OK”,目前已发生多起配戴者视觉模糊,角膜发炎,甚至角膜穿孔的伤害事件,昨天广东省药品监督局转发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OK镜的管理,严防此种事件再次发生。国家药监局在通知中指出,角膜塑形镜(简称OK镜)是通过改变角膜的形态来矫治屈光不正的一种矫正器具。OK镜是一种可行的能获得清晰眼视力的非手术矫正方法。但是,OK镜 的作用是暂时而有限的,疗效是可逆的,不可能彻底告别近视,一旦使用不当,清洗、护理过不了关,会对眼睛造成伤害。目前国家药监局已接到多起OK镜产品在使用中发生问题,给配戴者造成伤害的情况,主要是患者配戴产品后发生视觉模糊、角膜发炎等症状,严重者发生阿米巴原虫、绿脓杆菌等感染,甚至导致角膜穿孔、眼球受损。

  为预防不良事件发生,针对所发生的问题,国家药监局就OK镜的经营、使用问题作出紧急通知,指出OK镜属于医疗器械产品,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方可销售和使用,所有已注册的OK镜产品的制造厂家,要重新对产品说明书进行核对补充,报送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审查。补充后的说明书必须说明OK镜的作用是暂时、有限的,疗效是可逆的;明确产品适用的视力矫正范围,适应人群,必须告知配戴者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如眼部刺激、发痒、不适、惧光等,并告知应当采取的措施,如摘下镜片,及时到医院就诊等。

  国家药监局同时要求OK镜广告不得有不科学、误导消费者的夸大内容,不得有“彻底告别近视”等误导宣传,否则严加查处。

  药监部门告诫准备配镜的患者或家长,要持慎重态度,在充分了解适应症、禁忌症的前提下,在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验配,只能使用经过国家注册的产品,验配后保存诊疗证明和产品的三联单。



国家药监局:OK镜不能“彻底告别近视”

OK镜并不“OK”,目前已发生多起配戴者视觉模糊,角膜发炎,甚至角膜穿孔的伤害事件,昨天广东省药品监督局转发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OK镜的管理,严防此种事件再次发生。国家药监局在通知中指出,角膜塑形镜(简称OK镜)是通过改变角膜的形态来矫治屈光不正的一种矫正器具。OK镜是一种可行的能获得清晰眼视力的非手术矫正方法。但是,OK镜 的作用是暂时而有限的,疗效是可逆的,不可能彻底告别近视,一旦使用不当,清洗、护理过不了关,会对眼睛造成伤害。目前国家药监局已接到多起OK镜产品在使用中发生问题,给配戴者造成伤害的情况,主要是患者配戴产品后发生视觉模糊、角膜发炎等症状,严重者发生阿米巴原虫、绿脓杆菌等感染,甚至导致角膜穿孔、眼球受损。

  为预防不良事件发生,针对所发生的问题,国家药监局就OK镜的经营、使用问题作出紧急通知,指出OK镜属于医疗器械产品,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方可销售和使用,所有已注册的OK镜产品的制造厂家,要重新对产品说明书进行核对补充,报送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审查。补充后的说明书必须说明OK镜的作用是暂时、有限的,疗效是可逆的;明确产品适用的视力矫正范围,适应人群,必须告知配戴者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如眼部刺激、发痒、不适、惧光等,并告知应当采取的措施,如摘下镜片,及时到医院就诊等。

  国家药监局同时要求OK镜广告不得有不科学、误导消费者的夸大内容,不得有“彻底告别近视”等误导宣传,否则严加查处。

  药监部门告诫准备配镜的患者或家长,要持慎重态度,在充分了解适应症、禁忌症的前提下,在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验配,只能使用经过国家注册的产品,验配后保存诊疗证明和产品的三联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哗,好详尽啊。幸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5-7-12 06:42 , Processed in 0.0766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