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8|回复: 2

LASIK术中并发症及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9 18: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大量的文献中表明,术中并发症(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多与角膜瓣的制作有关,文献报道术中不良角膜瓣的比例为0.7%~6.6%,随着医生操作经验的积累以及微角模刀的不断改进,术中并发症,尤其是严重并发症已越来越罕见。理想的角膜瓣应该符合这样各个标准:厚度130~160um;直径7.0~10.0mm;蒂宽约30弧度;切削面光滑整洁。厚度在90um以下的角膜瓣,容易破碎,形成皱折,或对位不良;角膜瓣过厚,特别是原来角膜就比较薄,拟矫正屈光度又较高,术后瓣下角膜保留厚度不足250um时,容易形成继发性圆锥角膜或术中角膜即发生穿透。术中如遇角膜制作不良。一般来说,都应该立即复位角膜瓣,至少等3个月后再次手术。
.角膜瓣形成不全(Incomplete Cap)     返回

¯       微角膜刀在行进中遇到阻力而卡刀(如:组织碎屑、睫毛、盐水结晶及开睑器等)

¯       眼球突然转动。

¯       受术眼特殊解剖形态(如小睑裂、眼球深陷等)

2.形成游离角膜瓣(Free Cap)     返回

¯           未安装刀止器(如小于40D)

¯           错误地选择了较厚的负压吸引环

¯           角膜硬度高者

3.角膜瓣位置偏离(Decentral Flap)     返回

¯           角膜或/和巩膜形态不规则

¯           眼肌力量不均衡或术中眼球转动

4.角膜瓣过薄(Thin Flap)     返回

即:瓣厚<100um,可表现为薄瓣,不规则瓣或瓣穿孔,掀开角膜瓣有困难;理想的角膜瓣厚度为130-160um;过薄难于复位,易出现细皱褶,而过厚术后易出现混浊。

¯           吸引环负压不足(安装不良、堵塞)

¯           术中失去负压(术中挤眼、眼球转动)

¯           睑烈过小,负压吸引环未与眼球紧密接触

¯           假性负压吸引(负压表已达26cmHg,但眼内压小于65mmHg)

¯           刀片不锐利

5.角膜切穿(Perforated Cornea)     返回

¯           为严重并发症,此时眼内压>65mmHg,故可导致眼内容物脱出。

¯           未上好厚度板

¯           在早期使用可调式微角膜刀时,控制切削厚度的刀头脚板调整或安装有误

6.“洗衣板”(Washboard)现象     返回

部分可导致层间上皮内生,甚至发生瓣溶解及晚期瘢痕形成。

¯           微角膜刀运行速度不均匀,遇到轻微的不均匀阻力,出现间歇、停顿现象

¯           刀片不锐利;如仅有上皮层,多伴有负压不足

7.角膜上皮脱落(Epithelial Defects)     返回

¯           点用过多的表麻剂,上皮水肿

¯           机械性划伤

8.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Interface Debris)     返回

¯           来源于结膜囊油质,敷料、棉签或空气中的细丝,睫毛,手套上的滑石粉,刀片及刀头上的金属碎屑,血液等滞留于层间,冲洗不彻底所致。

9.球结膜严重水肿(Chemosis)     返回

¯           反复负压吸引

¯           多见于双眼手术的第二只眼

¯           病人过度挤压眼睑

10.角膜瓣对位不良(Corneal Flap Dislocation)     返回

    表现为角膜瓣复位后,切口两唇间的缝隙宽窄不均,标记线错位,扭转侧蒂部皱褶(猫耳征),瓣细小皱褶。蒂位于鼻侧的角膜瓣较蒂位于上方的角膜瓣易发生移位及对位不良。

¯           角膜瓣蒂窄,复位时瓣扭转所致

¯           术中角膜瓣下液体未完全排除,致角膜瓣贴合不良




.角膜瓣形成不全(Incomplete Cap)     返回

¯       微角膜刀在行进中遇到阻力而卡刀(如:组织碎屑、睫毛、盐水结晶及开睑器等)

¯       眼球突然转动。

¯       受术眼特殊解剖形态(如小睑裂、眼球深陷等)

2.形成游离角膜瓣(Free Cap)     返回

¯           未安装刀止器(如小于40D)

¯           错误地选择了较厚的负压吸引环

¯           角膜硬度高者

3.角膜瓣位置偏离(Decentral Flap)     返回

¯           角膜或/和巩膜形态不规则

¯           眼肌力量不均衡或术中眼球转动

4.角膜瓣过薄(Thin Flap)     返回

即:瓣厚<100um,可表现为薄瓣,不规则瓣或瓣穿孔,掀开角膜瓣有困难;理想的角膜瓣厚度为130-160um;过薄难于复位,易出现细皱褶,而过厚术后易出现混浊。

¯           吸引环负压不足(安装不良、堵塞)

¯           术中失去负压(术中挤眼、眼球转动)

¯           睑烈过小,负压吸引环未与眼球紧密接触

¯           假性负压吸引(负压表已达26cmHg,但眼内压小于65mmHg)

¯           刀片不锐利

5.角膜切穿(Perforated Cornea)     返回

¯           为严重并发症,此时眼内压>65mmHg,故可导致眼内容物脱出。

¯           未上好厚度板

¯           在早期使用可调式微角膜刀时,控制切削厚度的刀头脚板调整或安装有误

6.“洗衣板”(Washboard)现象     返回

部分可导致层间上皮内生,甚至发生瓣溶解及晚期瘢痕形成。

¯           微角膜刀运行速度不均匀,遇到轻微的不均匀阻力,出现间歇、停顿现象

¯           刀片不锐利;如仅有上皮层,多伴有负压不足

7.角膜上皮脱落(Epithelial Defects)     返回

¯           点用过多的表麻剂,上皮水肿

¯           机械性划伤

8.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Interface Debris)     返回

¯           来源于结膜囊油质,敷料、棉签或空气中的细丝,睫毛,手套上的滑石粉,刀片及刀头上的金属碎屑,血液等滞留于层间,冲洗不彻底所致。

9.球结膜严重水肿(Chemosis)     返回

¯           反复负压吸引

¯           多见于双眼手术的第二只眼

¯           病人过度挤压眼睑

10.角膜瓣对位不良(Corneal Flap Dislocation)     返回

    表现为角膜瓣复位后,切口两唇间的缝隙宽窄不均,标记线错位,扭转侧蒂部皱褶(猫耳征),瓣细小皱褶。蒂位于鼻侧的角膜瓣较蒂位于上方的角膜瓣易发生移位及对位不良。

¯           角膜瓣蒂窄,复位时瓣扭转所致

¯           术中角膜瓣下液体未完全排除,致角膜瓣贴合不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8: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大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5-7-9 18:49 , Processed in 0.0804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