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5|回复: 1

“杏林” “悬 壶”的来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9 13: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医书刊、碑匾以及平时人们言谈中,常会接触到中医的别称种种,如“ 杏林”“岐黄”等等,各种称谓其实都颇有渊源,且为你细细道来……



    杏 林



    相传三国时,吴国有个高明的医生叫董奉,有起死回生的医技,曾救人无数,董奉给人治好了病,不收酬礼,人们对他更是由衷地敬佩。为了答谢董奉,经他治愈的重病人,在他家附近种五株杏树,轻病人就栽一棵。数年之后,这地方蔚然出现了一片杏林。从此,“杏林”一词便成了医学的象征。人们在赞扬中医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时,往往给医生赠送“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的锦旗。



    橘 井



   和杏林春暖,春满杏林紧随的便是橘井泉香的故事。它同样出自葛洪的《神仙传》。话说苏仙公在修炼得道,行将升天成仙之际,他诚恳地告诉老母:当明年疫病流行,可用院中的橘叶,和着井水煮成汤液,让乡人服用便可免受其害。说完便远行而去了。其母牢记儿子的重托,当来年疫病发威时,就采撷橘叶,放在井水里煎煮成汁,然后让乡民们服用,从而避免了疫病的侵害。乡人感念苏仙公的恩德,将橘井泉香的故事广为传播,苏氏厚生爱民的情怀,一直为后人称颂。当代医药学大师叶橘泉先生之名也出自此典故。



    悬 壶



    据《汉书·费长房传》载:古代有一位管理街市的小官叫费长房。一天他看见一老者在街市行医卖药,治病很神,并悬挂一壶(葫芦)于铺房外面,白天卖药,晚上就跳入壶中。费长房想此老翁定非凡人,于是百般亲近他,希望能学得医术。后来老者传授给他各种治病方法,费长房从此以老者为榜样,悬壶行医济世。日后郎中行医常腰悬葫芦,或在诊所门前高挂葫芦,有些中药店也常以之作为标记。



    岐 黄



    据说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治病,黄帝常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形式写成《黄帝内经》。其文简而意博,其理深奥有趣,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文献。后世因此称中医学为岐黄之术,岐黄也被视为医家之祖。其实《黄帝内经》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只是托名于黄帝、岐伯而已,它汇集了古代医务人员和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



    青 囊



    明代沈绎诗曰:“白发至亲唯最审,青囊传业有儿孙。”这里所谓的青囊是指药囊。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名医华佗,在被曹操杀害之前,曾将一个装满医书的青囊送给看守他的狱吏,以谢其酒食供奉的厚意。华佗死后,这一青囊使他的一部分医术流传于世,故后世也称医术为“青囊”。



    坐 堂



   坐堂,也是中医的别称。相传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虽说也是个“正厅级”干部,但他对自己的医生职业非常热爱,总是舍不得放弃,以自己的表率示范作用阐释着“爱岗敬业”。每逢每月的初一、月半(十五),集中在这两天为患者诊疗。后来干脆把处理公务的大堂,当作了临时的诊所,“坐堂”一说由此而来。张仲景每月两天门诊,体现了真诚地为民排忧解难、治病救人的苍生大医的风范。患者在他的心里最重,他在人民的心中更重。坐堂,是中医的别称、雅号,从中我们是否也能感悟些深刻的人生道理呢?




    杏 林



    相传三国时,吴国有个高明的医生叫董奉,有起死回生的医技,曾救人无数,董奉给人治好了病,不收酬礼,人们对他更是由衷地敬佩。为了答谢董奉,经他治愈的重病人,在他家附近种五株杏树,轻病人就栽一棵。数年之后,这地方蔚然出现了一片杏林。从此,“杏林”一词便成了医学的象征。人们在赞扬中医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时,往往给医生赠送“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的锦旗。



    橘 井



   和杏林春暖,春满杏林紧随的便是橘井泉香的故事。它同样出自葛洪的《神仙传》。话说苏仙公在修炼得道,行将升天成仙之际,他诚恳地告诉老母:当明年疫病流行,可用院中的橘叶,和着井水煮成汤液,让乡人服用便可免受其害。说完便远行而去了。其母牢记儿子的重托,当来年疫病发威时,就采撷橘叶,放在井水里煎煮成汁,然后让乡民们服用,从而避免了疫病的侵害。乡人感念苏仙公的恩德,将橘井泉香的故事广为传播,苏氏厚生爱民的情怀,一直为后人称颂。当代医药学大师叶橘泉先生之名也出自此典故。



    悬 壶



    据《汉书·费长房传》载:古代有一位管理街市的小官叫费长房。一天他看见一老者在街市行医卖药,治病很神,并悬挂一壶(葫芦)于铺房外面,白天卖药,晚上就跳入壶中。费长房想此老翁定非凡人,于是百般亲近他,希望能学得医术。后来老者传授给他各种治病方法,费长房从此以老者为榜样,悬壶行医济世。日后郎中行医常腰悬葫芦,或在诊所门前高挂葫芦,有些中药店也常以之作为标记。



    岐 黄



    据说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治病,黄帝常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形式写成《黄帝内经》。其文简而意博,其理深奥有趣,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文献。后世因此称中医学为岐黄之术,岐黄也被视为医家之祖。其实《黄帝内经》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只是托名于黄帝、岐伯而已,它汇集了古代医务人员和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



    青 囊



    明代沈绎诗曰:“白发至亲唯最审,青囊传业有儿孙。”这里所谓的青囊是指药囊。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名医华佗,在被曹操杀害之前,曾将一个装满医书的青囊送给看守他的狱吏,以谢其酒食供奉的厚意。华佗死后,这一青囊使他的一部分医术流传于世,故后世也称医术为“青囊”。



    坐 堂



   坐堂,也是中医的别称。相传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虽说也是个“正厅级”干部,但他对自己的医生职业非常热爱,总是舍不得放弃,以自己的表率示范作用阐释着“爱岗敬业”。每逢每月的初一、月半(十五),集中在这两天为患者诊疗。后来干脆把处理公务的大堂,当作了临时的诊所,“坐堂”一说由此而来。张仲景每月两天门诊,体现了真诚地为民排忧解难、治病救人的苍生大医的风范。患者在他的心里最重,他在人民的心中更重。坐堂,是中医的别称、雅号,从中我们是否也能感悟些深刻的人生道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9 13: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此文章,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4-12-22 01:04 , Processed in 0.0577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