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9|回复: 2

中医的表证和里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9 13: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用望.闻.问.切四诊了解了患者的病情以后,对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以得出疾病深浅.部位.性质的结论,决定治疗方法,叫做辩证施治。中医把四诊所得的症状分析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借以概括和辨别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体质强弱及病势盛衰,称为“八纲辩证”。

  里表是中医“八纲辩证”中的一对纲领。表里是指人体的内外,这是用来分辨病人病变的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的发展趋向等情况。皮毛.肌肤等在人体的外部,所以属于表;五脏六腑在人体的内部,所以属于里。

  表证

  某些病邪如风寒等侵犯人体,有一个由表到里由轻到重的过程。表证是指外邪侵袭人体肌肤等外部所产生的证侯,是外感疾病的初始阶段。一般来说,比较轻浅。表证大多数具有发热.畏寒或怕风.舌苔薄白.脉浮,并常有头痛身痛.鼻子不通气.咳嗽等症状。临床上表证又分为表寒和表热等。

  1,表寒:发热怕冷,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脉浮紧。治法:应当祛风散寒(又称辛温解表),例如用麻黄.防风.细辛.紫苏等药物。

  2,表热:发热重,怕冷轻,头痛鼻塞流黄鼻涕,咳嗽咽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治疗应当祛风清热(又称辛凉解表),例如用桑叶.金银花.柴胡.菊花等

  里证

  里证是指外邪内侵脏腑,或因七情.饮食.疲劳过度等原因直接损伤脏腑,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证侯,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以及各种内伤疾病。一般来说,里证的病程比较长,病变部位比较深,临床表现不恶风寒,脉象也不浮。由于里证的病因比较复杂,所以症候范围也很广,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1,里热:发热不怕冷,,面红多汗,口渴多饮水,舌红苔黄,尿赤,脉数有力。治疗应当清热例如应当用知母,石膏,山栀,玄参等。如果见有腹部胀满便秘等证,应加用泄下药物,如大黄,玄明粉等。

  血分热:舌质红降,皮肤出现红色斑点,咯血,便血等,或发热或不发热,治疗应当凉血,如用生地,丹皮等药物。

  2,里寒:怕冷喜温,手脚冰凉,出冷汗,腹痛泄泻,舌淡苔白,脉沉迟。治疗应当温中散寒,如人参,附子,干姜,肉桂等药物。

  3,里虚:倦怠无力,气短懒言,头晕心慌,食欲减退,舌质淡嫩,舌苔薄白,脉沉弱。治疗应当补气健脾,如应用党参,黄芪,白术等。

  4,里实:腹胀疼痛,躁狂发热,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沉实有力。治疗应当清热泻火,如应用黄连,黄苓,茵陈,龙胆草等。

  5,半表半里:病已离开表,但尚未入里,出现一阵冷一阵热,胸胁胀闷,心烦欲呕等证状。治疗宜用和法,如小柴胡汤等。

  表证和里证有时也会出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这叫做里表同病。另外,表证和里证还可能互相转化,比如外感,属于表证,出于患者抵抗力差,或者治疗不当,本来在表的病邪就可能内侵脏腑,出现高热不退.咳嗽加剧.痰黄而稠甚至痰中带血等里证的证状。

  


  里表是中医“八纲辩证”中的一对纲领。表里是指人体的内外,这是用来分辨病人病变的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的发展趋向等情况。皮毛.肌肤等在人体的外部,所以属于表;五脏六腑在人体的内部,所以属于里。

  表证

  某些病邪如风寒等侵犯人体,有一个由表到里由轻到重的过程。表证是指外邪侵袭人体肌肤等外部所产生的证侯,是外感疾病的初始阶段。一般来说,比较轻浅。表证大多数具有发热.畏寒或怕风.舌苔薄白.脉浮,并常有头痛身痛.鼻子不通气.咳嗽等症状。临床上表证又分为表寒和表热等。

  1,表寒:发热怕冷,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脉浮紧。治法:应当祛风散寒(又称辛温解表),例如用麻黄.防风.细辛.紫苏等药物。

  2,表热:发热重,怕冷轻,头痛鼻塞流黄鼻涕,咳嗽咽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治疗应当祛风清热(又称辛凉解表),例如用桑叶.金银花.柴胡.菊花等

  里证

  里证是指外邪内侵脏腑,或因七情.饮食.疲劳过度等原因直接损伤脏腑,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证侯,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以及各种内伤疾病。一般来说,里证的病程比较长,病变部位比较深,临床表现不恶风寒,脉象也不浮。由于里证的病因比较复杂,所以症候范围也很广,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1,里热:发热不怕冷,,面红多汗,口渴多饮水,舌红苔黄,尿赤,脉数有力。治疗应当清热例如应当用知母,石膏,山栀,玄参等。如果见有腹部胀满便秘等证,应加用泄下药物,如大黄,玄明粉等。

  血分热:舌质红降,皮肤出现红色斑点,咯血,便血等,或发热或不发热,治疗应当凉血,如用生地,丹皮等药物。

  2,里寒:怕冷喜温,手脚冰凉,出冷汗,腹痛泄泻,舌淡苔白,脉沉迟。治疗应当温中散寒,如人参,附子,干姜,肉桂等药物。

  3,里虚:倦怠无力,气短懒言,头晕心慌,食欲减退,舌质淡嫩,舌苔薄白,脉沉弱。治疗应当补气健脾,如应用党参,黄芪,白术等。

  4,里实:腹胀疼痛,躁狂发热,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沉实有力。治疗应当清热泻火,如应用黄连,黄苓,茵陈,龙胆草等。

  5,半表半里:病已离开表,但尚未入里,出现一阵冷一阵热,胸胁胀闷,心烦欲呕等证状。治疗宜用和法,如小柴胡汤等。

  表证和里证有时也会出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这叫做里表同病。另外,表证和里证还可能互相转化,比如外感,属于表证,出于患者抵抗力差,或者治疗不当,本来在表的病邪就可能内侵脏腑,出现高热不退.咳嗽加剧.痰黄而稠甚至痰中带血等里证的证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9 13: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纲挈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9 13: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4-12-22 00:11 , Processed in 0.0589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