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1|回复: 1

北京“负婆”痛并快乐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2 19: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负婆”作为比较特殊的女性贷款消费群体,又多了几分神秘。她们的真实生活究竟怎样?她们和人们熟知的“负翁”有什么区别?千龙网记者走进京城一群“负婆”的生活,亲自体验了一把做“负婆”的滋味。

  “成了负婆就不敢随意跳槽了”

  

  记者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在东四十条附近一家知名日本广告公司工作的顾小姐,一名典型的“负婆”:单身、年轻、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晚上八点半,加完班的顾小姐和记者走出地铁复兴门站,招手叫了一辆出租车。“家离地铁不远,打的也就一个起步价,但是现在我有点后悔了,想再买套房。”

  她现在住的是几年前炒得挺火的“荣丰2008”。走进三十多平米的房间,感觉更象是一个豪华的学生宿舍。大开间里比较显眼的家具是一米五高的衣柜,因为常常要做广告文案,顾小姐选择了双层床,下层摆放电脑桌,上面是单人床。记者注意到房间里没有厨房,仅仅在进门处的桌子上放置着一个微波炉。

  顾小姐的履历非常简单:1995年考入北京一所著名的大学,毕业后留在这家日资企业。刚开始的时候工资不高,但顾小姐自信地告诉记者,日本企业一般讲究延续性,如果一直做下去,最后的收益会比较大,她现在的工资就比几年前翻了两倍,有能力考虑贷款买房了。

  和记者这次调查中的大部分“负婆”一样,顾小姐也来自外地,她告诉记者,买房以后,感觉上就不再是“北漂”了。

  “其实一样要付钱,买当然比租划算。”顾小姐给记者算了一笔帐,租房每月大概要花费一千左右,这套房每月还贷一千二,十五年以后,房子就完完全全地归她所有了。

  顾小姐决定买房时这个楼盘炒得正火,她告诉记者,当时几乎转遍了北京各大楼盘,收来的楼盘资料可以装满一个柜子。“没办法,北京房太贵了。”顾小姐笑笑,“我告诉家里人,这里好一点的房要五六千一平米,他们都问我,你那房是金砖铺的?”

  顾小姐的老家在山东,并不富裕。她告诉记者,第一次跟爸妈商量买房,他们都不太理解,觉得女人买房干什么?“我们那里一般是男人要结婚了才盖房子,女人带着嫁妆就过去了。”

  顾小姐的这套房首付十万,掏空了她三年的积蓄,还找朋友借了近六万元。她说她家里到现在都不太清楚这套房到底多少钱,如果告诉他们要二十多万,“他们肯定要骂我糟蹋钱。”

  “荣丰2008”推行的是“酒店式管理”,象顾小姐这样的超小户型基本上相当于旅馆的“标准间”,不通燃气,不能洗衣、做饭,这也是顾小姐最不满意的地方。

  顾小姐告诉记者,当“负婆”的压力就在于这里:如果房是租的,觉得不好,拍拍屁股就能走人,可一旦买下了,好不好都得往肚子里吞。她现在的打算就是多多赚钱,买一套象样的,然后把这套房租出去。

  再买一套房的压力就是顾小姐目前的最大动力。她告诉记者,刚工作的时候,工资并不象人们想象中的外企那么高,当时一起进来的几个小姑娘都跳槽了。“可能我的个性比较‘面’,总是想再看看吧,再等等吧,一直没跳,现在就更不敢跳了,负债能把一身浮躁洗干净。”

  象大多数二十七八岁的单身都市白领一样,顾小姐正处于一个尴尬时期,明显地感觉到来自年龄和学历的压力,公司里每年招进来的新人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她们的地位和薪水。她本来打算回学校读研究生,但一想到脱产学习就等于失业,几年以后就业压力可能更大,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管怎样,我还是喜欢我的生活,如果不负债,恐怕这样的‘标准间’也要十年以后才能住上。”顾小姐说。

  “赤贫负婆”和“名义负婆”都要承担压力和责任

  “都市赤贫族”和“名义负婆”的出现,代表着“负婆”的两个极端。记者接触的第一个“赤贫族”是在一家中央级媒体工作的谢小姐。

  几年前,谢小姐看中了石景山五芳园的一套房,当时房价四千多一平米,但是户型比较大,谢小姐考虑到这里离单位比较近,一咬牙找银行贷了二十多万买下了。前年又贷款买了辆POLO,过上“有车有房”的生活。

  收到入住通知单的时候,谢小姐才发觉还有一批躲不掉的费用等着她交:公共维修基金、物业管理费、有线电视初装费、水电气、取暖费,交完后,本来打算做装修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

  直到现在,谢小姐的家里也没能添置什么家具,二十多平米的客厅里仅仅摆着一张双人沙发、一个小茶几,一个电视柜,卧室里只有一张床。

  “说实话,搬进来都快三年了,没敢请朋友来玩过。”谢小姐自嘲当初是“一口想吃成个大胖子”,而且她把还款期限定为十年,每个月光房贷和车贷加起来就将近四千元,不久后就只好把车转手卖了出去。

  谢小姐的工资并不是太固定,平均六千元左右,交了房贷以后,剩下的钱根本不够支付生活费、交通费和通讯费这些必须费用。她告诉记者,现在觉得挣多少钱都不够用,几乎每个月月末都找人借钱,大学同学、同事、朋友,统统借过一圈了。

  由于单位没给她们上“三险”,谢小姐现在最怕的就是生病和失业,据说她贷款以前是不折不扣的“派对动物”,常常张罗着到簋街吃饭,到“钱柜”唱歌,现在是不敢吃好的,不敢穿好的,不敢玩好的,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分花,“生活品质比以前大大下降了。”

  谢小姐曾经想过把房转按揭,但一直找不到下家,拖欠房贷又怕银行打官司。据她所知,她身边的一些“赤贫族”都跟她差不多,惹不起银行,只好厚着脸皮靠找人借钱应急。

  之所以出现“赤贫族”,专家认为这是消费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之一。按照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钟伟的说法,个人负债消费等于是给经济加上一个发动机,中国银行里现在躺着20万亿的储蓄,使个贷消费的前景显得更为可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消费的陈昕则告诉记者,他虽然没有专门对女性负债消费做过深入研究,但是他认为个人在负债消费时必须遵从适度、节俭、按需消费的原则,才能规避风险。

  在采访中记者还接触到极少的“名义负婆”,一般因为单位效益好为员工支付车房贷首付,或者是他人为其提供资金资助,因此,这类“负婆”往往只承担名义上的负债。虽然经济压力不大,但是大部分“负婆”告诉记者,借债就意味着被套牢,“只要是你的名义贷款买下的,都表示你所挣的每一分钱都得先喂饱银行,从这个意义来说,不管是名义上的‘负婆’还是事实上的‘负婆’,所承担的压力和责任都是同样的。”

  “负婆”预支准则与“负翁”各有不同

  《拥有一间自己的房》,英国女作家薇吉尼亚-伍尔夫的这部作品一度被视为女性意识崛起的代表,和书中女主人公一样,京城“负婆”大多也把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作为独立的第一步。

  “要是贷款买,肯定先买房。”这是国贸一家跨国公关公司职员张小姐的“负婆”准则。去年她刚刚贷款买下后现代城的一套房,建筑面积89平方米,房价每平米6500元。开发商还没交房,但是她已经开始到“宜家家居”逛家具了。

  至于为什么会把买房作为首选,太平洋保险公司的马小姐幽默地形容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买房就意味着争夺话语权,以后无论是结婚还是怎样,底气都会很足,“至少夫妻吵架,我赌气还可以回自己的家。”

  记者发现,大部分“负婆”提到“负债消费”首选都是买房,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也认为目前中国年轻人负债消费以购房为主。

  而一部分男性表示,如果需要,他们会把贷款购车列在首位。在汇佳动画工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男性买房会更加考虑房屋的持久性,因为很有可能要涉及到结婚、生子,对于他们来说,买一套房就是一辈子的事。而女性则更多地把买房作为婚前的一个过渡,一般买的房面积不都大,适合出租作投资用。

  中关村一家公司的程序员黄先生也告诉记者,其实他和身边大多数男同事一样,对住房的质量不是太注重,和住得好不好相比,他们可能更注意什么能给工作带来升值。

  而在借贷比例方面,“负翁”和“负婆”的态度也不同。做教师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买的是位于回龙观地区的经济适用房,一共三十多万,首付找朋友凑了些,交了50%。“我的底线最多就是50%,超出这个底线,买房就没必要了。”

  对此,和他持有相同态度的黄先生有自己的一套解释,他认为,负债消费有一个度的问题,一旦超过,无形之中就增加了自己的负担,也就失去了贷款超前消费的意义。

  而记者采访的大部分“负婆”则表示,她们的限度可以放宽到50%以上。张小姐承认,可能女性在贷款买房的时候对于比例不是太注意,更多的是急于解决居住条件的问题,至于借贷后的事就很少考虑了。

  同时,记者还发现,大部分“负翁”宁愿找人借钱多凑点首付,也不愿多交利息给银行。“借钱一般都找哥们朋友借,谁这么大了还伸手朝家里要钱?”汇佳动画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身边贷款买房的朋友也都是这样,“哥们儿嘛,有借有还,方便,好说话。”

  和他们相比,“负婆”的脸皮就要“厚”一点了,记者调查的大部分负婆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家里的资助。“女孩子嘛,一个人在外家里总是不太放心,能帮的就帮了。”公关公司的洪小姐这样说。

  冲动消费让“负婆”痛并快乐着

  负债消费的诱惑是巨大的,各种资讯给这些年轻女性展示了一副美丽的图画:精装楼盘,新款私车,可以透支的信用卡……靠着银行这个“大债主”,似乎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够提前预支十年后甚至几十年以后才能享受得到的生活。

  然而,越来越多的“负婆”告诉记者,“负婆”生活只是看上去很美。

  “现在每月十五号交月供的期限都是悬在我头上的达摩克利剑。”同样是在公关公司上班的洪小姐一提到做“负婆”的感觉,就是一副“痛并快乐着”的表情。

  她买的是紫竹桥附近的一套小户型,每个月一千六的月供已经给她不小的压力,因为还没入住,她交着月供的同时,还得负担每月八百元的房租,仅住房一项每月就支出两千多。“刚存上房租和月供,就又要埋头工作了,喘口气都不行。”

  她告诉记者,贷款买的房如果不是现房,最难熬的就是还没入住的这一段时间,因为要负担两份房费,为了不被扫地出门,常常加班熬夜,眼睛熬得跟熊猫似的。

  洪小姐的业绩是以在各个媒体上的发稿量来算,发一篇大概一百到两百元,每个月挣不到四五千块,根本活不下去。

  “其实四千块已经是底线了。房租两千多,剩下一千多元的生活费对于上班族根本不够,尤其我这份工作需要穿正装,况且,年轻女孩嘛,对衣服都是很敏感的,你老穿一套,很快别人就看出来了,自己也没面子。”

  “起得比麻雀早,睡得比猫头鹰晚,干得比老黄牛多。”顾小姐告诉记者,这是她身边的“负婆”的真实写照。

  而更多的负婆则干脆说自己负债消费是“打肿脸充胖子”。太平洋保险公司的马小姐认为,社会有时候把“负婆”推到一个消费的“浪尖”上,忽略了她们负债消费的事实,但此“负婆”非彼“富婆”,不少“负婆”的出现并不是经济实力达到足够强的地位,而仅仅是消费心理和习惯的不同而已。

  马小姐提到的这种现象,被专家认为是冲动消费的一个表征。也因为如此,“负婆”往往要比“非负婆”承受更大的压力,记者采访的“负婆”无一例外地表示,“挣钱”成为她们的工作目标,而“稳定”是她们最重视的问题。

  “可能因为是贷款消费,在心态上和我们不太一样。”还没有过借贷消费经历的园林局工作人员钟小姐告诉记者,她亲眼目睹过身边几个同事贷款买房前后的转变,“以前是享受在前,现在一切以月供为先;刚来的时候嚷嚷着要跳槽,换更好的工作,现在也不听她们言语了。”

  虽然身边众多“负婆”的例子并不完美,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卷进了负债消费的圈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北京营业部提供的数据,北京市1997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金额1.66亿,2003年增长到1327.03亿;2002年汽车个人消费信贷金额是129.93亿,2003年达到247.65亿,总贷款额中,短期个人贷款仅占了1.5%,中长期为98.5%(一年以下为短期,一年以上为中长期)。

  北京目前究竟有多少“负婆”?北京市统计局、银行贷款部均表示他们还没有这方面的细化统计。和平新城售楼处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虽然没有对购房者的性别做统计,但在他的印象中,前来看房的人中男性多,女性少,单身女性就更少。

  记者对一家位于东北二环边上的楼盘销售情况做了一个粗略的调查,这个目前均价9000的楼盘一共有720套房,贷款购房的单身女性一共有132位。

  “负婆”难以回避的尴尬与压力

  记者采访的男性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示:购房是男人的事,男人买房天经地义。一名男性被访者一听到关于“负婆”的调查,第一个反映就是:“负婆”?都是嫁不出去的吧!

  在北京二十五中任教的李老师坦率地告诉记者他的感受:“你想想,结婚以后,房主这一栏里写着她的名字,大男人的面子往哪里搁?”

  在记者的采访中,许多男性虽然对女“负”婆的独立意识表示赞赏,但是又认为,女“负”婆使他们在交往过程中,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压力,“她有房,你没有,这就没面子;她的房大,你的小,你也没面子;她的房贵,你的贱,还是没面子。男人嘛,还是愿意比自己的女朋友强点。”在中青旅工作的程先生这样说。

  在太平洋保险公司上班的马小姐告诉记者,她买房前征求过朋友的意见,朋友认为女人买房没什么用,反正迟早都是嫁,有这点钱不如好好吃好好玩,以后嫁个有房有车的;等她买了以后,又有人说,以后你老公有福了,可以“傍”你。总之是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

  “如果你比较年轻就贷款买了房或车,对方的脸马上就会这样。”在国贸上班的张小姐则对记者表演了一个她常见的经典表情:瞪大眼,张大嘴,一副吃惊的表情。“这还是比较好的,有人笑得特阴险,心里嘀咕,小丫头这么年轻买了房,也不知道钱是从哪儿搞来的。”

  在采访中,不少“负婆”认为她们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如果贷款的是男性,旁人会觉得他们有出息,“负翁”身份成了资本;可女性贷款,别人首先会怀疑你的动机,再来就是怀疑你从哪里凑来钱,搞得自己不清不白的,反而没底气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李银河女士认为,这恰恰是中国传统观念的表现之一。她告诉记者,根据调查,目前中国女性独立自主意识在全世界排第28名,相当靠前,但是传统的男权观念毕竟根深蒂固,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成了负婆就不敢随意跳槽了”

  

  记者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在东四十条附近一家知名日本广告公司工作的顾小姐,一名典型的“负婆”:单身、年轻、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晚上八点半,加完班的顾小姐和记者走出地铁复兴门站,招手叫了一辆出租车。“家离地铁不远,打的也就一个起步价,但是现在我有点后悔了,想再买套房。”

  她现在住的是几年前炒得挺火的“荣丰2008”。走进三十多平米的房间,感觉更象是一个豪华的学生宿舍。大开间里比较显眼的家具是一米五高的衣柜,因为常常要做广告文案,顾小姐选择了双层床,下层摆放电脑桌,上面是单人床。记者注意到房间里没有厨房,仅仅在进门处的桌子上放置着一个微波炉。

  顾小姐的履历非常简单:1995年考入北京一所著名的大学,毕业后留在这家日资企业。刚开始的时候工资不高,但顾小姐自信地告诉记者,日本企业一般讲究延续性,如果一直做下去,最后的收益会比较大,她现在的工资就比几年前翻了两倍,有能力考虑贷款买房了。

  和记者这次调查中的大部分“负婆”一样,顾小姐也来自外地,她告诉记者,买房以后,感觉上就不再是“北漂”了。

  “其实一样要付钱,买当然比租划算。”顾小姐给记者算了一笔帐,租房每月大概要花费一千左右,这套房每月还贷一千二,十五年以后,房子就完完全全地归她所有了。

  顾小姐决定买房时这个楼盘炒得正火,她告诉记者,当时几乎转遍了北京各大楼盘,收来的楼盘资料可以装满一个柜子。“没办法,北京房太贵了。”顾小姐笑笑,“我告诉家里人,这里好一点的房要五六千一平米,他们都问我,你那房是金砖铺的?”

  顾小姐的老家在山东,并不富裕。她告诉记者,第一次跟爸妈商量买房,他们都不太理解,觉得女人买房干什么?“我们那里一般是男人要结婚了才盖房子,女人带着嫁妆就过去了。”

  顾小姐的这套房首付十万,掏空了她三年的积蓄,还找朋友借了近六万元。她说她家里到现在都不太清楚这套房到底多少钱,如果告诉他们要二十多万,“他们肯定要骂我糟蹋钱。”

  “荣丰2008”推行的是“酒店式管理”,象顾小姐这样的超小户型基本上相当于旅馆的“标准间”,不通燃气,不能洗衣、做饭,这也是顾小姐最不满意的地方。

  顾小姐告诉记者,当“负婆”的压力就在于这里:如果房是租的,觉得不好,拍拍屁股就能走人,可一旦买下了,好不好都得往肚子里吞。她现在的打算就是多多赚钱,买一套象样的,然后把这套房租出去。

  再买一套房的压力就是顾小姐目前的最大动力。她告诉记者,刚工作的时候,工资并不象人们想象中的外企那么高,当时一起进来的几个小姑娘都跳槽了。“可能我的个性比较‘面’,总是想再看看吧,再等等吧,一直没跳,现在就更不敢跳了,负债能把一身浮躁洗干净。”

  象大多数二十七八岁的单身都市白领一样,顾小姐正处于一个尴尬时期,明显地感觉到来自年龄和学历的压力,公司里每年招进来的新人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她们的地位和薪水。她本来打算回学校读研究生,但一想到脱产学习就等于失业,几年以后就业压力可能更大,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管怎样,我还是喜欢我的生活,如果不负债,恐怕这样的‘标准间’也要十年以后才能住上。”顾小姐说。

  “赤贫负婆”和“名义负婆”都要承担压力和责任

  “都市赤贫族”和“名义负婆”的出现,代表着“负婆”的两个极端。记者接触的第一个“赤贫族”是在一家中央级媒体工作的谢小姐。

  几年前,谢小姐看中了石景山五芳园的一套房,当时房价四千多一平米,但是户型比较大,谢小姐考虑到这里离单位比较近,一咬牙找银行贷了二十多万买下了。前年又贷款买了辆POLO,过上“有车有房”的生活。

  收到入住通知单的时候,谢小姐才发觉还有一批躲不掉的费用等着她交:公共维修基金、物业管理费、有线电视初装费、水电气、取暖费,交完后,本来打算做装修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

  直到现在,谢小姐的家里也没能添置什么家具,二十多平米的客厅里仅仅摆着一张双人沙发、一个小茶几,一个电视柜,卧室里只有一张床。

  “说实话,搬进来都快三年了,没敢请朋友来玩过。”谢小姐自嘲当初是“一口想吃成个大胖子”,而且她把还款期限定为十年,每个月光房贷和车贷加起来就将近四千元,不久后就只好把车转手卖了出去。

  谢小姐的工资并不是太固定,平均六千元左右,交了房贷以后,剩下的钱根本不够支付生活费、交通费和通讯费这些必须费用。她告诉记者,现在觉得挣多少钱都不够用,几乎每个月月末都找人借钱,大学同学、同事、朋友,统统借过一圈了。

  由于单位没给她们上“三险”,谢小姐现在最怕的就是生病和失业,据说她贷款以前是不折不扣的“派对动物”,常常张罗着到簋街吃饭,到“钱柜”唱歌,现在是不敢吃好的,不敢穿好的,不敢玩好的,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分花,“生活品质比以前大大下降了。”

  谢小姐曾经想过把房转按揭,但一直找不到下家,拖欠房贷又怕银行打官司。据她所知,她身边的一些“赤贫族”都跟她差不多,惹不起银行,只好厚着脸皮靠找人借钱应急。

  之所以出现“赤贫族”,专家认为这是消费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之一。按照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钟伟的说法,个人负债消费等于是给经济加上一个发动机,中国银行里现在躺着20万亿的储蓄,使个贷消费的前景显得更为可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消费的陈昕则告诉记者,他虽然没有专门对女性负债消费做过深入研究,但是他认为个人在负债消费时必须遵从适度、节俭、按需消费的原则,才能规避风险。

  在采访中记者还接触到极少的“名义负婆”,一般因为单位效益好为员工支付车房贷首付,或者是他人为其提供资金资助,因此,这类“负婆”往往只承担名义上的负债。虽然经济压力不大,但是大部分“负婆”告诉记者,借债就意味着被套牢,“只要是你的名义贷款买下的,都表示你所挣的每一分钱都得先喂饱银行,从这个意义来说,不管是名义上的‘负婆’还是事实上的‘负婆’,所承担的压力和责任都是同样的。”

  “负婆”预支准则与“负翁”各有不同

  《拥有一间自己的房》,英国女作家薇吉尼亚-伍尔夫的这部作品一度被视为女性意识崛起的代表,和书中女主人公一样,京城“负婆”大多也把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作为独立的第一步。

  “要是贷款买,肯定先买房。”这是国贸一家跨国公关公司职员张小姐的“负婆”准则。去年她刚刚贷款买下后现代城的一套房,建筑面积89平方米,房价每平米6500元。开发商还没交房,但是她已经开始到“宜家家居”逛家具了。

  至于为什么会把买房作为首选,太平洋保险公司的马小姐幽默地形容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买房就意味着争夺话语权,以后无论是结婚还是怎样,底气都会很足,“至少夫妻吵架,我赌气还可以回自己的家。”

  记者发现,大部分“负婆”提到“负债消费”首选都是买房,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也认为目前中国年轻人负债消费以购房为主。

  而一部分男性表示,如果需要,他们会把贷款购车列在首位。在汇佳动画工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男性买房会更加考虑房屋的持久性,因为很有可能要涉及到结婚、生子,对于他们来说,买一套房就是一辈子的事。而女性则更多地把买房作为婚前的一个过渡,一般买的房面积不都大,适合出租作投资用。

  中关村一家公司的程序员黄先生也告诉记者,其实他和身边大多数男同事一样,对住房的质量不是太注重,和住得好不好相比,他们可能更注意什么能给工作带来升值。

  而在借贷比例方面,“负翁”和“负婆”的态度也不同。做教师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买的是位于回龙观地区的经济适用房,一共三十多万,首付找朋友凑了些,交了50%。“我的底线最多就是50%,超出这个底线,买房就没必要了。”

  对此,和他持有相同态度的黄先生有自己的一套解释,他认为,负债消费有一个度的问题,一旦超过,无形之中就增加了自己的负担,也就失去了贷款超前消费的意义。

  而记者采访的大部分“负婆”则表示,她们的限度可以放宽到50%以上。张小姐承认,可能女性在贷款买房的时候对于比例不是太注意,更多的是急于解决居住条件的问题,至于借贷后的事就很少考虑了。

  同时,记者还发现,大部分“负翁”宁愿找人借钱多凑点首付,也不愿多交利息给银行。“借钱一般都找哥们朋友借,谁这么大了还伸手朝家里要钱?”汇佳动画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身边贷款买房的朋友也都是这样,“哥们儿嘛,有借有还,方便,好说话。”

  和他们相比,“负婆”的脸皮就要“厚”一点了,记者调查的大部分负婆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家里的资助。“女孩子嘛,一个人在外家里总是不太放心,能帮的就帮了。”公关公司的洪小姐这样说。

  冲动消费让“负婆”痛并快乐着

  负债消费的诱惑是巨大的,各种资讯给这些年轻女性展示了一副美丽的图画:精装楼盘,新款私车,可以透支的信用卡……靠着银行这个“大债主”,似乎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够提前预支十年后甚至几十年以后才能享受得到的生活。

  然而,越来越多的“负婆”告诉记者,“负婆”生活只是看上去很美。

  “现在每月十五号交月供的期限都是悬在我头上的达摩克利剑。”同样是在公关公司上班的洪小姐一提到做“负婆”的感觉,就是一副“痛并快乐着”的表情。

  她买的是紫竹桥附近的一套小户型,每个月一千六的月供已经给她不小的压力,因为还没入住,她交着月供的同时,还得负担每月八百元的房租,仅住房一项每月就支出两千多。“刚存上房租和月供,就又要埋头工作了,喘口气都不行。”

  她告诉记者,贷款买的房如果不是现房,最难熬的就是还没入住的这一段时间,因为要负担两份房费,为了不被扫地出门,常常加班熬夜,眼睛熬得跟熊猫似的。

  洪小姐的业绩是以在各个媒体上的发稿量来算,发一篇大概一百到两百元,每个月挣不到四五千块,根本活不下去。

  “其实四千块已经是底线了。房租两千多,剩下一千多元的生活费对于上班族根本不够,尤其我这份工作需要穿正装,况且,年轻女孩嘛,对衣服都是很敏感的,你老穿一套,很快别人就看出来了,自己也没面子。”

  “起得比麻雀早,睡得比猫头鹰晚,干得比老黄牛多。”顾小姐告诉记者,这是她身边的“负婆”的真实写照。

  而更多的负婆则干脆说自己负债消费是“打肿脸充胖子”。太平洋保险公司的马小姐认为,社会有时候把“负婆”推到一个消费的“浪尖”上,忽略了她们负债消费的事实,但此“负婆”非彼“富婆”,不少“负婆”的出现并不是经济实力达到足够强的地位,而仅仅是消费心理和习惯的不同而已。

  马小姐提到的这种现象,被专家认为是冲动消费的一个表征。也因为如此,“负婆”往往要比“非负婆”承受更大的压力,记者采访的“负婆”无一例外地表示,“挣钱”成为她们的工作目标,而“稳定”是她们最重视的问题。

  “可能因为是贷款消费,在心态上和我们不太一样。”还没有过借贷消费经历的园林局工作人员钟小姐告诉记者,她亲眼目睹过身边几个同事贷款买房前后的转变,“以前是享受在前,现在一切以月供为先;刚来的时候嚷嚷着要跳槽,换更好的工作,现在也不听她们言语了。”

  虽然身边众多“负婆”的例子并不完美,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卷进了负债消费的圈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北京营业部提供的数据,北京市1997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金额1.66亿,2003年增长到1327.03亿;2002年汽车个人消费信贷金额是129.93亿,2003年达到247.65亿,总贷款额中,短期个人贷款仅占了1.5%,中长期为98.5%(一年以下为短期,一年以上为中长期)。

  北京目前究竟有多少“负婆”?北京市统计局、银行贷款部均表示他们还没有这方面的细化统计。和平新城售楼处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虽然没有对购房者的性别做统计,但在他的印象中,前来看房的人中男性多,女性少,单身女性就更少。

  记者对一家位于东北二环边上的楼盘销售情况做了一个粗略的调查,这个目前均价9000的楼盘一共有720套房,贷款购房的单身女性一共有132位。

  “负婆”难以回避的尴尬与压力

  记者采访的男性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示:购房是男人的事,男人买房天经地义。一名男性被访者一听到关于“负婆”的调查,第一个反映就是:“负婆”?都是嫁不出去的吧!

  在北京二十五中任教的李老师坦率地告诉记者他的感受:“你想想,结婚以后,房主这一栏里写着她的名字,大男人的面子往哪里搁?”

  在记者的采访中,许多男性虽然对女“负”婆的独立意识表示赞赏,但是又认为,女“负”婆使他们在交往过程中,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压力,“她有房,你没有,这就没面子;她的房大,你的小,你也没面子;她的房贵,你的贱,还是没面子。男人嘛,还是愿意比自己的女朋友强点。”在中青旅工作的程先生这样说。

  在太平洋保险公司上班的马小姐告诉记者,她买房前征求过朋友的意见,朋友认为女人买房没什么用,反正迟早都是嫁,有这点钱不如好好吃好好玩,以后嫁个有房有车的;等她买了以后,又有人说,以后你老公有福了,可以“傍”你。总之是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

  “如果你比较年轻就贷款买了房或车,对方的脸马上就会这样。”在国贸上班的张小姐则对记者表演了一个她常见的经典表情:瞪大眼,张大嘴,一副吃惊的表情。“这还是比较好的,有人笑得特阴险,心里嘀咕,小丫头这么年轻买了房,也不知道钱是从哪儿搞来的。”

  在采访中,不少“负婆”认为她们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如果贷款的是男性,旁人会觉得他们有出息,“负翁”身份成了资本;可女性贷款,别人首先会怀疑你的动机,再来就是怀疑你从哪里凑来钱,搞得自己不清不白的,反而没底气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李银河女士认为,这恰恰是中国传统观念的表现之一。她告诉记者,根据调查,目前中国女性独立自主意识在全世界排第28名,相当靠前,但是传统的男权观念毕竟根深蒂固,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19: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贷款消费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负翁”和“负婆”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4-12-23 12:07 , Processed in 0.0781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