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结直肠癌在常见癌症中位居第三,在癌症死因中位居第二。近日,美国癌症学会、美国结直肠癌多学会工作组和美国放射学会联合发布了《2008年无症状普危人群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早期检测指南》。《指南》指出,临床医师应该让患者知晓所有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包括主要用于早期检出结直肠癌的方法,以及兼顾早期检出和预防的方法。《指南》强调,预防癌症应该是筛查的首要目的。
指南概要
概要
患者和医务人员均应知晓,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大致可分为二类(参见表1)。第一类是粪便检查,包括愈创木脂法便潜血试验(gFOBT)、免疫化学便潜血试验(FIT)和便癌细胞DNA检测(sDNA),能有效检出结直肠癌,同时也可检测一些恶性腺瘤性息肉,但对结直肠癌的预防价值有限。第二类是部分或全部结构性检查,包括可屈式乙状结肠镜(FSIG)、结肠镜、双重对比钡灌肠(DCBE)检查以及CT结肠成像(CTC),能有效检出结直肠癌和恶性腺瘤性息肉。
概要
专家组极力主张,结直肠癌筛查的首要目的应该是预防结肠癌。如果条件允许,患者愿意接受有创检查,应该鼓励推行可同时检出早期癌症和腺瘤性息肉的检查方法,包括上述部分或全部结构性检查。FISG、DCBE和CTC如有显著阳性发现,需要进行结肠镜随访检查。
概要
临床或研究机构选择便潜血检测方法时,应选择能在无症状人群中检出大部分常见结直肠癌、并已有文献报告的检查。
概要
对于不愿或无法接受有创检查的患者,应告知无创检查(粪便检查)具有以下不足:
● 与有创检查相比,这些检查预防癌症可能性较小;
● 这些检查必须定期规律复查;
● 检查结果如有异常,需要进行有创检查(结肠镜)。
专家组说
“通过早期检测并切除腺瘤性息肉,大部分结直肠癌可以预防。如能在局限期诊断结直肠癌,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为了检出和预防结直肠癌,应该筛查50岁以上普危人群,因为这样能在早期可治阶段检出癌症,并切除有临床意义的腺瘤,从而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
“目前还没有完美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不管是检测癌症还是腺瘤。”
“我们希望,指南中的新建议能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筛查率,并减轻临床医师在推行筛查时遇到的困难。”
(CA Cancer J Clin2008年3月5日在线发表)(萧烨) 表1 年龄≥50岁普危人群结直肠癌和腺瘤早期筛查方法 <td width="90"><b>方法</b></td><td width="60"><b>检测频度</b></td><td width="320"><b>知情决策关键内容</b></td><td colspan="3">检测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的检查</td><td>FISG(插入40cm 或至脾曲)</td><td>5年1次</td><td>要求完全或部分肠道准备一般不用镇静剂,因此操作中可能有不适感仅对受检的结肠部分有保护作用有阳性发现者一般须转至结肠镜检查</td><td>结肠镜</td><td>10年1次</td><td>要求完全肠道准备大多数中心使用镇静剂,患者需请假一天并须有他人陪同有穿孔和出血危险,很少见但可能较严重,多与息肉摘除相关</td><td>DCBE</td><td>5年1次</td><td>要求完全肠道准备如有一枚或多枚≥6 mm的息肉,建议结肠镜检查危险较低,很少有穿孔病例报告</td><td>CTC</td><td>5年1次</td><td>要求完全肠道准备如有一枚或多枚≥6 mm的息肉,建议结肠镜检查危险较低,很少有穿孔病例报告可能会有结肠外异常发现,如有则须进一步检查</td><td colspan="3">主要检测结直肠癌的检查</td><td>高敏gFOBT</td><td>每年1次</td><td>根据生产商建议,需要在家收集2~3份粪便样本。临床机构在进行数字化检查时收集的样本不能用于粪便检查</td><td>高敏FIT</td><td>每年1次</td><td>阳性结果与结肠癌和晚期恶性肿瘤危险增加相关,应建议结肠镜检查结果如为阴性,应每年复查患者应知晓一次检测很可能无效</td><td>高敏sDNA</td><td>不确定</td><td>需要足够的样本量,为了转送至实验室需要加入合适的防腐剂目前费用显著高于其他粪便检查结果如为阳性,建议结肠镜检查结果如为阴性,复查间隔时间仍不明确</td><td colspan="3"></td> ■ 链接
美结直肠癌筛查概况
美国CDC近日发布的调查报告称,该国结直肠癌总体筛查率呈上升态势,调查对象从未接受筛查的比例已由2002年的34.2%降至2006年的29.5%。在相关指南推荐的筛查方法中,便潜血试验筛查率由21.6%降至16.2%,与此相反,内镜筛查率则由44.8%升至55.7%。
但是,美国结直肠癌筛查状况仍不均衡。筛查率除了有地区差异外,种族、民族差异依然存在,无医疗保险、低收入、低教育水平群体筛查率显著低于其他受调查群体[MMM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08, 57(10): 253]。
指南概要
概要
患者和医务人员均应知晓,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大致可分为二类(参见表1)。第一类是粪便检查,包括愈创木脂法便潜血试验(gFOBT)、免疫化学便潜血试验(FIT)和便癌细胞DNA检测(sDNA),能有效检出结直肠癌,同时也可检测一些恶性腺瘤性息肉,但对结直肠癌的预防价值有限。第二类是部分或全部结构性检查,包括可屈式乙状结肠镜(FSIG)、结肠镜、双重对比钡灌肠(DCBE)检查以及CT结肠成像(CTC),能有效检出结直肠癌和恶性腺瘤性息肉。
概要
专家组极力主张,结直肠癌筛查的首要目的应该是预防结肠癌。如果条件允许,患者愿意接受有创检查,应该鼓励推行可同时检出早期癌症和腺瘤性息肉的检查方法,包括上述部分或全部结构性检查。FISG、DCBE和CTC如有显著阳性发现,需要进行结肠镜随访检查。
概要
临床或研究机构选择便潜血检测方法时,应选择能在无症状人群中检出大部分常见结直肠癌、并已有文献报告的检查。
概要
对于不愿或无法接受有创检查的患者,应告知无创检查(粪便检查)具有以下不足:
● 与有创检查相比,这些检查预防癌症可能性较小;
● 这些检查必须定期规律复查;
● 检查结果如有异常,需要进行有创检查(结肠镜)。
专家组说
“通过早期检测并切除腺瘤性息肉,大部分结直肠癌可以预防。如能在局限期诊断结直肠癌,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为了检出和预防结直肠癌,应该筛查50岁以上普危人群,因为这样能在早期可治阶段检出癌症,并切除有临床意义的腺瘤,从而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
“目前还没有完美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不管是检测癌症还是腺瘤。”
“我们希望,指南中的新建议能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筛查率,并减轻临床医师在推行筛查时遇到的困难。”
(CA Cancer J Clin2008年3月5日在线发表)(萧烨) 表1 年龄≥50岁普危人群结直肠癌和腺瘤早期筛查方法 <td width="90"><b>方法</b></td><td width="60"><b>检测频度</b></td><td width="320"><b>知情决策关键内容</b></td><td colspan="3">检测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的检查</td><td>FISG(插入40cm 或至脾曲)</td><td>5年1次</td><td>要求完全或部分肠道准备一般不用镇静剂,因此操作中可能有不适感仅对受检的结肠部分有保护作用有阳性发现者一般须转至结肠镜检查</td><td>结肠镜</td><td>10年1次</td><td>要求完全肠道准备大多数中心使用镇静剂,患者需请假一天并须有他人陪同有穿孔和出血危险,很少见但可能较严重,多与息肉摘除相关</td><td>DCBE</td><td>5年1次</td><td>要求完全肠道准备如有一枚或多枚≥6 mm的息肉,建议结肠镜检查危险较低,很少有穿孔病例报告</td><td>CTC</td><td>5年1次</td><td>要求完全肠道准备如有一枚或多枚≥6 mm的息肉,建议结肠镜检查危险较低,很少有穿孔病例报告可能会有结肠外异常发现,如有则须进一步检查</td><td colspan="3">主要检测结直肠癌的检查</td><td>高敏gFOBT</td><td>每年1次</td><td>根据生产商建议,需要在家收集2~3份粪便样本。临床机构在进行数字化检查时收集的样本不能用于粪便检查</td><td>高敏FIT</td><td>每年1次</td><td>阳性结果与结肠癌和晚期恶性肿瘤危险增加相关,应建议结肠镜检查结果如为阴性,应每年复查患者应知晓一次检测很可能无效</td><td>高敏sDNA</td><td>不确定</td><td>需要足够的样本量,为了转送至实验室需要加入合适的防腐剂目前费用显著高于其他粪便检查结果如为阳性,建议结肠镜检查结果如为阴性,复查间隔时间仍不明确</td><td colspan="3"></td> ■ 链接
美结直肠癌筛查概况
美国CDC近日发布的调查报告称,该国结直肠癌总体筛查率呈上升态势,调查对象从未接受筛查的比例已由2002年的34.2%降至2006年的29.5%。在相关指南推荐的筛查方法中,便潜血试验筛查率由21.6%降至16.2%,与此相反,内镜筛查率则由44.8%升至55.7%。
但是,美国结直肠癌筛查状况仍不均衡。筛查率除了有地区差异外,种族、民族差异依然存在,无医疗保险、低收入、低教育水平群体筛查率显著低于其他受调查群体[MMM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08, 57(10): 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