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5|回复: 1

调脂治疗应重视东方人群循证医学证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8 17: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的紧密关系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调脂干预已经成为冠心病防治的主要策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ATPⅢ的制定,掀起了强化降脂治疗的热潮,对冠心病防治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对LDL-C降得越低越好、胆固醇水平越低受益越大、冠心病高危患者要降到LDL-C<70mg/dl甚至更低的观点,以及在选用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以实现LDL-C大幅下降而带来的临床益处等方面尚存在较多争议,值得进一步思考。

  国外一些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常规组与强化治疗组事件减少无统计学差别,但强化治疗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超过正常上限3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可使肝病患者人数明显增多。提示过度追求调脂强度,可能导致安全隐患。

  同时现有的强化调脂研究均是在西方人群中进行的,东西方人群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含量、血清胆固醇水平、冠心病的发病率和遗传基因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代表东方人群的中国人,其冠心病事件及死亡率都明显低于西方人,而原发性高血压及脑出血的发病率则比西方人明显增高。所以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中国冠心病患者调脂治疗的药物剂量选择、用药安全性及临床获益,更应重视东方人群的循证医学证据。

  与西方人群相比,在东方人群中进行的循证医学研究提示在冠心病的一级及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常规剂量治疗即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危险。日本的MEGA研究是用普伐他汀对胆固醇升高的日本成年人进行冠心病一级预防研究。结果提示,对于轻中度胆固醇升高的东方人群,应用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温和调脂即能安全有效地降低冠心病的危险。在MEGA研究中,服用10mg/天~20mg/天普伐他汀可以使冠心病的危险约降低30%,其危险降低的程度与美国和欧洲人应用20mg/天~40mg/天普伐他汀治疗所达到的程度相似。

  已有专家提出,东方人似乎并不需要很大剂量强效降脂就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中国进行的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CCSPS)入组病例代表大多数中国冠心病患者实际情况,血脂为正常或轻中度增高,也提示服用血脂康常规剂量(每日4粒),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血脂即可以非常显著地降低冠心病事件(45.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减少56%,

  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减少60.8%;PCI/CABG需求减少33%;总死亡率降低33%,冠心病死亡率降低31%。在他汀类调脂药物研究中还首次发现减少肿瘤死亡危险55%。

  中国人血脂异常多为轻中度。常规剂量的调脂药物就可以使大部分中国患者血脂得到很好控制,仅少数患者需要增加剂量强化调脂治疗。我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新版)提到需要强化降脂的人群仍仅为极高危的心血管病患者。LDL-C<80mg/dl(我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规定)只是可选择目标值,对于非极高危患者并不适用。多数血脂异常者为中低危患者,可从较低剂量开始治疗,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剂量。少数极高危患者可从较大剂量开始,以后再根据治疗情况进行调整或联合用药,但即便如此也应首先考虑安全性。需要明确的是他汀类药物不具有线性量效关系,剂量增加1倍,其调脂疗效仅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7%,而随之却带来了安全性隐患及沉重的经济负担。调脂治疗是手段,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防治冠心病、减少临床事件才是我们治疗的最终目的。对于东方人,治疗所用的合适剂量甚至药代学与西方人可能有所不同,CCSPS研究中使用临床常规剂量的血脂康胶囊,在有效的降低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基础上,不良反应发生轻微,无一例肌酸激酶(CK)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5倍的病例,未发生横纹肌溶解症病例。CCSPS研究结果为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在选择合适的调脂治疗剂量、疗效和临床上获益,同时也在安全性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中国的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使危险人群尽早、广泛地进行调脂治疗,并重视人群差异和个体差异。中国患者如何选择调脂药物剂量,应从两方面考虑:首先考虑安全性,选择适合中国患者的安全剂量;另外应更多加考虑患者的实际受益,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治疗,同时对于中低危人群不能过于追求降脂幅度,应当充分重视中国本土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指导意义。


  国外一些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常规组与强化治疗组事件减少无统计学差别,但强化治疗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超过正常上限3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可使肝病患者人数明显增多。提示过度追求调脂强度,可能导致安全隐患。

  同时现有的强化调脂研究均是在西方人群中进行的,东西方人群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含量、血清胆固醇水平、冠心病的发病率和遗传基因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代表东方人群的中国人,其冠心病事件及死亡率都明显低于西方人,而原发性高血压及脑出血的发病率则比西方人明显增高。所以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中国冠心病患者调脂治疗的药物剂量选择、用药安全性及临床获益,更应重视东方人群的循证医学证据。

  与西方人群相比,在东方人群中进行的循证医学研究提示在冠心病的一级及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常规剂量治疗即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危险。日本的MEGA研究是用普伐他汀对胆固醇升高的日本成年人进行冠心病一级预防研究。结果提示,对于轻中度胆固醇升高的东方人群,应用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温和调脂即能安全有效地降低冠心病的危险。在MEGA研究中,服用10mg/天~20mg/天普伐他汀可以使冠心病的危险约降低30%,其危险降低的程度与美国和欧洲人应用20mg/天~40mg/天普伐他汀治疗所达到的程度相似。

  已有专家提出,东方人似乎并不需要很大剂量强效降脂就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中国进行的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CCSPS)入组病例代表大多数中国冠心病患者实际情况,血脂为正常或轻中度增高,也提示服用血脂康常规剂量(每日4粒),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血脂即可以非常显著地降低冠心病事件(45.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减少56%,

  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减少60.8%;PCI/CABG需求减少33%;总死亡率降低33%,冠心病死亡率降低31%。在他汀类调脂药物研究中还首次发现减少肿瘤死亡危险55%。

  中国人血脂异常多为轻中度。常规剂量的调脂药物就可以使大部分中国患者血脂得到很好控制,仅少数患者需要增加剂量强化调脂治疗。我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新版)提到需要强化降脂的人群仍仅为极高危的心血管病患者。LDL-C<80mg/dl(我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规定)只是可选择目标值,对于非极高危患者并不适用。多数血脂异常者为中低危患者,可从较低剂量开始治疗,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剂量。少数极高危患者可从较大剂量开始,以后再根据治疗情况进行调整或联合用药,但即便如此也应首先考虑安全性。需要明确的是他汀类药物不具有线性量效关系,剂量增加1倍,其调脂疗效仅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7%,而随之却带来了安全性隐患及沉重的经济负担。调脂治疗是手段,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防治冠心病、减少临床事件才是我们治疗的最终目的。对于东方人,治疗所用的合适剂量甚至药代学与西方人可能有所不同,CCSPS研究中使用临床常规剂量的血脂康胶囊,在有效的降低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基础上,不良反应发生轻微,无一例肌酸激酶(CK)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5倍的病例,未发生横纹肌溶解症病例。CCSPS研究结果为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在选择合适的调脂治疗剂量、疗效和临床上获益,同时也在安全性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中国的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使危险人群尽早、广泛地进行调脂治疗,并重视人群差异和个体差异。中国患者如何选择调脂药物剂量,应从两方面考虑:首先考虑安全性,选择适合中国患者的安全剂量;另外应更多加考虑患者的实际受益,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治疗,同时对于中低危人群不能过于追求降脂幅度,应当充分重视中国本土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指导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8 17: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的紧密关系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调脂干预已经成为冠心病防治的主要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4-5-17 15:34 , Processed in 0.165256 second(s), 17 queries .

老百姓身边的健康帮手

Copyright © 2005-2023 18120.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