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4|回复: 18

LASEK和LASIK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9 17: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上有篇文章说lasek比lasik出现得晚,是更先进的术式,这种说法准确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7: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不正确的说法。目前LASIK 手术是最成熟最普遍应用的技术,部分不适合LASIK 手术的,才会选择LASE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7: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EPI-LASIK好像还没有应用于临床吧?<b>wantSuper</b>知道哪家医院能做EPI-LASIK手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7: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18岁~45岁近视眼病人来讲,要想不戴眼镜,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眼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主要的手术方式是1991年发明的Lasik。方法是用特殊的微型刀具,在薄层的透明角膜切开130微米~160微米的一层瓣,掀开瓣后,对角膜组织切造弧形,再将角膜瓣复位。90%~95%的600度以下近视眼术后视力都能达到1.0或以上。但手术后,约有50%~75%的人成像质量不如戴眼镜时好,例如:看视力表上1.0的视标,虽然能辨别缺口方向,但线条边界不清晰;又如一到暗处视力下降,或看灯光时出现眩光等,影响了生活质量。

随着技术革新和手术改良,1999年发明了Lasek手术。通过酒精浸泡,制作只有50微米~60微米厚薄均匀的角膜上皮瓣,激光后将上皮瓣复位。其优势是术后成像质量比Lasik好。但是Lasek手术的技术难度大,部分病人受酒精刺激,甚至出现角膜雾状混浊。

于是人们开始设想用特殊微型刀具制作上皮瓣的可能。这种刀切入角膜上皮层后能智能化地停止深入,再自动把角膜上皮层与下面组织光滑分开。集中了Lasik与Lasek优点的Epi-Lasik在2003年获得研制成功。目前世界上只有瑞士、德国、美国与我国具备这一领先技术。

我医院可以手术。


随着技术革新和手术改良,1999年发明了Lasek手术。通过酒精浸泡,制作只有50微米~60微米厚薄均匀的角膜上皮瓣,激光后将上皮瓣复位。其优势是术后成像质量比Lasik好。但是Lasek手术的技术难度大,部分病人受酒精刺激,甚至出现角膜雾状混浊。

于是人们开始设想用特殊微型刀具制作上皮瓣的可能。这种刀切入角膜上皮层后能智能化地停止深入,再自动把角膜上皮层与下面组织光滑分开。集中了Lasik与Lasek优点的Epi-Lasik在2003年获得研制成功。目前世界上只有瑞士、德国、美国与我国具备这一领先技术。

我医院可以手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7: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P>

LASEK纵横谈</P><P>来源:Ophthalmology Times

期刊号:20031015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周行涛 戴锦晖 吴良成 褚仁远MOTN0116B1CN

</P><P>

文章索引</P><P>

1摘要 </P><P>2引子:为什么又称EK</P><P>32001年:LASEK预言</P><P>4国际:LASEK的发明</P><P>5LASEK在我国的起始</P><P>6LASEK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置的相关问题</P><P>7LASEK与 PRK和LASIK比较</P><P>8LASEK优点</P><P>9LASEK缺点</P><P>10LASEK注意事项</P><P>11LASEK再次手术</P><P>12LASEK相关研究</P><P>13LASEK前景</P><P>

一位患者想摘掉戴了多年的近视眼镜,眼科医生推荐她做当前已经成熟的近视激光矫正术LASIK。到眼科检查后,发现近视度-9D,角膜的厚度为478μm。虽然其他一切都在手术的适应范围内,但角膜显然是有些“单薄”。讨论的结果,最后确定的手术方式为LASEK。 </P><P>引子:为什么又称EK



一位患者想摘掉戴了多年的近视眼镜,眼科医生推荐她做当前已经成熟的近视激光矫正术LASIK。到眼科检查后,发现近视度-9D,角膜的厚度为478μm。虽然其他一切都在手术的适应范围内,但角膜显然是有些“单薄”。讨论的结果,最后确定的手术方式为LASEK。



LASEK和LASIK,中间只相差一个‘E’字,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误听和混淆,我们小范围内又分别简称为IK和EK。LASEK的全名叫Laser

Epithelialkeratomileusis,或者Laser

sub-epithelialkeratotectomy,也有称Laser

epithelialkeratoplasty,中文名称强调上皮瓣,译为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也有作者译为激光上皮角膜磨镶术,也很明了。考虑到LASEK和LASIK的不同就在于瓣的不同:一个是单纯角膜鳞状上皮层构成的LASEK上皮瓣(50~70μm),另一个是角膜浅基质和上皮层构成的LASIK瓣(130~160μm)。为强调这一区别,加上激光扫瞄是在瓣下的基质层进行,直译为上皮角膜磨镶术略显欠妥,因此,我当时确立的译名为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并倾向于推荐这一中文命名。 </P><P>

2001年:LASEK预言



自从LASEK成为又一种激光屈光手术的临床选择,其与PRK和LASIK的关系就一直备受关注。在专业刊物、国际会议以及各种小范畴的研讨会上,对于LASEK的定位也常会挑起争论。我们曾在2001年“上海国际眼视光学会议”上,预言我国的PRK将被LASEK取代,另有一部分LASIK也将因为LASEK毋需微型角膜刀制瓣而被分流。二年来,除上海以外,广州、北京、天津、重庆、江苏、安徽、武汉、山东、浙江、江西、河南、河北、四川、陕西及宁夏等地均开展了LASEK。PRK确已日渐势微,主流LASIK也有部分被LASEK分担。 </P><P>



</P>


LASEK纵横谈</P><P>来源:Ophthalmology Times

期刊号:20031015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周行涛 戴锦晖 吴良成 褚仁远MOTN0116B1CN

</P><P>

文章索引</P><P>

1摘要 </P><P>2引子:为什么又称EK</P><P>32001年:LASEK预言</P><P>4国际:LASEK的发明</P><P>5LASEK在我国的起始</P><P>6LASEK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置的相关问题</P><P>7LASEK与 PRK和LASIK比较</P><P>8LASEK优点</P><P>9LASEK缺点</P><P>10LASEK注意事项</P><P>11LASEK再次手术</P><P>12LASEK相关研究</P><P>13LASEK前景</P><P>

一位患者想摘掉戴了多年的近视眼镜,眼科医生推荐她做当前已经成熟的近视激光矫正术LASIK。到眼科检查后,发现近视度-9D,角膜的厚度为478μm。虽然其他一切都在手术的适应范围内,但角膜显然是有些“单薄”。讨论的结果,最后确定的手术方式为LASEK。 </P><P>引子:为什么又称EK



一位患者想摘掉戴了多年的近视眼镜,眼科医生推荐她做当前已经成熟的近视激光矫正术LASIK。到眼科检查后,发现近视度-9D,角膜的厚度为478μm。虽然其他一切都在手术的适应范围内,但角膜显然是有些“单薄”。讨论的结果,最后确定的手术方式为LASEK。



LASEK和LASIK,中间只相差一个‘E’字,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误听和混淆,我们小范围内又分别简称为IK和EK。LASEK的全名叫Laser

Epithelialkeratomileusis,或者Laser

sub-epithelialkeratotectomy,也有称Laser

epithelialkeratoplasty,中文名称强调上皮瓣,译为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也有作者译为激光上皮角膜磨镶术,也很明了。考虑到LASEK和LASIK的不同就在于瓣的不同:一个是单纯角膜鳞状上皮层构成的LASEK上皮瓣(50~70μm),另一个是角膜浅基质和上皮层构成的LASIK瓣(130~160μm)。为强调这一区别,加上激光扫瞄是在瓣下的基质层进行,直译为上皮角膜磨镶术略显欠妥,因此,我当时确立的译名为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并倾向于推荐这一中文命名。 </P><P>

2001年:LASEK预言



自从LASEK成为又一种激光屈光手术的临床选择,其与PRK和LASIK的关系就一直备受关注。在专业刊物、国际会议以及各种小范畴的研讨会上,对于LASEK的定位也常会挑起争论。我们曾在2001年“上海国际眼视光学会议”上,预言我国的PRK将被LASEK取代,另有一部分LASIK也将因为LASEK毋需微型角膜刀制瓣而被分流。二年来,除上海以外,广州、北京、天津、重庆、江苏、安徽、武汉、山东、浙江、江西、河南、河北、四川、陕西及宁夏等地均开展了LASEK。PRK确已日渐势微,主流LASIK也有部分被LASEK分担。 </P><P>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7: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P>           国际:LASEK的发明

                     

            LASEK见于国际,最早是1999年,由在意大利行医的Camellin医生率先报告。这距1983年Trokel报告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16年。Camellin是应用酒精软化上皮然后去上皮的方式来进行PRK的,但是由于制剂师误配浓度,在一次手术中他发现角膜上皮可以成片地分离,他将上皮重新覆盖于激光后的创面,结果发现疼痛等显著减轻。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科学观察后,他在眼科刊物上提出并命名了这一手术。</P><P>

            LASEK在我国的起始

                    与Camellin医生的路径不同,我们几乎与他同时,早在98年,开始摸索还原PRK的

            活性上皮的方法。早年的PRK是用自制的地卡因滤纸片来软化角膜上皮的,在浸润时间适宜的情形下,可以取得较大片的上皮。鉴于角膜上皮的屏障作用以及对角膜创伤愈合的理解,我们尝试在PRK术后尽量将保留的上皮覆盖于切削区,并给予角膜接触镜保护。当时在诊疗中也看到一些转诊来的LASIK瓣相关的并发症,因此很期待能有摒弃PRK的疼痛和LASIK的瓣缺点的新手段,这在客观上也促使我们探索。有些患者在“有上皮的PRK”术后的疼痛明显减轻,但较大部分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没有明显变化。我坚信手术结束时存有角膜上皮保护的PRK应接近LASIK的境界,它的雾状浑浊、疼痛和回退等一定不是传统PRK可望及的。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保留上皮,开始LASEK雏形,但是很遗憾,未能走在国际创新报告的最前面。(当时褚仁远教授带动下有一课题“防治PRK的并发症(Haze))。</P><P>

            LASEK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置的相关问题

            1、LASEK上皮瓣制作原理

                 

             LASEK从最初报告到现在已经4年,其制备上皮瓣的主流方式仍是应用酒精浸润上皮,使其基底膜与前弹力层自然分离,仅需轻轻分取,即可获得完整的任意位置、任意大小、留蒂的上皮瓣。同时,亦有应用上皮成形器或刀具制作上皮瓣的方法,有的新方法制作的上皮瓣可以使基底膜更完整,角膜刺激症状更轻。</P><P>            2、LASEK上皮瓣制作程序

                 

             常规消毒铺巾、冲洗结膜囊。倍诺喜表面麻醉每5分钟一次,共二次。置上皮环钻。上皮环钻直径可以选择8mm、8.5mm、9mm、9.5mm等(远视切削需大直径)。置20%酒精于环钻内,浸润25~35秒。BSS充分冲洗。应用上皮铲沿环形痕迹轻轻分离上皮。可留基蒂于最适合于术者操作的位置。将上皮瓣翻转恰如LASIK瓣一样。留待激光扫描。LASEK制瓣仅需2~3秒。国内外都有医生在未跨过学习曲线的早期阶段时就断言“与PRK一样,疼痛等也没有不同”,也有医生抱怨LASEK的手术过程耗时太长,“半个多小时可以做多少LASIK啊。”与这些论点相反的事实是,一个成功的高活力上皮瓣,将得到与PRK不一样的体验;而一个娴熟的上皮瓣创建,如果不计酒精浸润的30秒,从起边到留蒂获取完整上皮瓣,仅仅需要2~3秒。</P><P>            3、LASEK上皮瓣重度异常时

                 

             LASEK术中出现上皮瓣重度异常的几率是非常小的,但如果发生,既往有学者的建议是改行PRK,我们也曾持有这一观点。但目前我们的看法是:首选改期手术,不进行激光,不会影响最终的效果。不提倡术中改为PRK,没有必要增加患者的风险。</P><P>            4、LASEK上皮瓣大小可控

                LASEK上皮瓣较LASIK角膜瓣的大小更可任意控制。当进行远视手术时,宜选用9.5mm的上皮环钻,必要时亦可附加蒂部的保护。</P><P>            5、LASEK激光设计值

               

             经典的PRK设计,为防止回退所带来的问题,设计值与目标值之间已经为回退度数留下了空间。经典的LASIK设计,考虑到角膜基质水化的影响,亦要适当考虑设计值的加量。LASEK的回退在大多数病人是很小的,甚至显得比LASIK还稳定,因此设计值要重新考虑。普通情况下,比PRK的设计值可减少10~20%不等。以我们的病例来看,轻中度近视的设计值,LASEK较LASIK减少0.25D~0.50D。</P><P>            6、LASEK上皮瓣复位程序

               

             激光结束后立即用BSS湿润上皮瓣并顺水推瓣复位,亦与LASIK瓣复位相似,尽量减少器械接触。干棉签整理上皮瓣边缘至缘沟清晰,瓣匀称妥帖于基质面上。给予角膜接触镜。</P><P>            7、LASEK术后接触镜

               

             LASEK术后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基弧可选择8.4~8.8mm。国际上的报告是留置角膜接触镜3~4天。我们的留置期通常为3~7天。观察中发现,留置时间主要取决于上皮水肿区的情况,如果过早取镜,小片的水肿上皮太娇嫩,有可能因为眼睑的力量和眼球的运动而脱落,导致迟发的角膜刺激症状。</P>


                     

            LASEK见于国际,最早是1999年,由在意大利行医的Camellin医生率先报告。这距1983年Trokel报告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16年。Camellin是应用酒精软化上皮然后去上皮的方式来进行PRK的,但是由于制剂师误配浓度,在一次手术中他发现角膜上皮可以成片地分离,他将上皮重新覆盖于激光后的创面,结果发现疼痛等显著减轻。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科学观察后,他在眼科刊物上提出并命名了这一手术。</P><P>

            LASEK在我国的起始

                    与Camellin医生的路径不同,我们几乎与他同时,早在98年,开始摸索还原PRK的

            活性上皮的方法。早年的PRK是用自制的地卡因滤纸片来软化角膜上皮的,在浸润时间适宜的情形下,可以取得较大片的上皮。鉴于角膜上皮的屏障作用以及对角膜创伤愈合的理解,我们尝试在PRK术后尽量将保留的上皮覆盖于切削区,并给予角膜接触镜保护。当时在诊疗中也看到一些转诊来的LASIK瓣相关的并发症,因此很期待能有摒弃PRK的疼痛和LASIK的瓣缺点的新手段,这在客观上也促使我们探索。有些患者在“有上皮的PRK”术后的疼痛明显减轻,但较大部分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没有明显变化。我坚信手术结束时存有角膜上皮保护的PRK应接近LASIK的境界,它的雾状浑浊、疼痛和回退等一定不是传统PRK可望及的。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保留上皮,开始LASEK雏形,但是很遗憾,未能走在国际创新报告的最前面。(当时褚仁远教授带动下有一课题“防治PRK的并发症(Haze))。</P><P>

            LASEK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置的相关问题

            1、LASEK上皮瓣制作原理

                 

             LASEK从最初报告到现在已经4年,其制备上皮瓣的主流方式仍是应用酒精浸润上皮,使其基底膜与前弹力层自然分离,仅需轻轻分取,即可获得完整的任意位置、任意大小、留蒂的上皮瓣。同时,亦有应用上皮成形器或刀具制作上皮瓣的方法,有的新方法制作的上皮瓣可以使基底膜更完整,角膜刺激症状更轻。</P><P>            2、LASEK上皮瓣制作程序

                 

             常规消毒铺巾、冲洗结膜囊。倍诺喜表面麻醉每5分钟一次,共二次。置上皮环钻。上皮环钻直径可以选择8mm、8.5mm、9mm、9.5mm等(远视切削需大直径)。置20%酒精于环钻内,浸润25~35秒。BSS充分冲洗。应用上皮铲沿环形痕迹轻轻分离上皮。可留基蒂于最适合于术者操作的位置。将上皮瓣翻转恰如LASIK瓣一样。留待激光扫描。LASEK制瓣仅需2~3秒。国内外都有医生在未跨过学习曲线的早期阶段时就断言“与PRK一样,疼痛等也没有不同”,也有医生抱怨LASEK的手术过程耗时太长,“半个多小时可以做多少LASIK啊。”与这些论点相反的事实是,一个成功的高活力上皮瓣,将得到与PRK不一样的体验;而一个娴熟的上皮瓣创建,如果不计酒精浸润的30秒,从起边到留蒂获取完整上皮瓣,仅仅需要2~3秒。</P><P>            3、LASEK上皮瓣重度异常时

                 

             LASEK术中出现上皮瓣重度异常的几率是非常小的,但如果发生,既往有学者的建议是改行PRK,我们也曾持有这一观点。但目前我们的看法是:首选改期手术,不进行激光,不会影响最终的效果。不提倡术中改为PRK,没有必要增加患者的风险。</P><P>            4、LASEK上皮瓣大小可控

                LASEK上皮瓣较LASIK角膜瓣的大小更可任意控制。当进行远视手术时,宜选用9.5mm的上皮环钻,必要时亦可附加蒂部的保护。</P><P>            5、LASEK激光设计值

               

             经典的PRK设计,为防止回退所带来的问题,设计值与目标值之间已经为回退度数留下了空间。经典的LASIK设计,考虑到角膜基质水化的影响,亦要适当考虑设计值的加量。LASEK的回退在大多数病人是很小的,甚至显得比LASIK还稳定,因此设计值要重新考虑。普通情况下,比PRK的设计值可减少10~20%不等。以我们的病例来看,轻中度近视的设计值,LASEK较LASIK减少0.25D~0.50D。</P><P>            6、LASEK上皮瓣复位程序

               

             激光结束后立即用BSS湿润上皮瓣并顺水推瓣复位,亦与LASIK瓣复位相似,尽量减少器械接触。干棉签整理上皮瓣边缘至缘沟清晰,瓣匀称妥帖于基质面上。给予角膜接触镜。</P><P>            7、LASEK术后接触镜

               

             LASEK术后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基弧可选择8.4~8.8mm。国际上的报告是留置角膜接触镜3~4天。我们的留置期通常为3~7天。观察中发现,留置时间主要取决于上皮水肿区的情况,如果过早取镜,小片的水肿上皮太娇嫩,有可能因为眼睑的力量和眼球的运动而脱落,导致迟发的角膜刺激症状。</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7: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P>

            LASEK与 PRK和LASIK比较

            1、术后刺激症状

               

             常规操作下的成功的LASEK,其角膜刺激症状80~90%的病例与LASIK相近。通常不会有明显的疼痛,在病人的主诉中,异物感、流泪、眼酸甚至显著的眼酸重感是常见的。术后第二天的复诊中,可以看到大部分患者可以毫无困难地睁开术眼,可以没有结膜充血。事实上,如果有病人因为适应症的原因双眼分别接受了LASEK和LASIK,术后次日可能出现LASIK的眼因为轻微的结膜下出血而看起来不如LASEK的术眼那样安静。</P><P>            2、疼痛

               

             PRK手术后疼痛显著,而LASIK疼痛很轻。术时用了表面麻醉药水,无论PRK,还是LASIK或者LASEK,都不会疼痛。手术后PRK在角膜上皮愈合前,会有疼痛、畏光、流泪等不适,一般在72小时之内。LASIK的不适时段很短,通常6~8小时就无碍。LASEK由于保存了活的上皮瓣,比PRK的疼痛等不适显著减轻,愈合时间也减少。但上皮瓣有部分细胞在制作或复位过程中‘昏过去’或者‘凋亡’,需要时间‘复活’,因此疼痛不适比LASIK要多,时间介于LASIK与PRK之间,通常会在8~12小时之间。</P><P>            3、屈光矫正效果

               

             Camelin的结果是非常理想的。在200多例病人的矫正中,近视占大部分,但也有远视及特殊补矫的病例,补矫包括PRK等术后的欠矫。90%的病人在2周内即已恢复到有效视力的80%以上。当时的报告指出,上皮瓣的分离并非是百分百的成功,大约一成的病例制作上皮瓣有困难。我们在实践的早期也体会到上皮瓣的一些问题,但随着技巧的掌握,目前制作高活力上皮瓣的成功率在98%以上。在对近视、规则高散、不规则散光、远视及PRK、RK、角膜外伤等术后的病例治疗中,均取得良好的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2001年有学者报告LASEK较LASIK术后的角膜地形图更好,对比敏感度等视觉效果测定亦强于后者。从已获得的随访资料看,LASEK在术中、术后的表现,正好融合了PRK和LASIK的优点。

                 Lee

            JB等比较研究LASEK和PRK治疗低中度近视,认为LASEK治疗低中度近视安全有效,减少术后疼痛和雾状浑浊,没有角膜瓣并发症的顾虑。</P><P>            4、LASEK更少Haze和回退

              相对PRK而言LASEK手术有角膜上皮瓣的保护,可减少胶原增殖,减轻Haze,屈光回退也相应减少。</P><P>            LASEK优点

            1、活性上皮瓣

                    

            显而易见,LASEK优势的最大支承点是活性上皮瓣。在激光之后覆盖自身的高活力的上皮瓣,是天然的生理屏障,使其与PRK后裸露的基质面的创伤愈合有本质的差别,抑制了创伤愈合反应某些导致雾状浑浊和回退的机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回顾分析中,疼痛显著减轻、有效视力迅速恢复、回退轻、Haze显著减少,特别是上皮瓣的保留,使得感染风险减低,安全性更有保障。与包含基质的LASIK瓣比较,微型角膜刀的瓣风险顾虑根本不存在,亦无从诱导刀制瓣的术源性散光;因为不用刀,经济上成本减低也有益于医患双方。</P><P>            2、LASEK上皮环钻毋需刀刃

                    

            过去我们较注重上皮环钻的上皮刃(约50~70μm)。二年来我们发现即使没有上皮刃,对上皮瓣的制作影响也不大。在小样本中,我们也尝试使用软塑套管改制的贮液器,同样可以顺利简捷地创建上皮瓣。</P><P>            3、LASEK器械单纯

                    

            许多医生在一开始可能会对LASEK的器械产生较多想像,以为LASEK的器械复杂繁琐。实际上LASEK的基本器械只要单纯之致的二件套即可:上皮环钻和上皮铲。符合现代美学的理念:朴素简略。当然备有一套完整的LASEK器械,也是很棒的。主要器械除上皮环钻和上皮铲外,还包括:酒精贮环、上皮耙、上皮勾刀、上皮恢复器、高尔夫杆形上皮剥离子。对于眼球震颤等病人,有些情况下也可用得着配有低负压吸引的上皮成形系统。</P><P>

            LASEK缺点

                    

            LASEK最大的缺点是迄今仍不能完全地杜绝术后的疼痛不适。另一方面,虽然手术结束的即刻,LASEK可以立刻获得良好的视力甚至可达1.33,但在术后第2天~3天,其视力不如LASIK术后那样清晰稳定。过去也有人指出LASEK操作较PRK复杂,目前看来并非如此,但上皮瓣的复位不如LASIK瓣简洁。对于高度或超高度近视的矫正,角膜混浊和回退尚未解决,也是LASEK的短处,有待进一步观察。</P><P>

            LASEK注意事项

            1、适应症

                    

            LASEK的注意事项首先在适应症方面:简而言之,LASEK与PRK的适应症是十分接近的。LASEK消除了用刀的后顾之忧,不再有角膜层间相关的并发症,对于轻中度近视患者来说,是简单而完美的。对于相对薄角膜的高度近视以及角膜瓣远期风险高的职业如运动、对抗性强的从业者也可首选。在我国有些轻度近视的青年因参军、招工等原因要求激光手术,若做LASIK,毕竟是需用微型刀将角膜


            LASEK与 PRK和LASIK比较

            1、术后刺激症状

               

             常规操作下的成功的LASEK,其角膜刺激症状80~90%的病例与LASIK相近。通常不会有明显的疼痛,在病人的主诉中,异物感、流泪、眼酸甚至显著的眼酸重感是常见的。术后第二天的复诊中,可以看到大部分患者可以毫无困难地睁开术眼,可以没有结膜充血。事实上,如果有病人因为适应症的原因双眼分别接受了LASEK和LASIK,术后次日可能出现LASIK的眼因为轻微的结膜下出血而看起来不如LASEK的术眼那样安静。</P><P>            2、疼痛

               

             PRK手术后疼痛显著,而LASIK疼痛很轻。术时用了表面麻醉药水,无论PRK,还是LASIK或者LASEK,都不会疼痛。手术后PRK在角膜上皮愈合前,会有疼痛、畏光、流泪等不适,一般在72小时之内。LASIK的不适时段很短,通常6~8小时就无碍。LASEK由于保存了活的上皮瓣,比PRK的疼痛等不适显著减轻,愈合时间也减少。但上皮瓣有部分细胞在制作或复位过程中‘昏过去’或者‘凋亡’,需要时间‘复活’,因此疼痛不适比LASIK要多,时间介于LASIK与PRK之间,通常会在8~12小时之间。</P><P>            3、屈光矫正效果

               

             Camelin的结果是非常理想的。在200多例病人的矫正中,近视占大部分,但也有远视及特殊补矫的病例,补矫包括PRK等术后的欠矫。90%的病人在2周内即已恢复到有效视力的80%以上。当时的报告指出,上皮瓣的分离并非是百分百的成功,大约一成的病例制作上皮瓣有困难。我们在实践的早期也体会到上皮瓣的一些问题,但随着技巧的掌握,目前制作高活力上皮瓣的成功率在98%以上。在对近视、规则高散、不规则散光、远视及PRK、RK、角膜外伤等术后的病例治疗中,均取得良好的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2001年有学者报告LASEK较LASIK术后的角膜地形图更好,对比敏感度等视觉效果测定亦强于后者。从已获得的随访资料看,LASEK在术中、术后的表现,正好融合了PRK和LASIK的优点。

                 Lee

            JB等比较研究LASEK和PRK治疗低中度近视,认为LASEK治疗低中度近视安全有效,减少术后疼痛和雾状浑浊,没有角膜瓣并发症的顾虑。</P><P>            4、LASEK更少Haze和回退

              相对PRK而言LASEK手术有角膜上皮瓣的保护,可减少胶原增殖,减轻Haze,屈光回退也相应减少。</P><P>            LASEK优点

            1、活性上皮瓣

                    

            显而易见,LASEK优势的最大支承点是活性上皮瓣。在激光之后覆盖自身的高活力的上皮瓣,是天然的生理屏障,使其与PRK后裸露的基质面的创伤愈合有本质的差别,抑制了创伤愈合反应某些导致雾状浑浊和回退的机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回顾分析中,疼痛显著减轻、有效视力迅速恢复、回退轻、Haze显著减少,特别是上皮瓣的保留,使得感染风险减低,安全性更有保障。与包含基质的LASIK瓣比较,微型角膜刀的瓣风险顾虑根本不存在,亦无从诱导刀制瓣的术源性散光;因为不用刀,经济上成本减低也有益于医患双方。</P><P>            2、LASEK上皮环钻毋需刀刃

                    

            过去我们较注重上皮环钻的上皮刃(约50~70μm)。二年来我们发现即使没有上皮刃,对上皮瓣的制作影响也不大。在小样本中,我们也尝试使用软塑套管改制的贮液器,同样可以顺利简捷地创建上皮瓣。</P><P>            3、LASEK器械单纯

                    

            许多医生在一开始可能会对LASEK的器械产生较多想像,以为LASEK的器械复杂繁琐。实际上LASEK的基本器械只要单纯之致的二件套即可:上皮环钻和上皮铲。符合现代美学的理念:朴素简略。当然备有一套完整的LASEK器械,也是很棒的。主要器械除上皮环钻和上皮铲外,还包括:酒精贮环、上皮耙、上皮勾刀、上皮恢复器、高尔夫杆形上皮剥离子。对于眼球震颤等病人,有些情况下也可用得着配有低负压吸引的上皮成形系统。</P><P>

            LASEK缺点

                    

            LASEK最大的缺点是迄今仍不能完全地杜绝术后的疼痛不适。另一方面,虽然手术结束的即刻,LASEK可以立刻获得良好的视力甚至可达1.33,但在术后第2天~3天,其视力不如LASIK术后那样清晰稳定。过去也有人指出LASEK操作较PRK复杂,目前看来并非如此,但上皮瓣的复位不如LASIK瓣简洁。对于高度或超高度近视的矫正,角膜混浊和回退尚未解决,也是LASEK的短处,有待进一步观察。</P><P>

            LASEK注意事项

            1、适应症

                    

            LASEK的注意事项首先在适应症方面:简而言之,LASEK与PRK的适应症是十分接近的。LASEK消除了用刀的后顾之忧,不再有角膜层间相关的并发症,对于轻中度近视患者来说,是简单而完美的。对于相对薄角膜的高度近视以及角膜瓣远期风险高的职业如运动、对抗性强的从业者也可首选。在我国有些轻度近视的青年因参军、招工等原因要求激光手术,若做LASIK,毕竟是需用微型刀将角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从美国FDA批准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近视以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进步之迅猛是前所未有的。国内大众心理表现为两个极端:第一种是神化手术效果,近视激光手术“一了百了”。事实上当前的激光手术尚未到尽善尽美的地步,特别是高度数比如1200度以上的矫正,其预测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显著下降。而且对于病理性近视眼,手术要求仅仅是为了看视力表的远视力得到提高,却漠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激光仅仅是光学矫正,并不能对眼底的既有异常带来帮助。另一对立的观念是完全否定近视激光手术,即所谓“治标不治本”,无视另一事实:对于低中度近视而言,十多年实践已证明激光手术效果确实、稳定而且可靠。</P><P>那么当前矫正近视的激光手术究竟发展到那个阶段了呢?近视激光手术相当于将角膜削平一些,即在照相机镜头上来将焦距作微调。LASIK,即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首要步骤是用特制的微型角膜刀做一个角膜瓣,然后激光切削,将角膜瓣复位。术后大多数人只有轻微不适,有效视力恢复很快。LASIK的优点是不影响上皮与前弹力层,能矫正低、中、高不同类型的近视、散光与远视,预测性较好,术后药物用量少,而且术后屈光度较稳定。这几年来医生与患者都偏向LASIK,直到LASEK出现。</P><P>LASEK即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根本不用刀,只需把角膜表面的上皮层揉起来成为一个上皮瓣,打完激光再把上皮瓣放回去就可以了。LASEK的上皮瓣消除了用刀的后顾之忧,不再有角膜层间相关的并发症,对于轻中度近视者十分理想。有些轻度近视的青年要求手术,如果做LASIK,毕竟是用刀的,存在远期潜在风险,而选择LASEK就较安全。另一方面,LASEK对于那些角膜较薄的近视者有益,上皮瓣正好弥补PRK后短时间内上皮屏障的缺乏,减轻由此而引起的疼痛,加快视力恢复,减少角膜雾浊混浊和回退,减低感染的风险。</P><P>对于超高度近视比如1200度以上甚至1500度以上的近视,在适应症确凿的前提下,进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的植入是一个让人期待的方向。

</P>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7: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的侄儿当兵前做过lasik手术,训练中眼睛受伤,到现在看不请,被退了回来。请问,哪家医院有能力给治好了?

      有些医院光为赚钱,一点也不负责任!部队的医生说,当兵的不能做Lasik手术,很危险!真想宰了他们。  </P><P>======我很同情你侄儿的遭遇。其实,类似的情况已经很多了,老百姓不知道尚有情可缘,做这类手术的医生肯定知道!当兵的人做LASIK手术,有相当高的术后风险。

      LASIK手术后,角膜瓣移位还是轻的,有些人洗澡时眼睛浸水而造成感染,又没及时处理,结果只能切掉做角膜移植。还有些人打球时碰掉了角膜瓣。这些意外伤害医院肯定不会承担责任,患者只能打碎牙自己咽。认真论起来,LASIK手术的术后并发症远远高于8%。这些沉痛的教训应当如实地告诉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才对。

    你侄儿现在的视力如果在0.1以上,建议不要做角膜移植,由于存在排斥反应,该手术并非能百分之百地成功。如果非做不可,建议去北京、上海,广州.

</P>


      有些医院光为赚钱,一点也不负责任!部队的医生说,当兵的不能做Lasik手术,很危险!真想宰了他们。  </P><P>======我很同情你侄儿的遭遇。其实,类似的情况已经很多了,老百姓不知道尚有情可缘,做这类手术的医生肯定知道!当兵的人做LASIK手术,有相当高的术后风险。

      LASIK手术后,角膜瓣移位还是轻的,有些人洗澡时眼睛浸水而造成感染,又没及时处理,结果只能切掉做角膜移植。还有些人打球时碰掉了角膜瓣。这些意外伤害医院肯定不会承担责任,患者只能打碎牙自己咽。认真论起来,LASIK手术的术后并发症远远高于8%。这些沉痛的教训应当如实地告诉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才对。

    你侄儿现在的视力如果在0.1以上,建议不要做角膜移植,由于存在排斥反应,该手术并非能百分之百地成功。如果非做不可,建议去北京、上海,广州.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9 17: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P>LASIK术中角膜层间异物的预防



作者:桑延智    会议投稿来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眼科 200433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04-6-17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LASIK手术中如何从多方面预防层间异物的出现。方法 回顾本中心开展屈光手术三年来行5000眼LASIK手术的过程,从术者、助手、巡回,及设备等多方面分析可能产生层间(瓣下)异物的因素,从而提出预防瓣下异物的建议,以减少“二进宫”的频率。对于术者:1.激光击发时,除用棉签保护角膜瓣蒂外,还应尽量平放棉签,以最大限度地遮盖角膜瓣,防止棉丝等落于其上。或以折叠瓣技巧也可收到较好效果;2.术毕彻底冲洗角膜瓣下;3.冲后应嘱患眼转动,变换调焦以利观察层间细小异物;4.手术间应尽量使用无纺布材料的手术衣帽及器械台布,以减少细棉丝等的来源。对于助手:1.术中应彻底洗净角膜刀具,及时更换清洗液,防止异物残留;2.装配好的角膜刀具切削面应避免接触台面(棉布、棉签等)。对于台下巡回护士:1.每次术前督促并检查手术间的清洁情况,最好用吸尘器彻底吸尘;2. 术中若使用大功率抽湿机,应注意控制,湿度降至30%可暂时关机,正在激光患眼时,可暂停抽湿一分钟左右至术毕,防止扬起室内棉丝等飘浮异物。对于手术室外医生:术毕后及时裂隙灯观察角膜,发现瓣下异物(棉丝、过多的金属屑、组织碎屑、结膜囊分泌物残渣、血迹等),及时进入手术室彻底冲净,尽可能杜绝次日复查时的“二进宫”冲洗层间异物。对于设备:目前的手术设备显微镜因镜头离角膜过远,术中不易看清角膜瓣下异物,这是再次冲洗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果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中患眼术中层间异物的发生率为第一年中约13%,第二年中约10%,第三年中约8%,可见随着预防措施的加强,层间异物的发生逐渐减少;春夏秋季平均发生率较冬季为高,这与术间湿度大,抽湿机过度使用有直接的关系。 结论 LASIK手术中层间异物的出现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人员、环境、设备等方面加强预防。  </P><P>

      LASIK会一定程度地影响眼表泪膜的稳定性,引起术后干眼的发生和发展,术后3月内尤甚。其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

</P>




作者:桑延智    会议投稿来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眼科 200433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04-6-17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LASIK手术中如何从多方面预防层间异物的出现。方法 回顾本中心开展屈光手术三年来行5000眼LASIK手术的过程,从术者、助手、巡回,及设备等多方面分析可能产生层间(瓣下)异物的因素,从而提出预防瓣下异物的建议,以减少“二进宫”的频率。对于术者:1.激光击发时,除用棉签保护角膜瓣蒂外,还应尽量平放棉签,以最大限度地遮盖角膜瓣,防止棉丝等落于其上。或以折叠瓣技巧也可收到较好效果;2.术毕彻底冲洗角膜瓣下;3.冲后应嘱患眼转动,变换调焦以利观察层间细小异物;4.手术间应尽量使用无纺布材料的手术衣帽及器械台布,以减少细棉丝等的来源。对于助手:1.术中应彻底洗净角膜刀具,及时更换清洗液,防止异物残留;2.装配好的角膜刀具切削面应避免接触台面(棉布、棉签等)。对于台下巡回护士:1.每次术前督促并检查手术间的清洁情况,最好用吸尘器彻底吸尘;2. 术中若使用大功率抽湿机,应注意控制,湿度降至30%可暂时关机,正在激光患眼时,可暂停抽湿一分钟左右至术毕,防止扬起室内棉丝等飘浮异物。对于手术室外医生:术毕后及时裂隙灯观察角膜,发现瓣下异物(棉丝、过多的金属屑、组织碎屑、结膜囊分泌物残渣、血迹等),及时进入手术室彻底冲净,尽可能杜绝次日复查时的“二进宫”冲洗层间异物。对于设备:目前的手术设备显微镜因镜头离角膜过远,术中不易看清角膜瓣下异物,这是再次冲洗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果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中患眼术中层间异物的发生率为第一年中约13%,第二年中约10%,第三年中约8%,可见随着预防措施的加强,层间异物的发生逐渐减少;春夏秋季平均发生率较冬季为高,这与术间湿度大,抽湿机过度使用有直接的关系。 结论 LASIK手术中层间异物的出现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人员、环境、设备等方面加强预防。  </P><P>

      LASIK会一定程度地影响眼表泪膜的稳定性,引起术后干眼的发生和发展,术后3月内尤甚。其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5-8-20 11:59 , Processed in 0.1015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