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2|回复: 0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9 14: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临床诊断



有乙型肝炎或HBsAg 阳性史超过6 个月,现HBsAg 和 (或) HBV DNA 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 感染。根据HBV 感染者的血清学、病毒学、生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可将慢性HBV 感染分为:



(一) 慢性乙型肝炎



1.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 DNA 和HBeAg 阳性,抗-HBe 阴性,血清ALT 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2.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 和HBV DNA 阳性,HBeAg 持续阴性,抗-HBe 阳性或阴性,血清ALT 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根据生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上述两型慢性乙型肝炎也可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见2000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2])



(二) 乙型肝炎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两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作出肝硬化病理诊断。



1.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A 级。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ALT 和AST 可异常,但尚无明显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可有门静脉高压征,如脾功能亢进及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腹水和肝性脑病等。



2.失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B 、C 级。患者常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多有明显的肝功能失代偿,如血清白蛋白<35g/L,胆红素>35μ mol/L,ALT 和AST 不同程度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60% 。亦可参照2001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再分为活动期或静止期[32]。



(三) 携带者

1.慢性HBV 携带者血清HBsAg 和HBV DNA 阳性,HBeAg 或抗-HBe 阳性,但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血清ALT 和AST 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对血清HBV DNA 阳性者,应动员其做肝穿刺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和进行相应治疗。



2.非活动性HBsAg 携带者血清HBsAg 阳性、HBeAg 阴性、抗-HBe 阳性或阴性,HBV DNA 检测不到 (PCR 法) 或低于最低检测限,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ALT 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 检查显示:Knodell 肝炎活动指数( HAI) <4 或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病变轻微。



(四) 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 阴性,但血清和 (或) 肝组织中HBV DNA 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患者可伴有血清抗-HBs、抗-HBe 和 (或) 抗-HBc 阳性。另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HBVDNA 阳性外,其余HBV 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



六、实验室检查

(一) 生化学检查



1.ALT 和AST 血清ALT 和AST 水平一般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最为常用。



2.胆红素通常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但需与肝内和肝外胆汁淤积所引起的胆红素升高鉴别。肝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常较高,且呈进行性升高,每天上升≥1 倍正常值上限(ULN),可≥10×ULN;也可出现胆红素与ALT 和AST 分离现象。



3.凝血酶原时间 (PT) 及 PTA PT 是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 PTA 是PT 测定值的常用表示方法,对判断疾病进展及预后有较大价值,近期内PTA 进行性降至40%以下为肝衰竭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20% 者提示预后不良。亦有用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来表示此项指标者,INR 值的升高同PTA 值的下降有同样意义。



4.胆碱酯酶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对了解病情轻重和监测肝病发展有参考价值。



5.血清白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下降或球蛋白升高,表现为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



6.甲胎蛋白 (AFP) 明显升高往往提示HCC,故用于监测HCC 的发生;AFP 升高也可提示大量肝细胞坏死后的肝细胞再生,可能有助于判断预后。但应注意AFP 升高的幅度、持续时间、动态变化及其与ALT 、AST 的关系,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B 超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 HBV 血清学检测

HBV 血清学标志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和抗-HBc Ig M,目前常采用酶免疫法 (EIA)、放射免疫法 (RIA)、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MEIA) 或化学发光法等检测。HBsAg

阳性表示HBV 感染;抗-HBs 为保护性抗体,其阳性表示对HBV 有免疫力,见于乙型肝炎康复及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者;HBsAg 转阴而抗-HBs 转阳,称为HBsAg 血清学转换;HBeAg 阳性可作为HBV

复制和传染性高的指标;抗-HBe 阳性表示HBV 复制水平低 (但有前C 区突变者例外);HBeAg 转阴而抗-HBe 转阳,称为HBeAg 血清学转换;抗-HBc IgM 阳性提示HBV 复制,多见于乙型肝炎急性期;抗-HBc 总抗体主要是抗-HBc IgG, 只要感染过HBV,无论病毒是否被清除,此抗体均为阳性。





为了解有无HBV 与丁型肝炎病毒 (HDV) 同时或重叠感染,可测定HDAg、抗-HDV、抗-HDV IgM 和HDV RNA 。



(三) HBV DNA 、基因型和变异检测



1.HBV DNA 定性和定量检测反映病毒复制情况或水平,主要用于慢性HBV 感染的诊断、血清HBVDNA 及其水平的监测,以及抗病毒疗效。



2.HBV 基因分型常用的方法有:(1) 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 法;(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RFLP);(3) 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 (INNO-LiPA);(4) PCR 微量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法;(5) 基因序列测定法等。但目前国内尚无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正式批准的HBV 基因分型试剂盒。



3.HBV 耐药突变株检测[33, 34] 常用的方法有:(1) HBV 聚合酶区基因序列分析法;(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RFLP);(3) 荧光实时PCR 法;(4) 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等。



七、影像学诊断



可对肝脏、胆囊、脾脏进行B 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和磁共振成像 (MRI) 等检查。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鉴别诊断和监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进展及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如HCC 等。



八、病理学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明显的汇管区炎症,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少数为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炎症细胞聚集常引起汇管区扩大,并可破坏界板引起界面肝炎 (interface hepatitis ) ,又称碎屑样坏死 (piecemeal necrosis) 。汇管区炎症及其界面肝炎是慢性乙型肝炎病变活动及进展的特征性病变。小叶内肝细胞变性、坏死,包括融合性坏死和桥形坏死等,随病变加重而日趋显著。肝细胞炎症坏死、汇管区及界面肝炎可导致肝内胶原过度沉积,肝纤维化及纤维间隔形成。如进一步加重,可引起肝小叶结构紊乱,形成假小叶并进展为肝硬化。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可显示肝细胞中有无HBsAg 和HBcAg 表达。HBsAg 胞浆弥漫型和胞膜型,以及HBcAg 胞浆型和胞膜型表达提示HBV 复制活跃;HBsAg 包涵体型和周边型及HBcAg 核型表达则提示肝细胞内存在HBV。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坏死的分级 (G)、纤维化程度的分期 (S),可参照 2001 年《病毒性肝

炎防治方案》[32]。目前国际上常用Knodell HAI 评分系统,亦可采用Ishak、Scheuer 和Chevallier 等评分系统或半定量计分方案,了解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以及评价药物疗效[35-38]。




有乙型肝炎或HBsAg 阳性史超过6 个月,现HBsAg 和 (或) HBV DNA 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 感染。根据HBV 感染者的血清学、病毒学、生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可将慢性HBV 感染分为:



(一) 慢性乙型肝炎



1.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 DNA 和HBeAg 阳性,抗-HBe 阴性,血清ALT 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2.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 和HBV DNA 阳性,HBeAg 持续阴性,抗-HBe 阳性或阴性,血清ALT 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根据生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上述两型慢性乙型肝炎也可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见2000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2])



(二) 乙型肝炎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两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作出肝硬化病理诊断。



1.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A 级。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ALT 和AST 可异常,但尚无明显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可有门静脉高压征,如脾功能亢进及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腹水和肝性脑病等。



2.失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B 、C 级。患者常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多有明显的肝功能失代偿,如血清白蛋白<35g/L,胆红素>35μ mol/L,ALT 和AST 不同程度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60% 。亦可参照2001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再分为活动期或静止期[32]。



(三) 携带者

1.慢性HBV 携带者血清HBsAg 和HBV DNA 阳性,HBeAg 或抗-HBe 阳性,但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血清ALT 和AST 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对血清HBV DNA 阳性者,应动员其做肝穿刺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和进行相应治疗。



2.非活动性HBsAg 携带者血清HBsAg 阳性、HBeAg 阴性、抗-HBe 阳性或阴性,HBV DNA 检测不到 (PCR 法) 或低于最低检测限,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ALT 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 检查显示:Knodell 肝炎活动指数( HAI) <4 或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病变轻微。



(四) 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 阴性,但血清和 (或) 肝组织中HBV DNA 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患者可伴有血清抗-HBs、抗-HBe 和 (或) 抗-HBc 阳性。另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HBVDNA 阳性外,其余HBV 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



六、实验室检查

(一) 生化学检查



1.ALT 和AST 血清ALT 和AST 水平一般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最为常用。



2.胆红素通常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但需与肝内和肝外胆汁淤积所引起的胆红素升高鉴别。肝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常较高,且呈进行性升高,每天上升≥1 倍正常值上限(ULN),可≥10×ULN;也可出现胆红素与ALT 和AST 分离现象。



3.凝血酶原时间 (PT) 及 PTA PT 是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 PTA 是PT 测定值的常用表示方法,对判断疾病进展及预后有较大价值,近期内PTA 进行性降至40%以下为肝衰竭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20% 者提示预后不良。亦有用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来表示此项指标者,INR 值的升高同PTA 值的下降有同样意义。



4.胆碱酯酶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对了解病情轻重和监测肝病发展有参考价值。



5.血清白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下降或球蛋白升高,表现为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



6.甲胎蛋白 (AFP) 明显升高往往提示HCC,故用于监测HCC 的发生;AFP 升高也可提示大量肝细胞坏死后的肝细胞再生,可能有助于判断预后。但应注意AFP 升高的幅度、持续时间、动态变化及其与ALT 、AST 的关系,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B 超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 HBV 血清学检测

HBV 血清学标志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和抗-HBc Ig M,目前常采用酶免疫法 (EIA)、放射免疫法 (RIA)、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MEIA) 或化学发光法等检测。HBsAg

阳性表示HBV 感染;抗-HBs 为保护性抗体,其阳性表示对HBV 有免疫力,见于乙型肝炎康复及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者;HBsAg 转阴而抗-HBs 转阳,称为HBsAg 血清学转换;HBeAg 阳性可作为HBV

复制和传染性高的指标;抗-HBe 阳性表示HBV 复制水平低 (但有前C 区突变者例外);HBeAg 转阴而抗-HBe 转阳,称为HBeAg 血清学转换;抗-HBc IgM 阳性提示HBV 复制,多见于乙型肝炎急性期;抗-HBc 总抗体主要是抗-HBc IgG, 只要感染过HBV,无论病毒是否被清除,此抗体均为阳性。





为了解有无HBV 与丁型肝炎病毒 (HDV) 同时或重叠感染,可测定HDAg、抗-HDV、抗-HDV IgM 和HDV RNA 。



(三) HBV DNA 、基因型和变异检测



1.HBV DNA 定性和定量检测反映病毒复制情况或水平,主要用于慢性HBV 感染的诊断、血清HBVDNA 及其水平的监测,以及抗病毒疗效。



2.HBV 基因分型常用的方法有:(1) 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 法;(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RFLP);(3) 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 (INNO-LiPA);(4) PCR 微量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法;(5) 基因序列测定法等。但目前国内尚无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正式批准的HBV 基因分型试剂盒。



3.HBV 耐药突变株检测[33, 34] 常用的方法有:(1) HBV 聚合酶区基因序列分析法;(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RFLP);(3) 荧光实时PCR 法;(4) 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等。



七、影像学诊断



可对肝脏、胆囊、脾脏进行B 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和磁共振成像 (MRI) 等检查。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鉴别诊断和监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进展及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如HCC 等。



八、病理学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明显的汇管区炎症,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少数为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炎症细胞聚集常引起汇管区扩大,并可破坏界板引起界面肝炎 (interface hepatitis ) ,又称碎屑样坏死 (piecemeal necrosis) 。汇管区炎症及其界面肝炎是慢性乙型肝炎病变活动及进展的特征性病变。小叶内肝细胞变性、坏死,包括融合性坏死和桥形坏死等,随病变加重而日趋显著。肝细胞炎症坏死、汇管区及界面肝炎可导致肝内胶原过度沉积,肝纤维化及纤维间隔形成。如进一步加重,可引起肝小叶结构紊乱,形成假小叶并进展为肝硬化。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可显示肝细胞中有无HBsAg 和HBcAg 表达。HBsAg 胞浆弥漫型和胞膜型,以及HBcAg 胞浆型和胞膜型表达提示HBV 复制活跃;HBsAg 包涵体型和周边型及HBcAg 核型表达则提示肝细胞内存在HBV。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坏死的分级 (G)、纤维化程度的分期 (S),可参照 2001 年《病毒性肝

炎防治方案》[32]。目前国际上常用Knodell HAI 评分系统,亦可采用Ishak、Scheuer 和Chevallier 等评分系统或半定量计分方案,了解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以及评价药物疗效[3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医吧健康网 ( 湘ICP备05004075号 )

GMT+8, 2024-12-22 11:18 , Processed in 0.06519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